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艺术”既不是晚会马戏,也不是在拍卖行里喊得出天价的“金融产品”。然而盖因“电子”两字,多少带了点“奇淫巧技”的意思,所以让人趋之若鹜。这多少有点像当代艺术中的“科幻大片”,不猛砸钞票下去,断是不能成形的。上海电子艺术节今年已是第二届,耗费巨资2000万,以财大气粗的样貌示人。如今经济环境很糟糕,大概也只有中国才能聚集起如此庞大的资金,组织大规模的“电子艺术节”了。更何况,在中国,企业对艺术项目的赞助并无抵税政策,那更是真刀实枪的“慈善事业”。
而2008年的上海电子艺术节,不仅仅只是在其资金量上让人瞠目,更是破天荒地在全上海8个枝蔓的场所同时亮相,除了调集数个常规艺术展览空间,更是动用了不少公共商业空间的电子设备。这短短的数日,俨然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电子艺术作品。那么多社会资源统统投入这场电子艺术的盛宴中,绝非是一两个独立策展人可以办到的。正当上海人在整个城市里折腾电子艺术节的同时,不少北京的当代艺术画廊纷纷凋敝,即便是原本的大鳄,也面临着订单骤减的残酷现实。谢国忠非常残酷地预言,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10年内不能恢复元气;而艺术圈也承认中国当代艺术被打回了原形。在这场金融海啸中,两个城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即景,前者暴露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后者则暗示了一个超级政府,同时也可以是一个“超级艺术家”。
上海电子艺术节并没有办成另一个举世赞叹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甚至其背后复杂的策展动机,与前卫的作品,使之极难与普通民众完成沟通。原本以免费的形式,把具有高学术含量的艺术带入公共领域是件极其值得称道的事。然而,却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包括受众的错位,以及极大的公共安全与配套设施的压力。早先上海博物馆取消了门票,却意外招来了大量群众排起长队等待进入博物馆吹空调的盛景,真正以艺术为目的前来观瞻的游客,却只能在门外忍受2小时烈日的曝晒。而博物馆的保洁与保安的压力也直线上升。上海电子艺术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电子艺术走向公众”的美丽策划背后,更多电子艺术的拥趸,却在铁栅栏后,高喊:“让我进去!”诚然上海电子艺术节是个拥有高明策划和强大资源背景的伟大艺术节。
然而,在这个平台上,却很难成就任何艺术明星,倒是成就了一个城市的明星地位。更多人记得的是这个盛事的名称——“eARTS”,而不是其中的作品。按照正常的逻辑,一个“艺术节”应该只是一个退隐其后,为艺术家提供服务的平台。作为一个大政府,上海确实时常出现大手笔。然而正当北京当代艺术圈的泡沫纷纷破灭的时候,可上海连自己的泡沫在哪里都从未真正找到过。如同遍布上海全市的大大小小各种“创意产业园区”纷纷获得了政府的大笔资助,可这么多年来,有多少上海自己真正值得骄傲的创意产业企业诞生?上海的艺术?设计?表演艺术都落后于北京。这不啻也是一种错位,巨大的人力物力纷纷投向了艺术之外的东西,而并没有真正扶植到艺术体系中最至关重要的艺术家本人。
艺术家原本为求低租金所聚集的废旧厂房,被政府的“创意园区”计划一整修,便立刻变成了租金比肩甲级写字楼的“贵地”。上海电子艺术节的问题,恐怕是整个上海在面对当代艺术和创意产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力道没使对,进而破坏了当代艺术原本拥有的生态。艺术和创意产业并非是拿来为城市唱堂会的,上海需要建立更专业的艺术与创意产业服务平台,而不是表面上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当然应该是政府为倾城艺术埋单,只是更应该把钱花在留住人,留住作品上。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