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历史
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一般意义上的拍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模式一方面与整体拍卖市场相类似,一方面又因为艺术品作为较为特别的交易对象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譬如,在拍卖方式上,艺术品拍卖基本采取比较单一的“加价式”(英格兰式)拍卖形式,遵循“高价者得”的基本原则。
此外,艺术品拍卖市场有着相对悠久的传统,而以拍卖经营机构为主体所形成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当代艺术市场中又被称之为“二级市场”,并与以画廊经营、艺术交易市场等主体所形成的“一级市场”相区别,形成以稀缺性艺术资源和艺术资源再流通为目的的交易特点。
在中国,拍卖市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1874年英国鲁意斯摩拍卖公司在上海最先开设了其在远东的子公司,随后英商的瑞和洋行、罗森泰洋行,法商的三法洋行,日商的新泰洋行,丹麦的宝和洋行等纷纷挂牌,开展拍卖业务。光绪末年北京的崇文门大街上也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鲁麟洋行,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拍卖公司,主要从事衣物、家具等二手物品的拍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民国政府也大量采取拍卖的方式对大批敌伪资产进行拍卖处理,以图充裕国库。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8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最后一家拍卖行在天津关闭。1986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拍卖业在中断了30年之后,于1986年在广州恢复成立了第一家拍卖机构——广州拍卖行。1996年是中国拍卖业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拍卖业进入了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为特征的新的历史阶段。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步发展起来。
历史地加以观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92年-1995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草创期。
其开端性的事件是:①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现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关于“中国书画”的专题拍卖会。②1992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主办,北京市拍卖市场执槌的“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多门类的艺术品拍卖会。
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行的“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其拍卖成功开始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出现了以国际华人收藏家、艺术经纪人参拍的现象。而1993年5月以“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同年12月更名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成立为标志,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首次以股份制的方式打破了建国以来文物艺术品国营垄断的局面。1995年6月22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北京成立,以及1995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在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上海朵云轩、四川翰雅等6家企业实行文物拍卖直管专营试点等,充分反映出国家政府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草创阶段所给予的扶持态度,而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1994年发布的数据——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到了2亿元来看,也真实地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快速发展的状况。
2、1996年-2002年为第二阶段,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稳定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从经营机构的数量、经营范围的种类、拍卖业绩的提高等诸方面,都显示出其稳定中求发展的特征。此外,以2002年4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2530万元人民币成交、2002年12月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北宋书法家米芾《研山铭》2999万元人民币成交为标志,不仅有力地提升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全球相关领域中的地位,更由此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中国书画艺术资源向国内市场的流动,即所谓的“海外回流”现象。
3、2003年-2007年为第三阶段,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加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除了在经营机构的数量、经营范围的种类、拍卖业绩的提高等诸方面继续保持快速拓展的态势之外,在经营模式上也与全球艺术市场进一步接轨,并以北京、上海为核心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心化发展态势。
二、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现状特征
1、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一步规模化的发展
① 新的经营机构在数量上继续呈现激增的趋势
在2006至2007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新成立的拍卖经营机构在数量上仍然呈现激增的势头。这些新的经营机构既包括新近注册成立的拍卖公司,也包括原有拍卖公司新成立的分支机构,以及海外拍卖机构在华新开设的派出机构。
② 在拍卖种类上的逐步调整与稳步拓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从中国书画的单一拍卖门类开始起步的。即便此后的拍卖活动,逐渐增加了瓷器、油画雕塑、西方艺术、珠宝翡翠、古籍、家具、邮品、钱币以及玉器等古玩杂项,但是自1994至2005年期间,由于拍品资源或市场需求等原因,中国拍卖市场基本上仍过多局限在书画、瓷器的狭小领域,其它的拍品门类则沦为某种“配餐”的地位,甚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目前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则加大力度于市场经营领域的拓宽方面。譬如说在油画及其当代艺术领域,既包含了油画、版画、水彩、素描、雕塑等西画传统的各个门类,又根据当代艺术的创作现状,引入了摄影、多媒体甚至小型装置的拍品。此外,如在传统的古玩杂项领域,则根据学术和市场的发展现状析分出佛教文物尤其是金铜佛的拍卖分目,改观了原有的书画、瓷器“一统天下”的单调格局,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经营结构。
③ 拍卖市场交易量的进一步放大
从2003年开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拍卖场次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加。200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场次为171场次,2004年的总场次为338场次,2005年则有80个公司共举办了604场次的艺术品拍卖会,而2006年的相关数据达到了共837场次。截至到2007年8月,2007年的相关数据也已经达到了386场次的水平。
随着拍卖场次的增长,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上拍量也呈现进一步放大的趋势。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上拍量已经达到了89939个拍卖标的。其中书画作品的上拍量为44641个标的,占总上拍量的49.6\%;瓷杂作品的上拍量为35746个标的,占总上拍量的39.7\%。其余各门类为9552个标的,占总上拍量的10.7\%。
2、“海外回流”的现象更趋突出
90年代中期之前,海外回流文物数量较少。据当时的相关统计,其整体数量不超过国内文物艺术品全年拍卖总数的20\%。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自2005年之后,“海外回流”的现象更趋突出,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则成为这些海外回流文物最重要的交易平台。根据2005年的相关统计,2005通过艺术品拍卖市场回流国内的文物艺术品数量已经超过5万件,其整体数量也已占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全年拍卖总数的40\%左右。从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拍品来源来看,海外回流文物更有所增加,一方面占全国约2/5的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中出现了来自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一方面从文物艺术品回流区域而言,已经从原先临近国内市场的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扩展至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地区。与此同时,回流文物艺术品的种类也从传统的书画、瓷杂,发展为油画及当代艺术等,而回流文物的品级、价位、成交率、成交额等,均比2005年有大幅上升。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量的放大,促进国际艺术资源进一步向中国流动,为国内的公私收藏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
3、拍卖市场交易额的进一步增加
据2002年的统计数据,2002年国内艺术品、文物收藏者接近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全年交易总额为1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全国画廊、画店近10余万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企业为59家,全年拍卖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的20\%以上。
2003-2005年期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呈现翻番式的加速度增长态势:
200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为25亿元人民币。
2004年为57亿元人民币,是1999年的11倍,占2004年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的28.5\%,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整体市场的份额,较之2002年又有了明显上升。
2005年1-7月的成交额即超过50亿元,与2004年全年持平,全年最终达到了134.08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占2005年4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的33.5\%,其所占整体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总额虽然增幅有明显地减缓,但仍以150亿元人民币的总量超越2005年的相关数据。而截至到2007年8月,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体表现依旧平稳,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85亿元人民币左右,实现在2006年水平上继续增长应有所保证。
4、市场行情的调整对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产生影响
虽然2006-2007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通过积极拓展对其经营内容结构进行了初步优化,但是由于中国书画在整体经营内容结构所占比例依旧偏高——根据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中国书画的上拍量占全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上拍量的比例为57.5\%,中国书画的成交量占全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量的比例为59.8\%,中国书画的成交金额占全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金额的比例为39.7\%,因此,随着2006年中国书画行情的调整回落,对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以北京为例,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为81.1亿元,较之2005年91.0亿元的数据,则有将近10亿元的减少。同样的情形在上海市场上也得到了反映,2006年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与2005年相比也有7.93亿元的减少。另外浙江杭州、陕西西安、四川成都虽然情况各异,但各地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的回落也较为明显。因此,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如何进一步优化结构与均衡发展,将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指针。
5、市场的中心化趋势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发展,自90年代后期伊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市场重心,就已经从90年代初期依托南部沿海开放城市如深圳、广州的起步区域,逐渐向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经济文化的区域中心如长三角的杭州、南京,山东和西部的成都、重庆位移。在此基础上,2006-2007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心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北京甚至出现了进一步超越上海而成为“超级中心”的端倪。
通过北京、上海两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比较可以发现,在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在艺术品拍卖的市场规模、成交业绩诸方面旗鼓相当,而上海由于具有与海外传统上的关联优势,因而屡屡有超越北京的风光表现。
根据北京市文物局近年来的公布数据:2004年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共举办拍卖活动193场次,成交金额为39.33亿元;拍卖场次占全国总拍卖场次338场次的57.1\%,成交金额占全国总成交57亿元的69.0\%。2005年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共举办拍卖活动298场次,成交金额为91.6亿元,较2004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4.41\%和132.91\%;拍卖场次占全国总拍卖场次604场次的49.3\%,成交金额占全国总成交134.08亿元的68.3\%。2006年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共举办拍卖活动320场次,成交金额为81.08亿元;拍卖场次占全国总拍卖场次837的38.2\%,成交金额占全国总成交150亿元的54.1\%。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由于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蓬勃发展,北京一地举办拍卖活动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艺术品拍卖“一拥而上”的背景下逐年缓降,但在更重要的指标——成交额的占有比率上,北京仍牢牢地掌控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
与此相比,早至2002年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出现了明显滑坡,根据2003年上海拍卖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年成交金额为5.15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国总成交的2.58\%。而至2006年,上海不仅在拍卖公司的数量上与北京有70\%的差距,同时“无论在规模、声势,还是拍品档次、品种齐全度、成交额等方面,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北京。”
除上海之外,目前比较活跃的区域性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还有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以及四川。
在浙江地区,根据2005年浙江省经贸委发布的数据,2002年浙江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年总成交金额仅为2000万元人民币;2004年全年总成交金额为5.4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57亿元的9.5\%,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外的第三大文化艺术品拍卖市场;2005年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年总成交金额增长到12.35亿元,占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134.08亿元的9.2\%,更超越上海名列全国次席;2006年浙江全省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30余场次,总成交额达8亿余元人民币,占5.3\%。浙江文物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民间艺术收藏和艺术投资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浙江购买力对当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的贡献达1/5以上,也就是说当年浙江籍人士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购买金额达到27亿元左右。
在江苏地区,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2005年南京拍卖企业举办文化艺术品拍卖会近40场,拍卖成交金额2亿多元。虽然近年来从拍卖场次到拍卖成交金额都增幅较大,但在全国拍卖市场中所占比例依旧较低。
山东地区、四川地区的情况与江苏地区也比较接近:2003年山东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仅为511.35万元,2004年达到了1.73亿元,比2003年年增长近33倍;四川地区,2006年全省艺术品交易金额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仍处于萌育期。虽然2006年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金额为9481.31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8175.97万元,增长了6.26倍,但是文物艺术品成交金额在区域艺术市场中所占比例尚不到10\%;在重庆市,根据该市拍卖协会统计数据,2005年重庆共举办艺术品拍卖会20多场次,总成交额2545.52万元,是2004年155 万元总成交额的15倍以上,增长幅度很大,然而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仍显得微不足道。
与浙江、江苏、山东、四川、重庆等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虽规模不大但增长快速的情形相对,广东地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情况则更接近于上海,呈现徘徊不前的态势。据广东省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5年广东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金额为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同期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的2.23\%;2006年广东全省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同期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的3.33\%。“这和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广东省拍卖协会如是说。
6、在全球艺术市场中所占份额依旧偏低
虽然自2003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交易金额所占比例仍然偏低,市场交易规模也处于中下游的水平。
根据Artprice网站公布的数据,2006年各国拍卖市场成交金额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金额中所占比例依次为:美国45.9\%、英国26.9\%、法国6.4\%、中国4.9\%、德国2.9\%、意大利2.8\%、荷兰1.1\%、瑞典1.1\%、西班牙0.8\%、其他地区7.2\%。中国名列第四,所占比重尚小,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6年各国拍卖市场的交易量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量所占比例依次为:法国18.8\%、美国16.4\%、英国14.7\%、德国12.7\%、意大利5.8\%、中国4.1\%、瑞典3.6\%、西班牙3.5\%、荷兰2.4\%、其他18.0\%。中国名列第六。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