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要逃离798? 本能还是商人逻辑?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杨东恒 2009-02-04

  转租画廊的广告在798随处可见,这或许和金融风暴的大背景有关,但也许与金融风暴并没有直接关系。

  艺术家要逃离798?

  艺术家为798的未来担忧,是艺术家的本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商人的逻辑。两种逻辑各自保持着自己的方向,只是难有交集。

  

  金融风暴席卷世界,艺术界准备过冬了。

  

  地处北京东北部的798里也爆发了一场危机,很多艺术工作者忙着出走:“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估计798的画廊一半都得走。”798最早的创始人之一黄锐预测说。

  

  一切都是由一封公开信开始浮现到公众面前的。

  

  公开信

  

  2008年10月16日,北京798艺术区最早的租户之一、法籍华人画家郝光在博客上发表了题为《吁请北京市领导关注798的种种问题》的公开信,历数798管理者的“六宗罪”,即哄抬房价、管理混乱、乱收费等。

  

  信中写道:(现在对798艺术区管理的)七星物业管理公司是由七星集团组织成立的,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没有物业资质的物业公司,而正是这样的物业公司管理着798这个世界级的艺术园区。

  

  郝光说:“早期的798人中,大部分都把工作室搬走了,留下的大多是画廊。艺术家正在流失。”据他统计,这段时间已经有四十多家租户搬走或准备搬走。他的说法得到不少早期798人的认可,一位最早入驻798的女艺术家表示,和她同期来到这里的20多人,现在所剩无几。

  

  公开信担心,长此以往,只能使798沦落为一个小潘家园和乡镇文化馆。成为文化史上一个沉重的遗憾!

  

  郝光在信中还提出了三点建议:

  1.由北京市级以上的相关单位和部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与园区内的主要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合作,设计一整套有利于艺术区未来长远发展的策略和规划,并由深谙艺术市场规律、懂业务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负责管理实施;2.应当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园区物业实施管理,实现园区内物业价格和各项收费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增强服务意识,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3.对已经列入国家级文物名单的建筑进行严格保护,从视觉上和建筑形式上禁止任何破坏性的改造。

  

  至此,798艺术区的艺术家们与他们房东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蜜月

  

  作为北京创意产业的标志,798艺术区的艺术家们与负物业管理之责的物业公司之间,曾经经历过一段非常美好的蜜月期。

  

  据《大山子798厂艺术区调研报告》记载:中央美术学院从1995年迁出王府井原址,到2001年迁入望京花家地新校址,其间在大山子北京电子器件二厂有过6年的过渡期,这时期曾被称为美院的“二厂时代”。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为便于进行大型雕塑创作,租用了798工厂荒废了的闲置车间。成为第一个利用其现有空间的艺术家。由于原有厂房的建筑特点,其高大的空间、自然的采光、原始的情趣,非常适合于艺术创作、加工,当时租金相对低廉,地理位置又与中央美术学院邻近,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聚集此地,他们开始租厂房建造自己的艺术工作室。

  

  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的高峰时段。黄锐、贾涤非、于凡、喻高、陈羚羊、刘野、孙橙宇等艺术家纷纷进入,创建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推动了艺术区在短时期内的迅速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与艺术相关的机构、画廊,如罗伯特创办的“八艺时区”现代艺术书店、徐勇创办的时态空间、还有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百年印象、东京艺术工程、北京季节等画廊,还有《世界都市》、《乐》杂志社等。

  

  随着名气的扩大,798艺术区的艺术家们自发组织了第一届798艺术节,并且作为黄金周期间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向市民推荐。很多国际旅行社甚至把大巴开到这里,直接把一车车老外拉到这儿来旅游。

  

  蜜月的高潮似乎是在奥运会期间,当时,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在798奥运接待开放日上表示:北京有什么地方值得关注?我希望大家记住我们的口号:长城、烤鸭、798!一位街区工作人员说:“奥运会期间,我一天就能碰上仨总统!”

  

  《大山子798厂艺术区调研报告》中的一段话似乎对双方后来出现的裂痕做出了寓言:艺术家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不喜欢被束缚,他们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参与活动,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他们虽对798的前途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权力,对一些问题只有无奈。

  

  2008年年底,这种无奈爆发了。

  

  房租

  

  房租上涨和租期缩短,成了798最大的一个公共问题。

  

  最大的矛盾是房租。郝光的公开信中说,798艺术区的房租从2001年的几毛钱一平方米,到2004年涨到1元钱左右,到2006年底之前,还只有不到每平方米3元钱,今天已涨至每平方米5元到12元不等。

  

  798房租曾经很便宜,每天每平方米租金0.5-1元,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和价格虚高,更多的圈外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798及其附近的地价也随之上涨。策划了第一届798艺术节的朱其介绍说,现在798产权拥有者七星集团定的租金是每天1.5元/平方米,比原始租金增长了3倍。经过“二房东”转手后,每平方米的房价可以上涨到3元、4元甚至6元,最高增长了4倍。

  

  一位画廊老板算了笔账,目前“仓库”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约5-10元,这样一年下来,200平方米的仓库,一年至少要36万元:“现在画难卖,租金又贵,资金难周转。”

  

  租期也是矛盾的一部分。公开信中说:“物业将所有的老租户到期续签合同改为一年,而一年的合同会让一个国际画廊根本不能安排长久的计划,续签的租金也年年涨价。租户若想提意见,后果便是第二年不给你续合同,用物业经理们的话来说:不同意?那就走吧!有的是人在排队想进来。”

  

  对郝光在公开信中提到的种种问题,北京市朝阳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锡俊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很快会有结果。

  七星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一位领导说,郝光信中所说的房租涨价完全是夸大的,而且798物业对于比较早的租户在定价上一直都是优惠的。

  

  798的最早进驻者之一黄锐在其新出的《北京798》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艺术家的调侃之言:“一小撮艺术家,自称是房客,到了798租房。主人要赚房钱,且签下合同。忽一日,房客造反,说房子是文化遗产,要保护,要成立艺术园区。主人愤怒欲赶走房客,引起纠纷。谁知房客理直气壮,搅弄是非,反客为主,一下子成名,成为798故事。”

  

  现在他已经搬离了798。

  

  修路

  

  矛盾的导火索是修路。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798园区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路面全部翻修。

  

  公开信中记录了施工过程: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近半年多的时间,园区内的所有道路同时被挖开。以我所居住的七星中街为例,在九个月内被重复挖开了九次!七星中街的上下水道在一次施工中被挖断,当市政公司表示要重新修好时,遭到了物业经理的阻挠:不可以修复,我们要收费。这一行径导致了整条街上的房屋在冬天无法取暖和正常使用上下水,直到几个月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十余家租户迫于重压不得不交纳了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费用之后,才重新接通了上下水。

  

  一位物业经理说,只挖开了五次,返工不算。

  

  但是,暖气仍没有接通,原因是郝光未交纳“增容费”。

  

  工程对生意的影响是致命的。“这里都是沟,根本没有客户过来,生意怎么做?”一位外国老板叹息道。他在此地投资了300多万元,今年仅有几万元进账。

  

  于是,便有了那篇声讨798物业的“公开信”。

  

  收费

  

  “欢迎冬天来玩,不过要自带柴火。”郝光说。

  

  从2003年进驻798七星中街开始,他就年年享受冬天没有暖气的“待遇”。电的容量也不够,“根本带不动空调”。最初他还能理解,因为毕竟是租的厂房,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跟不上情有可原。但直到2006年798被北京市认定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后,郝光仍然没能争取到暖气和足够的电。

  

  其实要想得到暖气供应并不难,只需向管理方缴纳每平方米50元的“暖气增容费”即可。但郝光不愿意交。他认为按规定应该是暖气到户的。

  

  他的理由是:据我所知,政府早在2007年就已划拨巨资5000万元用于798艺术区的基础设施改造,物业一方面拿着国家拨款,一方面向租户收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在798,园区租户用租赁物业进行工商注册,将被收取2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所谓盖章费;接通暖气,除了收取正常的每平方米暖气费之外,暖气安装工程费用须租户自行承担,而且要收取高达每平方米50元的所谓暖气增容费;园区内部分艺术空间电压不足,物业在开通电力时要收取电力增容费。

  

  停车

  

  郝光有一次在园区施工期间脚被扎伤,打电话叫了救护车,可救护车被拦在门外不让进厂。

  

  车辆进不来,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客流,公开信中说:作为产业园区,最应受到尊重的应该是来场参观、采购的客人,但是七星物业在各个路口设置路障,禁止私家车辆甚至出租车进入园区,理由是园区内道路和停车位紧张,除非交纳年费或月费,而事实情况则是园区内大约七个停车场平均的使用率低于40\%;来园区内进行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的顾客,大都是有车族,限制了这部分人群车辆的进入,基本上就是阻止了园区内艺术机构顾客的进入,前来光顾的客人将会越来越少,而这种园区道路管理手段,真是闻所未闻。

  

  关于车辆放行问题,798管理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马铁兵说:“真正的买家是不可能在这地方掏几百万现金现场交易的,这些人就是胡闹。王府井比798商业味重多了,那儿的老百姓怎么不向政府提意见呢?”

  

  “抗议”

  

  据报道,郝光正在构思一幅关于798的画:3块2米×2米的画板已经摆放在他的工作室内。画板的左端,他计划画上798的大门,大门口由全副武装的保安看守,门外则是一列夹着钱匣的外国人,等候进入798安营扎寨。紧接着是一组798标志性的包豪斯建筑。建筑前,站着一排保安,手举“肃静”的牌子。保安对面,则站着一个个表情严肃的艺术家,与保安横眉冷对。而郝光则站在最前面,旁边还有他钟爱的一条狗。最右端的画板上,将画上后门,那些曾经夹着钱匣的外国人,一个个光着屁股从这里溜走。

  

  画板的上端,郝光计划另加1米高的空间,画上各种小商小贩。

  

  郝光认为这就是798的现状:“外国人揣着钱来做生意,结果钱没赚着。我们这些人,敢怒不敢言。最后大家都走了,这里就成了小商小贩的天堂。”

  

  这幅画预计在年底完成,他还没想好名字。

  

  印象

  

  冬日的阳光下,798厂区内的大部分管道都被包上了一层白铁皮,反射着落日金光闪闪的余晖,折落在马路上的沥青路面上,橱窗玻璃、造型各异的路灯闪着暧昧的光辉,在798内最重要的“大通道”中,地面铺了大理石,墙壁镶了玻璃橱窗,顶上闪着各种灯光,过道中还有工艺品和服装的摊位。北端的几个机器阀门和一个车间大铁门,述说着这里作为大工厂的沧桑,整个“大通道”的布置,看上去与任何一个闹市没有二致。

  

  郝光总结说:“这里很像是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在打造一个两星级宾馆。这里可能会变成一个旅游景点,一个很好的公园,一个商业中心,但它再不是798了。”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材料说:“798艺术区品牌已经形成,它已经成为崇尚时尚商家的首选。”耐克牌的鞋子、Diesel 的裤子都在这里大放光彩。索尼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多家国际品牌都曾在此举行过宣传推广活动。

  

  798的艺术家陈宁在博客中写道:“如果798日益失去有关艺术的一切,充满了商业的一切,那么有一天,这里将不再吸引那些热爱艺术的人们,那么798将何去何从?”

  

  郝光租的房子在一条街道的尽头,位于798艺术区的深处,叫“799空间”,门口的玻璃窗内已经挂了牌子:“出租空间”,下面是郝光本人的手机号码。

  

  规律?

  

  如今在798周边,兴起了一些新型的艺术区。草场地、环铁、北皋等地已经小有名气。

  

  据雅昌艺术网的报道,尽管近期全球经济低迷,但是英国伦敦的费兹罗维亚区却正在成为一个当代艺术的画廊区。费兹罗维亚位于伦敦西区中心,毗邻南面喧嚣的牛津大街和北面繁忙的尤斯顿路,一直以来都以“时装重镇”而闻名,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画廊迁移至此,费兹洛维亚区俨然成为艺术品投资者的最新“据点”。

  

  2008的最后几天,北京市发改委宣布,到2010年,北京将拥有30个类似798艺术区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新建9个。

  

  美国的SOHO区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艺术家租赁、拆迁、艺术家保护、商业、租金飚高、艺术家出走、蜕变。798艺术家和物业的关系,似乎也应验了一个规律:只能共患难无法共富贵。

  

  艺术家艾未未认为:“商业化发展,艺术家撤离,符合经济规律。但艺术家才是798艺术区的核心,如果艺术家的利益能够得到尊重,798还能走得更远。”

  

  没有了艺术家的地方,还是艺术区吗?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