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当代艺术价格一路走高,可视作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例证。艺术作品的价格并非其价值的唯一体现,价格也并非一条永远向上的直线。投资者的信心是在跟风追高中受到打击,如果保持冷静的判断力,在价格低迷的市场阶段反而是专家发现宝藏的机会,因此,专业的投资能力将是非常关键的安全保障。”——赵音
从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身调整信号已确立。之后,全球激烈的金融风暴更是雪上加霜,过去5年一直是艺术市场上锋芒毕露的当代艺术艺术板块在全球范围里大受打击。众多业内专家纷纷透露,早在上半年5月都已察觉了当代艺术将在下半年遭遇调整,只是没有料到全球经济危机这一突发事件。阳光艾德拍卖公司总经理赵音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
记者问:2003年至今,中国艺术市场飞速发展,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市场。然而2008年,无论是当代艺术过去几年的市场价格透支程度还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都让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艺术市场?
赵音:对于一定数量的西方藏家来说,艺术收藏并不是投资,也并非某种经营的事业,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审美追求的体现。艺术作品的价格并非其价值的唯一体现,一个时代最好的作品必然是最能体现出整个时代人们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的作品,艺术品的这一价值,并非一时的拍卖价位所能够一概而论。艺术是无价的,这种说法虽然老套,但并非没有道理。因此,在艺术市场起伏波动的阶段,投资者的爱好将是最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提高判断力也是重要的技术要求。
记者问:目前,“投资”和“投机”是中国艺术市场中资金流入的最主要动机。在没有办法去扭转这种动机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些投资者呢?
赵音:艺术投资的参与者在市场的发展上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由于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而吸引了相当部分投机者,虽然在表面看来,产生很多负面作用。相对艺术收藏的耐力缺失,艺术作品的周转加速等负面影响,确实增加了艺术市场的负荷,对于一个真正成熟的艺术市场,甚至是低俗的表现。但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艺术市场环境来说,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全民普及艺术收藏知识的课堂,在中国艺术价值观严重脱节的时期,这无疑不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大起大落中,投机者自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时间会锻炼投机者成为投资者,也会淘汰投机者。
较为理想的艺术市场产业链条都应较为成熟,诸环节各司其职,相互间不逾越对方的职能,从而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市场才能获得良性循环。而我国现在的产业链条不够平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而媒体也没有充分发挥批评和监督的作用,尚有待于发展。
记者问:作为拍卖经营者,您会考虑如何应对?
赵音: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当代艺术品从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收藏领域的西方收藏家手中转移,由国内的藏家来接盘,中国当代艺术的支撑点将向中国本土转移。无论是哪国的艺术,要最终获得理解和接受,还是需要回归到自己的本国语境之中。在上个世纪末,原本不受主流关注的美国印象派艺术作品在拍卖场上价格迅速提升,是由于比尔·盖茨等一些IT巨头将资金投入到对本国艺术的收藏中之故。中国的当代艺术价格一路走高,也可视作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例证。艺术作品的价格并非其价值的唯一体现,价格也并非一条永远向上的直线,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都可视之为合理,是整个市场在进行自我调整的表现。投资者的信心是在跟风追高中受到打击,如果保持冷静的判断力,在价格低迷的市场阶段反而是专家发现宝藏的机会,因此,专业的投资能力将是非常关键的安全保障。
记者问:在当下中国市场如此激进的状态下,您从艺术家和买家那里感受到了什么?他们对于目前的市场是怎么看待的呢?
赵音:相比西方连续的艺术市场发展,中国的艺术市场还非常不成熟,主要是有很多健康的艺术市场理念被忽略,中国的收藏传统可谓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良好的,有教养的收藏传统被破坏,我们需要重拾的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境界,这需要在各阶层重塑这种古代历史中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至于艺术家应该更关心如何发展创作,使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春蚕吐丝方显珍贵。这点我在很多艺术家身上感受到了这种风骨。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