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卢昊:用中国的形式“玩”当代艺术

来源:新浪博客 2009-01-21

“我可以削弱政治特征,但是我绝对不会削弱中国特征”

  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艺术家卢昊,是中国当代前卫艺术中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之一。1998,他揉杂建筑、生活方式和政治等命题创作而成的《花鸟虫鱼系列》,使他一举成名,也使他迅速成为国际知名大展的常客。翻阅一下他的展览履历,发现令众人神往的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里昂双年展、上海双年展、釜山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大展都在他的展览履历上。惊叹之余,也不免好奇,是什么让他闲庭信步于国际大展?本刊记者在卢昊于北京公社举办最新个展《风景》之际,对他进行了专访。

  寻找当代社会的“风景”

  看到《风景》这个展览名称,你会想到什么?欧洲的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那当你步入北京公社的展厅时,你一定会很失望。当然也可能会很惊奇:原来这些东西也可以是“风景”?!服装店里摆放的帽子、鞋子、袜子、领带、裤子,杂货店里整齐摆放的饮料、饼干、音响等日用品,被卢昊以近乎超写实的形式挪到了画面上,构成了卢昊眼中的“风景”。“很多人都想不到《风景》展上的作品会是这个样子。但是,我画得这些东西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我们去超市、购物中心,都会见到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些物品在当下社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风景。在古代社会,文人们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风景,描绘出来的景象,构成了古代的风景。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自然界,已经完全改变了。我希望从这种改变中,为所谓的风景找出一种新的可能性。我这批作品就是在寻找这种可能性。”

  展览作品逼真,近似图片,但却又不是图片。“如果用图片的形式把一个东西直接挪过来,中间如果没有技术分析转换的话,艺术家自身的参与度就很弱,作品的表现力也很弱”。于是,中央美院国画系毕业的卢昊就拿起了老本行,用国画中界画的表现手法,在绢上以近似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试图“欺骗”观众一回。

  “我的作品和旅游纪念品不同”


  从卢昊的成名作《花鸟虫鱼系列》,到《消失的家园系列》,再到最近的《风景》,我们明显得看出,中国式的政治符号正在他的作品中悄悄隐退。在《花鸟虫鱼系列》中,中国象征性的建筑物体现出很强的政治特征;而在《消失家园》中,则把中国符号缩影到北京胡同,政治特征不再那么强烈;到最新的《风景》中,已经几乎看不到政治的影子。“我是在有意识的淡化政治因素。现在,政治已经被作为一个符号,被广泛得贩卖。这时,我觉得政治符号非但不能强化作品,反而能削弱作品的表现力。既然被削弱了,那我还不如直接从形式上淡化它。现在很多以政治符号进行创作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和琉璃厂、长城旅游点卖的纪念品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我刻意削弱政治符号,因为我感觉我的作品和旅游纪念品还是有差别的。”


  “中国人应该用中国的形式玩当代艺术”


  在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竭力回避中国文化的时候,卢昊却在其作品中始终以中国文化为主线,从最初的《花鸟虫鱼》,到《长卷》、《北京欢迎您》,再到《消失的家园》等,我们都能看到明显的中国特征。“我曾经和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展人谈过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在回避中国符号,这些艺术家在刻意削弱中国特征,追求所谓的文化接轨。我和他们不一样的是,我可以削弱政治特征,但我绝对不能削弱中国文化特征。如果削弱中国文化特征,那中国艺术家对自身文化的贡献又在哪里?”


  当被问及作品为何以中国文化为主线时,“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应该以中国的形式玩当代艺术。我很欣赏用钢琴玩摇滚乐的人,他们完全抛弃了吉他、长发、皮夹克这些摇滚的元素,但同样把摇滚乐玩的很好。中国人如果能用自己的文化模式玩摇滚乐,甚或也让西方人用中国的文化模式,比如用二胡去玩摇滚乐,那中国人就真成功了。当代艺术也应如此。”


  作品升值空间极大


  与现在国内动辄上千万的国内艺术品相比,卢昊的作品价格还处于起始阶段,价位仅几十万。这一方面与其作品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短有关,其作品2006年才在拍卖市场上出现。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先前的作品主要是为国际大展和美术馆创作,作品大都被国内外机构和藏家收藏,并没有进入市场。超低的价位、广泛的收藏、学术上的成功,为其作品的持续升值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支撑。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