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大集团文化艺术公司 董事长、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
“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聚焦点,成为他们不得不关注,不得不重视的中国。我们的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都将面临机遇。所以,我们很幸运,幸运于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可以开始支撑我们理想的实现。”
一袭深色香云纱中式男装,一双轻便布鞋,无论春夏秋冬,似乎已成为沈其斌的标志性着装。虽然其身体还略有不适,但面容依然神采奕奕,眼神果决而坚定,不难想像这是一个多么固执又多么执着的硬汉。但谁又能想象,10年前的他,头发长长,辫子扎扎,衣服花花,夜间出没,路人吓傻。
寻找梦想
1998年,32岁的沈其斌在众多艺术家都还在贫困线以下生活的时候,就已实现了他以为会花一辈子去实现的梦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展览《艺术神话——沈其斌现代艺术展》的成功举办,却并没有给沈其斌带来应有的喜悦,反而充满了失落和迷茫。所以,直至展览结束他都不肯出卖一张作品,而是悉数带回了宜兴老家,从此封入箱底。与此同时,他做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了艺术家身份。
从此,他开始经商,并从经营画框店赚取了他的第一桶金。2000年,沈其斌结束了生意正旺的画框店,开了一家画廊。不知是运还是命,别人做不好的事情到了他那里总是不成问题。画廊在他的手里也是火热经营。2年下来,或许是天生的挑战心理,又或许冥冥之中真有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在等待他,他觉得一切都不是他的理想。2002年,他再次选择放弃,关闭了画廊,与其他3个股东一起创建了南京第一个非营利性美术空间——南京圣划艺术中心。当时,他就告诉他的合伙人:“这就是我的理想。”
人生转折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2002年的一次突然邀约、一段忙碌的春节假期和一本78页的文案,让并非多伦美术馆筹建咨询会上的主要人物沈其斌,最后却成为了该馆的执行馆长。如今,那本仅在十来个不眠之夜里赶出来的运作文案,完好地摆放在沈其斌的证大现代艺术馆的办公室里。
沈其斌的重要人生转折就从他进入多伦美术馆开始。为此,他放弃了亲手创建的“圣划”。在灵活和先锋为主导的艺术理念下,沈其斌与多伦一起走过了灿烂的3年,“多伦”也成长为中国艺术界为之关注的焦点和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平台。
仿佛一切都是注定的。3年后的又一次突然邀约,再次给沈其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施展平台。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萌生了在自己的浦东联洋社区地产创办艺术咖啡吧的想法。在与沈其斌第一次见面交谈后,就决定请其在刚刚落成的大拇指广场筹建一家充满艺术氛围的咖啡屋兼具画廊功能。而这样的初步设想却在沈其斌的执着和坚持下最终变成了上海第一所民营的非营利性艺术馆——证大现代艺术馆。
曾经担任小学教师的沈其斌,标标准准经历过10年的寒窗苦读。20年前,他蜗居在宜兴,关在一间陋室中,整天不出门。那时的他,成天都是看书和画画。1998年以后的10年,对于沈其斌来说几乎是3级跳,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3年一个变。所以,沈其斌将前面的20年概括为“学习、积累和铺垫的20年”。“而未来的20年则应该是创造价值的20年,方向明确的20年。”沈其斌自言。
再现艺术家身份
现在,原本的艺术家身份似乎早已被人遗忘。他的坚毅执着、他的深谋远虑、他的精明能干,再加上他艺术家的创意性思维,让他在美术馆馆长的职业生涯上如鱼得水。然而,少年时期的目标虽已改变,但梦想始终没有消失。无论他的文化艺术事业将走到多远、多大,艺术家的梦想在沈其斌心中从来没有消失过,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从2008年开始,他就有了将艺术家身份再次拾起并呈现出来的打算,他进入了大量的创作,工作再忙,每天回家他也会坚持做方案,画草稿。2009年他说他将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加对外交流并会参加合适的群展。生病的1个月里,他利用这难得的长假创作了几十件作品。作品形式也很多样,涉及行为装置,绘画装置、绘画本身以及图片。所以,他说:“真是因祸得福。”在与很多大艺术家交流之后,沈其斌总觉得很多的观念和话还讲得不到位,剖析得不够。于是,他有了进一步陈述的想法:“不仅仅是创作,也有写作,对于我创作的观念和理论,我自己写作。”
过去的20年,对于沈其斌个人来说是起伏跌宕的20年,是寻梦、立志的20年,对于一个苏醒的大国来说,更是中国在全球范围逐渐崛起的20年。如果说,沈其斌抓住了自己的运,更不如说他抓住了时代的势。是的,正如他所说,我们很幸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鼓舞呢?未来的20年,我们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更多的希望。
人物简介
沈其斌,1966年生于江苏宜兴,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硕士进修班特聘授课专家。2002年创立南京圣划艺术中心,任艺术总监。2003年至2006年担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执行馆长。2005年1月起担任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
【编辑: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