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展览名称:虚实相映——瑞银集团新近艺术珍藏展
展期: 2009年2月20日—2009年3月22日
展厅:1、2、3、4号厅及一楼通道
Exhibition Name: Fact and Fiction:Recent Works from the UBS Art Collection Exhibition Period: February.20th, to March.22th,2009
Exhibition Site: Hall No.1/2/3/4, 1st floo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长久以来,瑞银集团对当代艺术的热爱和支持已是众所周知。瑞银集团多次参与世界大型展览活动的举办,或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赞助者,或支持具体的艺术计划的实施。更重要的是,瑞银集团有着大量精彩的当代艺术作品的珍藏,并不吝与人共享。她以成熟的艺术公共教育理念和多样的方法,让更多人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瑞银当代艺术珍藏展在历经了上海和北京两地之后,欣然来到广州,为广州的观众带来一件令人欣喜的新年礼物。此次珍藏展的主题为“虚实相映——瑞银集团新近艺术珍藏展”,参展作品共56件/组,形式多为录像、动画、摄影以及纸上水墨等。来自中国、日本、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艺术家以各具深意、各富特色的精彩作品,利用他们自己所处语境中的丰富图像,探讨何为现实,何为虚构,以及二者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艺术家陈界仁用台湾纺织工厂女工今天的形象与工厂昔日的场景的反复叠加来探讨目前的现实与历史的真实的关系;岛袋道浩利用玩具飞机的形象追寻童年的记忆,提出了对记忆的真实性的疑问;徐震采用珠穆朗玛峰的形象探讨视觉与真实的关系,并提出对纪录工具的质疑;拿温的短片囊括了歌舞、美景、靓女、悬疑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局等等典型的宝莱坞电影制作模式,以此轻松的探讨宝莱坞电影工厂的真实本质;加琳多用自己戴着脚镣手铐从事日常生活的形象隐喻出危地马拉所面临的压抑和反抗的现实。总之,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丰富的视觉形象表达出他们对真实与虚构的深刻思考。
展览主体之外,我们还增加了一个部分专门展示瑞银集团支持艺术的历程。观众朋友可以从这里看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瑞银集团从事艺术收藏、参与大型艺术展示活动、举办自己的藏品展览的历史,看到瑞银集团对艺术持之以恒的拳拳之心,以及她将自己的珍藏与人分享的慷慨和热忱。
在这里我要感谢瑞银集团艺术珍藏执行董事艾珮思博士的远见和魄力,是她将此次珍藏展带来了广州;感谢策展人乔安娜•伯恩斯汀女士,是她独具慧眼并以博学巧思策划出这样一个颇具深意却又形式轻松的展览;感谢李鼐含女士,她在此次藏品展的筹备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配合上述二位使这一展览得以顺利呈现并广为人知。
最后,欢迎各位观众朋友前来广东美术馆体验这一次丰富愉快的艺术之旅。
王璜生
广东美术馆 馆长
2008年12月
2. 展览名称:时代印记——杨先让艺术作品展
展期: 2009年3月5日-3月22日
展厅:广东美术馆10、11号厅
Exhibition Name:The Evidence of The Time—Art Works from YANGXIANRANG
Exhibition Period: March 5th - March 22th 2009
Exhibition Site: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10th & 11th Gallery
杨先让(1930— ),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养马岛。1948年,杨先让入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1952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央文化部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从1955年创作第一幅木刻作品至今,杨先让已在版画领域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作为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优秀艺术家,他热爱生活,钟情于时代,并自觉地去发掘有历史价值的素材,使得作品具有了文本记录的意义。杨先让作为新中国社会进程的亲历者,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都鲜明地代表着他们那一代艺术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杨先让退休后侨居美国,致力于中美文化的交流。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和冲击下,他凭借厚实的艺术底蕴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彩绘”。杨先让把油画的光影色彩,国画的笔墨情趣,版画的简练概括,民间艺术的朴素真挚揉合在一起,为中国画开创了更加多元而开放的艺术体系。
3. 展览名称:洋子——飞
展期: 2009年3月7日-3月29日
展厅:广东美术馆5、9号厅
Exhibition Name: YOKO ONO – FLY
Exhibition Period: March 7th - March 29th 2009
Exhibition Site: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5th & 9th Gallery
“大野洋子”已经是一个文化符号,附着在约翰•列侬这个名字之上。而“小野洋子”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名当代艺术家,她的作品简洁,包含着人的生命中最寻常的诸种情感和感知。
笼罩在“列侬的妻子”的光环下,小野洋子在无论有没有列侬的日子里,持续着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个性”挖掘在她那里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她不再缺少各式各样的赞美或者批评,她的独特个性似乎已经在她的经历和生命中展现得一览无遗。对于列侬,她是强势的,有启发性的;作为艺术家,她是敏感的,深刻的。然而作为女人,她也有常人的温情,具有一个普通女人对孩子、对爱人、对家庭的爱和责任。也许,在她骄傲而坚强的面庞背后,也是一颗谦逊和温柔的心。
爱、家庭、母亲、希望、死亡,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以简明却意味深长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一下子深深的撞击到人们的心,而是以一种柔和绵长的力量持久的引发人们的思考。而她的图腾--各种对生命的感情,都是人们生命的必需,少了会嫌生命不够精彩,多一些却能让生命更加丰富。
洋子最著名的作品《愿望树》(Wish Tree)是将世界各地收集到的无数愿望送到雷克雅未克,送到她为列侬建立的“想像和平”光塔旁,祈求世界和平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参观展览的观众随时都有可能接到洋子打来的电话,与她交谈,共同构成作品《电话》(Talking Sculpture);如个人仪式般的《说明书》会在广州土地上散布,思想的花火将像她的传奇经历一样四下盛放。在洋子五十年艺术创作的生涯中,大部分的影像作品都在探索精神的自由,她邀请观众走进她的世界,参与到她的艺术中来。
4. 展览名称:北墨南韵——黄云山水画展
展期:2009年4月2日——2009年4月19日
展厅:6、8号厅
Exhibition Name: Ink-wash Landscape Paintings from HUANGYUN
Exhibition Period: april.2th to april.19th,2009
Exhibition Site: Hall No.5/9,2nd floo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由广东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北墨南韵——黄云山水画展”将于2009年4月2日—19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黄云(1931—2007),广东恩平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系壁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回广东后历任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系主任、广州山水画画研究会会长、广州书画学院副院长以及广州市文史馆馆员。黄云的山水作品在广东画坛具有强烈的个人面貌,北墨南韵、意雅笔拙是黄云山水画艺术特色的精辟概括。黄云早年师法李可染,其浑朴、深沉的气韵笔墨对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影响甚大。此外,他曾长期生活工作于北京,使他有机会接触故宫历代名画真迹,因而在中国画艺术传统的继承上有坚实的基础。回广东后,岭南草木繁盛、四季如春的独特风貌,岭南画派的独特韵味也对画家的艺术风格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黄云取拙舍浓、融淡秀于其中,取各家之长而融会贯通,将南北画风融为一冶,逐渐形成了用北派古拙、凝重、生涩的笔墨与风骨,写南国秀丽的山光水色的艺术风格。
本次展览集中了黄云各个时期的山水代表作品,配合与师友、同道之间的往来信函以及黄云的著作等文献资料,力求全方位展示一代国画大师的艺术成就。
5.展览名称:新状态第十一回•守望者——罗灵油画作品展
展期:2009 年4月3日——4月19日
展厅:7号厅
顺德是全球化当中的一个生动事实。同样,容桂是顺德的一个生动事实,德胜河旧厂区则是容桂的一个生动事实。现在,顺德和容桂要借助德胜河边的旧厂区的更新,来让自我提升,好成为全球化当中备受瞩目的意义存在,而不仅仅是“生动事实”。这就不得不依靠艺术的力量,依靠一个年轻艺术家的长年守望了。从这一角度看,罗灵在废墟的守望,也就等同于容桂、顺德甚至广东在全球化当中的一个守望。罗灵的艺术,也因为这守望,牢牢地嵌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成为这一语境里不可回避的生动个案,从而把容桂、顺德和广东也风风火火地带进了喧嚣的现场。
罗灵的画风粗犷有力,色泽朴实单纯,他还不时用画刀去强调物象的体量感和厚重感。画面中似经意又不太经意保留下来的涂绘痕迹,也给作品增加了表现的力度。他同时还拍照和录相,好纪录眼前的一切。他画旧厂区的远景,画江边的繁忙,画即将被拆毁的、或正在拆毁的房屋。有时他也画单个门窗和狭长过道,画房梁与砖块。他的画面少有人物,内里却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他的作品根植在这一片废墟中,这使他成为真正的废墟守望者。他守望着废墟,是因为他在这废墟中找到了历史,找到了感觉,找到了审美。他要把这历史、感觉和审美传达出来,从而让废墟成为众人的回忆。他反低俗的优美,反廉价的抒情,反伪装的乡村景观、反穿着乡村服饰(那是一种戏服)、露出谄媚傻笑的村姑美女图。他守望一种端正,一种品格,一种气度,一种坚实。他守望着现场。因为他内心明白,现场就是意义。他守望着意义。
6. 展览名称:述花集•胡培烈摄影作品展
展期:2009年2月13日——2009年3月1日
展厅:10、11号厅
Exhibition Name: Flower Story——Photograph by Hu Peilie
Exhibition Period: February.13th to March.1th,2009
Exhibition Site: Hall No.10/11, 3rd floo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绚烂之极,返归于朴,又在平静中,出现新的花期,生命之轮如此周而复始,胡培烈几年来持续的花卉系列拍摄,就是这样形象地演绎了人生和艺术的周期。这种持续拍摄的结果,不但使他本人摄影个人化叙述语言得以确立和强调,也使他优雅地完成了社会身份和摄影表述的双重转身。
胡培烈的作品,迥异于以往既成的花卉摄影,它漠视物象形体的存在和描绘,具体的型质让位于感情的表述,让摄影的物质存在不是成为花的本身,而成为花的意义,进而成为个人性灵的表征。再一次复述艺术由再现向表现的倾斜。
胡培烈对多次曝光和多重移焦手法的运用,正是源于这种表达需求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同样,在数码化摄影凶猛的浪潮下,之所以对胶片的固守,也就有合理的注脚。我们可以看出,胡培烈在一张胶片上的反复曝光和移焦,貌似丹青高手不厌其烦的一层复盖一层的渲染过程,它让我们在进入疑似绘画迷圈后,去感受此时对彼时的覆盖与重读,在时空交错中体验生命怒放的灿烂,去掂量由光线的积累所赋予时间的重量和质感。以及由这种手法产生的意外效果,所触发的拍摄者对感光的控制与溢出,对自我与忘我不断游移的游戏喜悦。
展览展示胡培烈近作120件,由“绿池烟影”、“追春逐影”、“红粉丽影”、“铁骨虬影”、“君子清影”、“丛间叠影”六个系列组成。
7.展览名称:风起水涌•李锡奇艺术展
展期:2009年2月13日-2009年3月1日
展厅:5、9号厅
Exhibition Name: Visual Elements from Ancient China :Art by Li Xiqi
Exhibition Period: February.13th to March.8th,2009
Exhibition Site: Hall No.5/9,2nd floo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李錫奇,1938年出生于金门古宁头北山村,1955年保送入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科。该校曾经是台湾新美术运动的萌发地,台湾第一代西画家,多半出于此。
上世纪60年代对李锡奇来说,是属于积极参与及组织现代艺术团体活动的奋起期,他是“现代版画会”的创始人,也是“东方画会”中后期重要成员。早在1959年,他就参加过“中日美术交换展”、”第一届巴黎青年艺展”及“第五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并于1964年代表出席参加日本东京“第四届国际版画展”。李锡奇的抽象绘画以方、圆变奏的哲学思考,赢得了国际声誉。
上世纪70年代,李锡奇全力投入艺术创作,一路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视觉元素,追求其中的內在的秩序与美感。1973年以后,他开始从中国书法里找到了崭新视觉语言的质素,尝试草书的入画与纯粹线条的构成,将书法的笔意与气势,活现在有深度的远近空间里,使书法的气韵内涵溶入其独特的现代艺术语汇中。
上世纪90年代,李锡奇参观湖北荊州博物馆,他从战国时期的漆画中获得了新的创作源泉。在现代结构与原始图腾交替融汇之中,追求浓稠漆黑的寂寥与沧桑。在1995年以后,他更把民间艺术形式中的匾额、春联等语汇,溶入作品中,发展出更有个性的艺术语言。
2000年,李锡奇先后在韩国、日本、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举办巡回展览,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005年,以“本位‧新发”为主题的李锡奇个人艺术展在中国的上海、福州、北京、台北巡回展出。“本位‧新发”意味着画家在70之龄,在创作的探索上仍如新生一般。在2007年以后,李锡奇又有了新的创作,他从传统文化“风水”中获得启发,试图表现“文化记忆”或“本位”的内涵。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