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经济阴云难挡艺术阳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行之 2008-12-19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盛事——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Miami Beach)于12月3日开幕。紧随金融危机和艺术品市场低潮而来的这次艺博会,对于组织者和参展商们来说无疑是扣人心弦的。   

  去年,参加艺博会的人数在43000人左右,还有更多的人从世界各地赶到迈阿密参加众多围绕着艺博会举行的小型艺术品交易会。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已经成为迈阿密经济十分重要的推动因素,而同时拥有巴塞尔艺博会以及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的瑞士会展公司“瑞士展览”(Messe Schweiz)已经入股迈阿密海滩会展中心(Miami Beach Convention Center)。   

  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将艺术展览会转变为一场如磁石般吸引大批艺术爱好者的狂欢派对。同时,为期五天的艺博会上排布密集的晚宴、产品发布会和小型聚会无一不在为奢侈品制造商们提供商机。   

  娱乐与艺术的共生   

  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米尔曾经对享受层次的高低做过系统的思考。如果,现在这位哲学家还能够亲临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那么他可能会失落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已经被21世纪享乐主义的迷雾逐渐遮盖。然而,对于这个常在享受的不同层次中循环游走的艺博会来说,享乐主义的盛行并不是一件坏事。   

  与高贵而庄严的巴塞尔艺博会不同,作为近亲的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却更信奉娱乐。 这个巴塞尔艺博会家族的“反叛者”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在逻辑:要使富豪们为艺术品一掷千金,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能够使他们在收藏中获得愉快。于是,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的缔造者山姆·凯勒(Sam Keller)另辟蹊径,将艺博会办到了美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在富豪们静下心来欣赏艺术品之前,暖风、海景和俊男靓女就已经将他们包围,艺术品收藏于是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品收藏带给他们的所有享受,正与他们对上流社会文化品位的追求相契合。   

  凯勒的绝妙创意源于他对艺术品收藏者心态转变的洞察:如今的收藏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喜爱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含蓄地表达他们对艺术品的喜爱。现在,收藏家们财力更为雄厚,出手更加阔绰,在追求艺术品位的同时,还希望收获其他乐趣。   

  当然艺术品市场的气氛变化不仅来源于购买者高昂的兴趣,同时艺术家们的创作蜕下了战后表现主义悲情风格的高傲外衣,放下身段跨入了后现代概念主义娱乐化的疆域。而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正被视为是艺术、商业、娱乐结合的天才之作。与往年一样,今年的艺博会有着大大小小的展示和各种艺术形式。去年辞去艺博会总监职务的凯勒将此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艺术品市场将来一段时期的走向要比经济形势和时尚更加难以捉摸。然而,这也许也正是艺术叫人如此兴奋的原因之一。你丝毫不用因为经济阴云笼罩下的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仍如此炫目而感到惊讶。“(在艺博会上)买吸引你的东西,穿舒适的鞋子,结交新朋友。”凯勒给出的精辟忠告,也是现在大部分参加艺博会的人所抱有的心态。   

  金融危机的阴云密布   

  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繁荣了6年的艺术品市场陷入衰退,而这个世界上最为娱乐化的艺术博览会也遭遇了阴雨绵绵。参展商和赞助商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而收藏家们也开始紧缩他们用于艺术品购买的预算。过去几个月的危机使得原本打算筹建个人博物馆的收藏家们只好将这一计划束之高阁。而那些原来一星期就买两三件艺术品的人,现在一个月甚至一年才会买两件艺术品。   

  今年11月为期两周的纽约秋拍是10年之中最为惨淡的。无论是印象派、现代派还是当代艺术都无一幸免地陷入低迷。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最初的估算和实际拍卖销售额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两大拍卖巨头——佳士得(Christie’s)和苏富比(Sotheby’s)措手不及,损失了几千万美元的保证金。几乎所有艺术家包括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和威廉·蔻宁(Willem de Kooning)在内的艺术家都遭遇了作品流拍。而当初价格攀升最快的当代艺术品如今缩水幅度也最大。   

  11月艺术品销售情况的一落千丈,美国政府又宣告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期。层层阴云笼罩之下,前去参加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的交易商们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位对巴塞尔艺博会了解甚深的欧洲经销商道出了他的悲观预期:“欧洲艺术品买卖的盈利空间在今年10月便离我们而去,而在美国,早在春天,艺术品市场便已无利可图。”   

  愁云惨淡中酝酿商机   

  “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一张由被烧过的废报纸、破烂的账单、爬着蛆虫的文件和彩票拼出的笑脸似乎在宣告着艺博会上许多人共有的害怕。这件出自加拿大青年艺术家欧瑞·施密特(Aurel Schmidt)之手的作品标价8000美元。   

  然而,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当真结束了吗?   

  尽管此次的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也难逃金融危机和艺术品市场低迷带来的影响。 但是,细观艺博会的细部,仍能发现一些亮点和商机。   

  日本艺术巨星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亲自推销他所创作的丝绒花球,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幸的是,这位艺术家不用长时间作秀,因为歌手费瑞·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很快就做出了以7万美元的高价买下这个“巨型丝绒花球”(Gigantic Plush Flowerball)的决定。   

  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的举行适逢美国大选落幕之后,新总统的肖像在艺博会上亮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马雷尼·杜马斯(Marlene Dumas)作于2008年的“巴拉克·奥巴马:大选之前的时代”(Barack Obama: The times before the election)标价45000美元,很快便被买走。另一幅大尺寸肖像出自严培明之手,标价30万美元,但未被售出。同时,柯特·康格(Kurt Kanger)的“被赐予幸福的巴拉克”(Beatific Barack)描绘了众人欢庆奥巴马当选的场面,在艺博会的第一天,它就以65000美元的价格被一位买家买走。   

  理查德·格雷画廊(Richard Gray Gallery)的安德拉·法布肯特(Andrew Fabricunt)说:“(这次艺博会)将只有很少的昂贵艺术品被买走,价格也将回落到2002年与2003年的水平。”他和他的同行都决定在价格上有所松动,并推出一些价格更低的艺术品来迎合市场。   

  经销商们作出降价的决策,对一部分人来说也意味着商机的来临。此前,拍卖师西蒙·普瑞(Simon de Pury)劝告人们“做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他说:“此时正是购进艺术品的大好时机。那些在上世纪90年代艺术品市场低迷期买入艺术品的人,大都得到了极为丰厚的回报。而现在,另一个好时机到来了。”法布肯特补充道:“现在的形势正像上世纪90年代我们所经历的那样,1993年我们参加巴塞尔艺博会时没有卖出一件艺术品,但那时买入的人都大赚了一笔。当时一件10万的艺术品,现在动辄要价100万。”   

  尽管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上艺术品成交预期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艺博会上的参展商仍然满满当当。艺博会的协办者马克·斯宾格勒(Mark Spiegler)说:“今年,参加艺博会的展商共有250多家,他们是从800个申请者之中精选出来的。他们参展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在艺博会上卖出艺术品,而是寻找新的、潜在的客户。”在艺博会期间,衡量画廊成绩的也不仅仅是销售额,还有他们能够吸引到的客户数量。   

  始于2002年的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乘着艺术品市场崛起的东风迅速成为能够与巴塞尔艺博会并驾齐驱的艺术品交易展示平台。从一开始,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就给主办方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在之后的几年中,由于看到了艺博会所带来的商机,20多家小型交易会也扎根于迈阿密。现在,艺博会的所有者“瑞士展览”已有450名工作人员,2007年财报显示:该公司的利润上升达3倍。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博览会上参展商的踊跃和赞助商们的频繁商业活动。至于这种利润增长势头是否还会继续,似乎还没有人能够预料。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