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迅猛,成交量逐年增大,艺术品价格更是节节攀升,以“F4”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油画更是在世界艺术市场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天价神话”……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艺术品所具有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领域不断开放,国外艺术品投资方面的一些理念逐渐被国人所了解,经济的发展使一些手头富裕,但不熟悉艺术市场运作规律的投资人迫切希望通过专业运作、专家咨询和职业管理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进军艺术市场。艺术与投资、金融携手的愿望在当代中国立刻掀起了关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讨论,一时间相关媒体积极宣传报道,银行、咨询机构、拍卖行和商业画廊纷纷跃跃欲试。
2007年6月,中国民生银行首先举起了“艺术品投资理财”的旗帜,相继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和2号基金产品,同时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在艺术领域的投资力度。2008年10月,媒体报道国内管理咨询及投资银行业巨鳄“和君咨询”联手西岸圣堡国际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和君西岸”即将投入运营,使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历史再续新篇。若首期业绩理想,“和君西岸”还将陆续推出多期基金产品,必将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掀起更大的投资热潮。
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展尚不完善和成熟,艺术品投资基金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属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鲜事物,投资艺术市场可能面临着较大风险,巨额投资能否带给投资人希望的回报?此外,投资基金的发行使越来越多的投机资本涉足艺术领域,其所作所为是否会加速中国艺术市场泡沫的膨胀,最终引发彻底崩溃的恶劣结果?就这些问题,本文试图纵览21世纪欧美各国新兴艺术基金的发展状况及其投资理念,希望能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展有所借鉴。
民生银行“艺术投资计划”1号产品基本情况
发行银行 民生银行
产品名称 “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
发售地区 全国
销售起始日期 2007年06月18日
销售结束日期 2007年07月08日
收益起计日 2007年07月10日
委托管理期 24 个月
付息周期 24 个月
预计最高年收益率(\%) 18
收益率说明 预期年收益率 0\%-18\%,上不封顶。
委托币种 人民币
委托起始金额(元) 500000
委托金额递增单位(元) 100000
提前终止条件 客户不可提前支取。
产品管理费 无
产品特色 一、前沿的投资领域
为客户提供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机会,使客户感受高品位生活模式。
二、较高的理财收益
参与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投资,目前最具成长潜力,分享高价值投资回报。
三、合理的收益结构
引入艺术顾问公司,进行专业性投资安排,客户优先年收益率18%。
四、理想的投资期限
期限短于常规艺术品私募基金,2年后客户可以收回本金,获得回报。
五、较低的投资风险
银行、信托、投资顾问参与项目,操作模式完备,并实现三方监管。
六、人民币投资,人民币收益
在人民币升值环境下,实现人民币投资收益最大化。
金融界的冲动
艺术品投资和传统的股票、债券投资相比,其实并不是一件没有风险就可以赚钱的简单事。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泡沫曾催生了各种眼花缭乱的投机行为,资金的涌入使艺术市场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成交价格在数年之内屡创新高,日本人购买的印象派作品至今仍然保持着国际艺术市场的天价记录,但此后国际艺术市场逐渐趋于清冷和平淡。除此之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其它地区的艺术品投资比传统领域更容易赚钱,因此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品投资基金并没有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过度发展,只有少数公开发售的基金从概念走到了实际操作层面。
银行界的基金经理们经常谈论英国铁路工人养老基金(the 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在美术品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但真正去效仿的并不多见。第一支在金融界建立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是由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的分支机构负责管理的大通艺术基金(Chase Art Fund)。1989年大通基金获得30亿的担保,并通过巴黎银行艺术品投资顾问机构主办的巴黎银行基金 (BNP Paribas Fund)投资艺术品。但是由于收藏费用增加导致成本过高,以及最初制定的销售计划没有适应市场环境的改变,投资艺术品的损失惨重,达到资产40%的8百万美元。
大通艺术基金的挫败并没有使金融界的经理们彻底失望,8百万美元对金融界的巨鳄来说并不十分严重,大通艺术基金的全部损失还不及某些对冲基金2007年内的亏损。艺术市场的发展再次激起了基金经理们攫取利润的欲望。新千年来临之际,全球约超过50家主流银行提出了建立艺术投资基金的意向或者增设为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服务的项目。这些提议可能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基金经理们对英铁养老基金的成功经验津津乐道。二、规模庞大的虚拟经济泡沫正在催生剩余资本向新兴投资领域转移,人们普遍认为此种转移可以降低金融资本的风险,艺术品受到富裕阶层和金融界的青睐,基金经理们不遗余力地为投资者提供各种相关服务,游说人们大胆进行艺术品投资。三、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望在世纪末重新达到了新的顶点,模仿对冲基金的潮流愈演愈烈,媒体们宣扬乔治·索罗斯和朱利安·罗伯逊那样的对冲基金经理将成为新千年的“世界主宰”。基金的营销宣称: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艺术品使投资组合多样化,降低投资股票、债券、货币等有价证券领域的风险。从长期看,艺术品投资可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为了投资购买艺术品而不是为了赏心悦目。
荷兰银行(ABN Amro)计划组建一个主要针对富裕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美术品投资基金,荷兰银行将通过大规模融资计划为基金提供资本。这一计划的实施可以激活银行内部原有的艺术顾问机构,同时和其它银行的艺术品咨询机构以及主流拍卖行展开竞争。例如1979年成立的花旗银行艺术咨询机构、德国银行、瑞士银行艺术品咨询机构,而且据说克里斯蒂和索斯比已经开始进军房地产领域。
但是目前为止荷兰银行的计划仍然处于搁浅状态,类似的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的计划也进展不顺。基金没有热销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现有金融服务体系已经相当满意,传统投资领域目前仍然能够提供适当的回报。机构投资者更是对艺术品投资心存疑虑,毕竟艺术品投资基金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银行内部的专家也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产生过质疑。一位荷兰银行的高级顾问讽刺说“我们不是职业赚钱机器,在艺术和货币管理领域都很生疏”。古地图和善本交易专家格雷厄姆·阿拉达(Graham Arader)拒绝为一项总值20亿美元专攻美国绘画的基金担保。认为“他对这种投资理想仍然十分陌生”。甚至更加直白地指责了艺术商人的糟糕声誉,说宁愿让女儿嫁给管道工也不情愿嫁给艺术商。
巴黎银行的失败没有阻止法国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Socit Gnrale Asset Management)继续在艺术品投资领域冒险。2007年11月公司在卢森堡发起成立了总额2500万美元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声称这将是“第一支回归银行的基金”。他们希望第二年筹集的资金达到1.5亿美元,每年获得15%的收益率。鉴于艺术市场的专业化倾向,公司的投资理念是“用私募技术投资当代艺术”,其基本规则是艺术品价格与债券、股票资产的反相移动原理,当股票、债券市场萧条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将保持稳定,甚至升值,因此可以通过多样化降低投资风险。
其它形式
除主流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投资基金外,全世界还有更多形式灵活、风格各异、针对不同投资者设计的艺术品投资基金项目。艺术护甲(ArtVest)2004年由艺术商达尼埃拉·卢森堡(Daniella Luxembourg)发起成立,在纽约和伦敦同时建立了办事机构。该基金的特点是不象金融机构那样通过公开渠道募集资金,而是通过自身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声誉,从少数富裕投资者手中获得资金,通过“小型艺术俱乐部”的模式运作。
一些基金本身由在艺术品营销方面经验丰富的经理发起,通过建立职业的专家队伍负责管理,此类做法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可信程度。瓷器基金(The China Fund)由索斯比前任主管朱利安·汤普森(Julian Thompson)领导,专攻东方艺术品,特别是中国瓷器。
成立于伦敦的竞争者美术基金(Competitor Fine Art Fund)由克里斯蒂前任财务经理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Hoffman)创建,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招募资金,计划募集35亿美元投资于“蓝筹艺术品”。霍夫曼2000年阐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基金的投资理想就是利用点滴资金提升艺术品的价格”。因此,基金的运作采取了很多灵活的方式,除长期投资外,可以通过租借藏品获得的收益为了投资人提供额外分红。2006年,竞争者美术基金资产混合收益是达到了40%,多数作品的价值在50万至200万美元之间,而其中某些经典作品的价格可以达到800万美元。
2007年,克里斯·卡尔森(Chris Carlson)艺术投资咨询公司在英国的格恩西(Guernsey)注册成立了“艺术贸易基金”(The Art Trading Fund)。卡尔森曾是德国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Deutsche Bank and UBS)的交易员,具有丰富的金融经验,公司的其他成员则具有艺术品经销和鉴定方面的背景。
艺术贸易基金是全球首家规范的美术品对冲基金(art hedge fund),将在3至12月期限内向投资者提供回报。基金通过全球经销商、知名画家、拍卖行和画廊形成的庞大网络购买和出售艺术品,从藏家信息库获取艺术品,通过高流动性的买家网络出售作品,通过地域差价和提高市场效率保值套利。通过全球化和客观化的物流过程使画廊和艺术经销商的实际利润货币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画廊和经销商的花费成本,并最终使基金投资人的收益最大化。基金目前正在试图通过削减中间商数量,依靠提高艺术市场效率增加利润。
另外的策略是建设稳固的当代艺术家创作队伍,既然一个艺术家每年都能创作出数量稳定的作品,那么就可以把艺术家当作产生收益的资产看待。据测算这样每年可以为基金增加250万英镑利润。
2007年艺术交易基金开始涉足更为严肃和尖端的创新研究项目。购买受离婚、死亡、债务等原因困扰的艺术品经销商的滞销作品;从破产银行的财产清算拍卖中增加作品来源,降低成本;追踪分析5至10年内的出售记录,发现最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通过与他们密切合作增加利润;以及通过分享奢侈品供应商或索斯比之类试图提高艺术品价格的各种公司的各类创新手段使基金保值增值。
2007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金融家穆罕默德·达尔曼(Mehmet Dalman)在伦敦成立了摄影作品投资对冲基金(WMG),由画廊经理塞尔达·奇塔(Zelda Cheatle)管理,专门收藏布劳绍伊(Brassai)、罗德琴科(Rodchenko)和伊夫·阿诺德(Eve Arnold)等当代摄影大师的作品。奇塔相当看好摄影方面的投资,并希望未来3年获得50%的利润。
对冲基金经理坎农比奥创建了1千万美元的坎农比奥艺术基金(Cannonball Art Fund),专攻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认为“沃霍尔的声誉以及鲜明的风格使此项投资具有光明的前途”。个人投资者需要提供10万美元的起步资金,如果通过基金出售作品还需要支付30%的执行费用。
2008年4月《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报道顶点艺术基金(Meridian art fund)创建了帕拉斯艺术公司(ArtPlus)。这是一家在卢森堡注册的“艺术品交易公司”,由米奇和瑟奇·蒂罗基(Micky and Serge Tiroche)管理,米奇和瑟奇兄弟具有艺术品营销和金融领域的丰富经验。米奇·蒂罗基在伦敦管理着一家商业画廊,在以色列创立了蒂罗基拍卖行,瑟奇·蒂罗基曾是花旗银行的高级职员。他们计划通过帕拉斯公司募集20亿美元,在3至5年内发售份额,建立蒂罗基家族艺术交易商行,他们坚信“对艺术市场来说,长期原则是仍然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顶点艺术合伙人企业(Meridian Art Partners)是由前菲利普·德·普里拍卖行(auction house Phillips de Pury)职员安德鲁·利特尔约翰(Andrew Littlejohn)和帕梅拉·约翰逊创建(Pamela Johnson),投资目标主要放在亚洲、俄罗斯及中东等新兴艺术市场。他们相信在这些国家“文化和艺术将会随财富的增加而获得增值,而此时正是便宜购买的时机”。公司计划到2008年末募集10亿美元,最小份额25万美元。战略投资专家由统计学家杰里米·埃克施泰因(Jeremy Eckstein)担任,他在索斯比任职期间曾是英铁养老基金的顾问,其他顾问还包括索斯比艺术学院艺术商业首脑伊恩·罗伯逊(Iain Robertson)以及纽约商人艾米·史密斯-斯图尔特(Amy Smith-Stewart)。
其它地区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吹捧很快从欧美蔓延到其它国家,特别是亚洲、中东等新兴市场,瞬间暴富的有钱人正设法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迅速扩充自身的财富积累。
印度一家网站正热议“从画布提取现金的秘诀”:什么使你对艺术这种神秘的东西感兴趣?反复涉险资本市场之后你终于可以找到理由,收藏艺术品不象买彩票或赌场,不光是概念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形资产。投资艺术市场经常可以赚到大笔财富,为你今生的赌博积累更多的筹码,即便没有这些,你也可以拿出去炫耀,证明你已经获得了高雅的生活品味。
基金发起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和索尔斯坦·维布伦(Thorstein Veblen)声称艺术品投资基金一年内将达到38%的回报率。另一个由主流拍卖行支持,价值2200万美元的基金声称在两个月内增长了4.1\%,这对于投资股票来说是一个相当令人动心的数目。而且基金的增长将获得可靠的保障,投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长期投资,因为艺术市场的波动不会象股票市场那样快速拉升之后接连一个40\%左右的暴跌。
2006年,内维尔·图利(Neville Tuli)与奥夏拍卖行联合成立了奥夏艺术基金(the Osian's Art Fund)。基金将投资250位印度次大陆地区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基金的发展目标相当宏伟“如果从基金得的回报少于35~40%,对我们来说就等于失败”。3年锁定期过后,利润将在投资人和基金经理间按照7:3分配,每年投资人交纳的管理费将占资产的3%,其它开支最多不会超过6%。
奥夏基金还计划建立对国际客户开放的海外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电影海报、书籍、摄影和地图方面。奥夏基金不同于受金融机构管控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特别之处是强调“自我管理”模式。2007年基金报告指出“不管是印度还是海外,艺术基金没有在任何受规章制度限制的权利机构登记,也没有受他们的管理”。图利认为国际艺术品投资基金表现不佳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把握艺术的规律,它们大多受金融机构指导而不是艺术机构的管理,金融机构不了解艺术史,更不掌握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因此长期上很难获得业绩方面的成功。
印度的主流艺术品投资基金还包括亚特拉艺术基金(Yatra Art Fund),克雷恩资本和印度美术基金(Crayon Capital and Indian Fine Art Fund)。亚特拉基金是一支特别强调理性投资的基金,没有哗众取宠的宣传,基金的托管人强调“艺术品是风险最大的投资领域之一,因为艺术市场没有明显的价格调节机制,没有权威的管理,其价格也似乎完全是由主观决定的”。在目前的市场中这种理性的论调恐怕算得上对投资人最有价值的提示了。
泡沫的破灭?
华尔街金融巨头们似乎还没有彻底忘记20世纪80年代艺术市场上使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投机和炒作行为。日本的资金疯狂涌入艺术市场,获得支配性地位,立即使原本平衡的市场演变为供不应求的局面。货币能够无限印刷,艺术品却不能批量生产,资金的推动造成国际艺术品价格的急剧飙升。为了供应市场,拍卖行变成了贪婪的怪物,到处搜刮艺术品资源,建造遍及世界的大理石宫殿,雇佣无数职员,内部则是豪华的部门名录……这些巨额投入都需要源源不断从艺术市场攫食分羹,然而,转瞬之间资源已被瓜分怠尽。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人突然从艺术市场消失了。尽管他们的购买集中在印象派和巴黎画派的作品,但是超级泡沫的破裂却制造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崩溃。银行和拍卖行首先拉响了警笛,解雇职员,关闭分支,扣交担保,弱小的公司被兼并和接管。流行的艺术家不再时尚,野心膨胀的画商面对客户退货的风潮躲藏于办公桌下,拍卖行损失了利润,索斯比股票缩水,泡沫终于破灭了。
我们显然正处在泡沫之中……但不清楚是怎样的泡沫?怎样会破裂?什么时候发生?
资本运作对艺术市场的渗透无形中加速了泡沫的形成和膨胀,供需的失衡使艺术品价格脱离了艺术价值的合理区间,甚至退化为富人们攫取财富的利用工具。艺术品投资基金无疑在整个艺术品投资的链条中处于最高阶段,它上世纪末在欧美各国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至今仍然在教唆人们共同吹起财富的泡影。
2008年席卷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巨大的震撼,老牌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华尔街发明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随着虚拟经济的崩溃变得不值一文。是否真如艺术品投资基金经理们的判断: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下跌,导致富人将资金转移到艺术品投资领域?类似的承诺很可能根本无法兑现,只能算基金经理们一厢情愿的臆测。国内金融市场同样遭受了金融风暴的打击,银行和各大基金公司旗下的理财产品纷纷跌破面值,热销时期基金公司大力宣传“保本增值”的承诺完全变成一纸空文。在这种环境下,艺术品投资基金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其在新兴市场的出现是方兴未艾,还是随着欧美金融市场的崩溃从此归于沉寂?
暂时的萧条显然不能造成整个艺术品投资的彻底毁灭,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价值低估的空白区域。国际艺术品投资在历经经济衰落周期后将会重新复苏,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力量的轮换,美元的让位能否给新兴市场创造超越的良机?艺术品投资作为理财的宝库也会在危机之后幸免于难,但市场的时尚必然发生改变,现在流行的风格不可能永远新潮。艺术市场将不断接受洗礼,投机者将被焚烧得遍体鳞伤,泡沫的破裂引发行业的洗牌和市场的迁徙。拍卖行对客户的损失很少顾忌,因为它们靠佣金吃饭,出售之后没有保值的责任,但是对于那些规模庞大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来说它们将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