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不同的梦想,越来越多学生投入到艺术考试中来。
近年来,随着艺人地位的提高,不少中学生在学习中途转向学习艺术,有些是因艺术追求,有些则是为了走进大学象牙塔。考试中落榜者的失落与心酸自不必说,有幸进入艺术学院的佼佼者们,令人艳羡的外表后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的未来。面对愈演愈烈的“艺术潮”,专家提醒考生要冷静对待艺术考试。
7个月花了1万多
2009年,小美加入了海南中学生艺术类考试大军。
2008年7月高二会考完后,小美投身到美术学习中,为了找到好老师上课,她只身一人从儋州来到海口学习,一学就是7个月,整整一个学期没有上文化课。
“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上对美术感兴趣,高二结束时决定转向艺术方向发展,这么做也是为了上大学。”小美说。
来到海口后,小美找到了海南师范大学一位美术老师上课,学费每月600元,包住宿,尽管小美省吃俭用,但每个月花销仍在1500元左右。今年1月,她换了一名海大的老师上课,虽然学费还是600元,但不包住宿,这个月她花了2000多元。精打细算的小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共花了10700多元。
“我的花费算是少的,有些同学一个月光学费就要2000多。还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早早地就去内地学画画,月花销比在海口贵好几倍。”小美说,学艺术除了要花钱上培训课,还要买各类水粉、颜料,光是画笔就好几种,如炭笔,就分硬、软、中性三种,铅笔的型号更是多达十几种,画画的纸分画水粉画的和速描纸,画板要买大画板和速写板,参加考试还得买专门的背包,这些东西价格都不便宜。
“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小美说,年后她还要和画友一起奔赴内地,辗转于广州、武汉等各个城市参加考试,光考试报名费就要1000元,还有路费、住宿、吃饭、购买画具等,年后第一个月,家人给她准备了4000多元,而考上之后,任何一所艺术学院的学费都要一万多。
务农和做小生意的收入是小美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供她考艺术,家里已经负担了许多。面对高额的学费和花销,小美有些无奈,“如果家里的钱不够,只能去借了”。
镜头1:
14日上午,在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内,儋州考生小美慢慢走进速写考场,坐下后摆好画板,拿出炭笔。这是她艺术之路的第一场考试,为了这一刻,她准备了7个月,花费上万元。而这,不过是刚刚开始。
镜头2:
14日上午,海南省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联考在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共有860多名考生参加此次联考,考试类别分美术类、声乐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4项。
毕业后薪酬不高
“大学4年,我的花销至少12万,但毕业后月薪却只有1500元。”说着自己的境遇,张先生感慨万千。张先生来自安徽一个乡村,由于高考竞争激烈,他从高三开始学美术,高三一年的时间里,他花了上万元,大学里,4年学费将近5万元,加上生活费、买电脑、买相机、外出采风……粗略算了一下,不下12万元。为培养他,家里的积蓄已经用尽,可他毕业时却发现就业很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月薪平均1500元,勉强糊口。
“学艺术,是贵族消费,农村基本没人学。”来自儋州乡村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因经济问题没进行专业学习,读高中时他曾想报考声乐和美术,但高额的花费让他望“艺术”兴叹,“表演、声乐等培训班一个小时就要300元培训费”,考虑到经济问题,刘先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2008年,刘先生曾打算去北京一著名高校进修摄影,可一打听,一年学费3万多元,加上各类花销,至少5万元,同样是因为高额的花费,他的艺术梦再次搁浅。
专家直言 艺术考试该降温
对于走艺术道路的高额投入,海师音乐学院院长曹时娟表示,艺术学科与其他普通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教师与学生的比重不一样,其他学科一个老师可以同时给100个学生上课,但艺术学科常常是一对一地传授,因此教学成本比普通学科高。此外,艺术学科的教学投入高,例如钢琴等学习器材,购买和维护的成本都非常高。因此,艺术学习注定是要高成本的。
曹时娟建议,学生报考艺术专业之前,应当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到底是为了成名,还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转学艺术,或是从小就热爱艺术、立志从事艺术?如果真的有天份,不要轻易埋没,但如果不适合学艺术,即使进了艺术学校也很难出成绩。
对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艺术之路,海南大学王毅武教授直言:艺术考试该降温了。王毅武教授说,艺术培养的成本比普通学科高很多,但目前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面并不宽,如国家级的艺术团体很难进,而一般的艺术团体本身经营并不景气。此外,学习艺术需要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良好的艺术环境,缺少任何一项,艺术灵感都很容易消亡,他提醒准备考艺术的学生和家长们对艺术要有正确的认识,切不可把学艺术作为升学捷径。家长对进入艺术类学府的学生期望值不要太高,艺术类学生虽投入高,但就业出口窄,如果有天赋,家庭经济能负担得起,试试尚可,但如果条件不符合,则不必挤独木桥,否则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的代价。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