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马克·吕布,身着麻质休闲装,大概是为了以示自己对于颁奖典礼的重视,年近九旬的他特意在胸口处插放了一条暗红色的手绢。
采访间,马克·吕布时而停顿思考,时而摆弄手势,始终不乏风趣。谈及被人拍摄的感觉时,他说“我只能努力接受这一点,因为大家都是摄影师”;谈及目前最大的愿望时,他说“想到外面走走”;谈及在中国拍摄过程中的难忘经历时,他说“说到明天早上都说不完”。言谈中,你很难感受得到自己是在同一位见证了近一个世纪历史的老人,一位记录了无数个精彩瞬间的摄影大师在对话。
记者:您是世界摄影界的泰斗,据我所知“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这个奖项大部分都颁发给了杰出的年轻艺术家,您如何看待这个奖项?
马克·吕布:我很高兴和年轻人站在一起领这个奖。
记者:是什么使您在某一刻有按下快门的冲动?
马克·吕布: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摄影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职业,而是一种激情,一种偏执。我总是愿意把我见到的那些漂亮的人或者景物拍下来,这其实也是在对眼睛进行训练,就好比钢琴家通过演奏不断训练他的手指、他的耳朵一样。对摄影家来说,对视觉的特有判断非常重要。
记者:什么样的摄影作品对您有吸引力?
马克·吕布:我认为与生活、与现实相关的就是好的作品。我喜欢那些看上去有趣的作品,有时候当我看到其他摄影师拍出好的作品时,我不仅会喜欢,甚至会羡慕、嫉妒,因为他们能够很真实地再现生活。
记者:是什么使您如此关注中国?
马克·吕布:事实上不仅是中国,我对整个东方都非常感兴趣,因为东方有着另外一种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另外一种全新的文化。但遗憾的是,今天中国的东方色彩已经没有那么浓了。
记者:您刚刚提到,中国的东方色彩已经不那么浓了,能具体谈谈吗?
马克·吕布: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面对变化时有时只能遗憾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我们不可能阻止世界变化的脚步。
记者:您对中国摄影界的印象如何?
马克·吕布:中国有着十多亿人口,摄影家也有几百万之多,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有着各自的观点,这非常好,比千篇一律好得多。
记者:您最近一次在中国拍摄是什么时候?拍了些什么?
马克·吕布:去年的九月份,我在上海的里弄里拍了一些照片,是有关老房子拆迁的,我在北京也拍过一些类似题材的照片。我每次的拍片量很大,我会从中挑选一到三张满意的照片,把它们放大,这是一个我个人色彩非常鲜明的方式,因为我会花很多时间来挑选。
记者:您希望通过镜头传递一些什么样的信息?
马克·吕布:我是有了感受才拍摄照片的,并不是非要传递什么信息。一张照片如果好的话就是能够感动人,而并不是传递什么信息。比如我看到美丽的东西,而不是邪恶或暴力的,我很愿意把美丽表现出来,美丽可以存在于很多方面,比如面孔,比如人与人的交流。
今天的摄影师有一点非常好,他们在构图中、在拍摄的照片中能够注意到一些并非司空见惯的事物,总是让人有所惊喜。有人说一幅照片若能称之为好照片,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让人有印象;二是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后能够对它有深情的了解。
记者:您认为是一次性相机好,还是专业相机好?
马克·吕布:我不认为有什么真正的专业相机。我不用数码相机只是个人习惯,你知道上了年纪的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那些被称为傻瓜相机的全自动相机并不太好,用它们只能拍出中庸的作品,只能拍出平均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或是最差的。
记者:您目前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马克·吕布: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什么是常规的,惟一不变的就是经常在变。
记者:在成为摄影大师之前,您最想做什么职业?
马克·吕布:建筑师。
记者:您会写回忆录吗?
马克·吕布:不,我不会写的,我的回忆录就是我的照片。
当代油画家张晓刚、当代女性艺术家林天苗、新媒体独立艺术家王功新、中国先锋雕塑家展望以及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Marc Riboud),都以其非凡的艺术才情和独立的创意思维,获得了2006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殊荣。
和每一位伟大的摄影师一样,马克·吕布有着非凡的经历:他是最早进入中国拍摄的外国摄影师之一;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去思考、去表达、去介入。
马克·吕布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行者。在世界各国旅行期间,他敏感地拍摄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内容。
1923年,马克·吕布出生于法国里昂。在他14岁时,父亲送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马克·吕布只是一名自由摄影师,直到1952年,他加入了蜚声国际的玛格南图片社。
这位满头白发的摄影大师以锐利的目光注视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足迹遍及全球,尤其是印度、中国、越南、美国和中东;他的底片上记录着他与当地人民自然的交流;他的作品追求平实自然的玛格南摄影风格;他坚持抓拍,不干涉被拍对象,只用现场光,其作品注重细节与内涵,平实的画面耐人寻味。
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真实,马克·吕布习惯使用莱卡M6型相机,配用35毫米镜头。他的作品在全世界摄影界产生过巨大影响。他报道过越南战争以及其他许多历史事件。在1957年他发表了报道中国的第一张图片,从那时起他先后多次访问中国,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他以独到的眼光拍摄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照片,见证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历史特色,并忠实记录了它们。
采访中,马克·吕布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拍摄经历。“1957年的时候我接到一个通知,让我到北京饭店参加毛主席的宴会,宴会是为了迎接波兰总理访问中国而设的,我是惟一受邀的非华人摄影师。”说到此,马克·吕布脸上掠过了一丝得意与自豪。“后来有人通知我们可以到毛主席所在的主桌旁进行拍摄,拍摄时只能拍毛主席的正面而不能拍侧面。但当我们拥到毛主席身边时,我们完全忽视了这个规定,我注意到当时毛主席是在拿刀叉吃饭而不是用筷子,这非常有意思,遗憾的是我没能拍到。不过我也有收获,在祝酒时,我抓拍到了毛主席与波兰总理夫人碰杯的场景,由于是偶然拍摄的,取景并不好,照片冲洗出来才发现毛主席是完整的,但波兰总理夫人只有一只手臂。更可惜的是,那些照片的底片丢失了,我只保存了当时有限的几张照片。”
在马克·吕布看来,年轻的摄影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去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尽量接触各个行业的人。
【编辑:贾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