(3)1987年,美国人的字典里没有中国
搜狐博客:后来,您在87年的时候就去了美国纽约做职业艺术家。我记得,陈丹青陈逸飞也在美国呆了很长时间。
谷文达:他们去的比我早。
搜狐博客:在美国纽约,当时中国艺术家的生态是什么样的?
谷文达:21年前我去美国的时候,中国的地位在世界的影响和知名度是很小的。当时美国每个州都有水墨协会,水墨协会的命名却都是日文“水墨”翻译而来的,美国人都认为水墨来自于日本。我在美国用筷子,他们问我你要不要用日本的筷子,我说筷子是源自于中国的。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中国是不开放的,贫穷的。当时中国人出去留学、移民都不太被人理解和接受。
搜狐博客:在艺术上,您做了哪些积极的改变?
谷文达:我一直在自省,因为我这一代与陈丹青陈逸飞老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我们参与过八五美术运动,对西方哲学、文学、当代美术有过比较详细的了解,所以初期没有感觉到与他们有着特别大的隔阂。当时我也是一个有建树的艺术家,所以是带着自信去的,拿着加拿大的国家奖,不是到那边去求学或者是求生存。唯一的隔阂就是书本的知识和我实际的氛围。我到美国20多年几乎没有工作过,一直在研修我的艺术。
搜狐博客:谷老师能不能详细的说说八五新潮,包括您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谷文达:从文革一直到后来,中国习惯了一些运动,不是左的运动就是右的运动。八五运动作为一种集体行动,有一种突破力。有一种文学力。对我来说它只是一个过程。不管文化或者是艺术,最后一定寻求一个独立的个人价值。这些群体运动留下来的不过是领头的艺术家。这是我自己的第一个观点。第二,八五运动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铸造中国自己的文化,而不纯粹是西方的拿来主义。所以我提出来的观点是这个运动应该是双向的,用西方的现代文学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挑战。最有代表力的是高名潞做了一篇杂志。一个独立的艺术家,要做一个双向的批判,拿西方的文化来审视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来看待西方的文化。
搜狐博客:后来去纽约也开拓了您的眼界,使您能更好的拿西方文化来审视中国文化。
谷文达:去纽约是1987年,当时我在创造一个大型系列的水墨画,把水墨画扩展到了水墨的行为艺术和装点艺术。这是我在离开中国之前的一些大的活动。当时整个八五运动的领头都是从油画系、雕塑系或者是工艺系出来的,很少是从国画系出来的,这对我来讲影响非常重要。我有很好的中国文化训练基础。去纽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文化传奇,包括非洲神话、罗马帝国、埃及金字塔这些都是我非常向往的。所以我去了国外。第二,我认为当时纽约是一个世界当代文化的中心,我想去见一见。
搜狐博客:谈谈当时您做的最早的有关水墨的艺术。
谷文达:我做了《无声的演讲》,这个大型的水墨装置,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参与国际奖项。
搜狐博客:您刚才也提到当时的中国艺术在纽约是不被认可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艺术真正的得到了外国人的欣赏?
谷文达:像赵无极,他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有所成就的,是极少数从中国出去的优秀艺术家。当时整个国际文化氛围都对中国非常不关注,这是他们的可贵之处。我们这一代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另外一点就是中国政治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假如说没有这些,我估计中国艺术家是不会受到那么大关注的。二十年前,很多中国艺术家到西方寻求发展。现在几乎没有,因为中国本身就有很多可学习的地方。所以很多的艺术家又回到本土来。
相关链接:
谷文达:一个试图操纵世界的男人
谷文达:(一)用女性经血做作品
谷文达(二):学生眼里会跳霹雳舞的前卫教师
谷文达(四):卖第一幅作品时我有罪恶感
谷文达(五):作品曾用400多万根头发 遭遇犹太人示威
谷文达(六):闯破禁忌的艺术家:用女性经血做作品
谷文达(七):山寨文化是一种波普艺术
谷文达(八):《天堂红灯》将中国红灯笼包裹荷兰天主教堂
谷文达(九):当今中国 六十年代的纽约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