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工厂大厦如何「变身」再利用,是香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四个多月前,由石硖尾工厂大厦改建而成的「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开幕,以优惠价出租单位予艺术家,希望推动创意工业。但香港明报记者发现,这些艺术工作室的使用率只有两成多,甚至有的单位怀疑被当作货仓,更有售卖艺术品的租户投诉中心人流极少,考虑退租。
明报还发表社评指出,工厦变艺术区,还需与社区保持联系。文中还特别提出,可参考北京的经验,令这些艺术区增加商业元素,改善营运。
石硖尾工厦曾空置多年,后来政府决定提供楼宇,并由马会出资近7000万元改建成艺术中心,自负盈亏营运;现时由浸会大学管理,供艺术工作者、团体及机构租用。中心在去年9月开幕,特首曾荫权等多名高官名人到场主持开幕礼,初时反应极佳,差不多所有单位都已租出。不过,构思与实践的鸿沟极大,目前分别只有32、33 及22 间工作室有人使用,占全部128个租户单位的17%至26\%。中心现时的营运模式出现极大问题,不单不可能推动创意产业,连自负盈亏经营也很难。
明报社评说,香港需要发展创意工业。由于传统工业式微,把工厂大厦改建为艺术中心,是很好的尝试;然而,该中心虽然由马会拨款支持,仍须计算成本效益,接受监察,现时出了问题的营运模式必须及早检讨及改善。由工厂改建为艺术工作者使用场地早有先例,例如近年甚受重视的北京798艺术区。该艺术区由荒废的旧工厂摇身变成艺术家的聚脚点,再变为游客景点,它的一些经验值得香港借监:
(1)北京是全国人才汇聚之处,798 艺术区汇聚到一大批内地搞艺术的人才,形成群集效应。(2)798艺术区并非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先发展起来,后来政府才加入,加以推广。(3)艺术区并非一个纯艺术的地区,区内有设计公司、时尚店铺、名牌特卖场、酒吧、餐厅、咖啡室等商业店铺,假日游人如鲫,是商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4)798艺术区并非独立割裂的地区,艺术区与社区有著互动的关连,近年当区日渐兴旺,租金上扬,不少艺术家反而被迫向外迁移,艺术区甚至被批「太商业化」、「很不艺术」。
社评因此比较出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存在的问题,包括并非按市场规律自然而成、经不起自负盈亏的考验、以艺术家为主导而欠缺商业消费的元素、与附近社区割裂且与居民生活毫无关联等等。随后指出,艺术离不开商业元素,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虽然出师不利,但是毋须气馁;当下要做的,是认真检讨失利的原因,对症下药,适当调整,努力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为推动香港的创意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