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政治企图绑架当代艺术
我要区分两个概念:
一、作为目的的政治;
二、作为对象的政治。
后者,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所指,它从艺术家的内心自然生发,并为未来社会呈现某种指向。
当代中国人,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正伴随着公民化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与政治变得关系紧密。艺术家自然不能例外,艺术家也首先是“中国”人。
并且,在这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政治,因为屡有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而深植内心,而成为痛楚的一部分。
作为痛楚,必须成为当代艺术家的一个所指,尤其必须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所指。这是无法避免的。派生地,就必然与政治现实发生冲突。
但是,对艺术家而言,作为所指的、作为对象的政治,在作品完成之后已经固化,凝结,终止。只剩下影响力这个派生物。
这时候作为目的的政治就会登场。
作为目的的政治,成为当代人的一种诉求,毫无疑问是合理的。从历史的向度,这种诉求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促成社会变革、进化,但也有其它的可能性。诸种可能性中,坏的可能性,在中国当代史中也屡见不鲜。
在艺术领域中,这种坏的可能性,就表现为对艺术的绑架,尤其是对当代艺术的绑架。
绑架当代艺术的恶果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干扰(或者拔苗助长)当代艺术作品的“自然的”影响过程,甚至断送艺术作品序列的推进;
二、干扰当代艺术家的正常表达,使得作为对象的政治游移于作为目的的政治中,并使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趋于扁平化、符号化;
三、消解作为对象的政治在艺术家灵魂深处的结构,使之脆弱,疲沓;
四、分化作为对象群的政治对于艺术家的内在需要,使之出现选择形失误,只选择能够被绑架的对象作为作品所指,而不是根据内在冲动作为表述的自然需要;
五、瓦解作为群体性记忆的个体表述多样性,因而从根本上瓦解当代艺术作品的复合力量。
要言之,衡量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质量,最紧要的因素应该是:
一、艺术家个体的作品序列——演绎;
二、作品本身的艺术性。
如果一定要将作品的影响力加进去的话,那也不是将被绑架的“可能性”作为唯一指标,而是作为群体性记忆,作品有着怎样的普适性。
赘言一句:当代艺术作品的序列演绎实在太差,最终大多以符号化告终。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