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 200cm×36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惊蛰》 140cm×160cm 布面油画 2002年
《母与子》 120cm×120cm 布面油画 2000年
《唱戏的人》 180cm×200cm 布面油画 2003年
《大海风》 140cm×16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紫色》 140cm×240cm 布面油画 2004年
闫 平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 1996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 2006年上海美术馆举办“唱不尽的牡丹亭”个展
● 2007年-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
闫平兼具着极致的感性与极致的理性,她又可以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智慧,将二者调和,运用得和谐、自如。在她的画作里,你能看到女人特有的婉约与细腻,同时又感受到哲学家对人类大爱终极关怀的博大与深厚;你能体味出从艳丽柔媚引申到大气圆融,是如此从容与自然天成。就是这样一个极富艺术气质又极热爱生活的女人,通过看似普通的生活场景的表现,用自己的画笔在为人们描述着希望,描述着关怀,更成就着勇气与未来。在她所展现的世界里,你读懂了两个字——“美”与“爱”。
欢乐与悲凉
欲望之刀的雕刻
闫平是一位偏重于感性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85新潮”提倡的“理性绘画”之呼声不绝于耳时,她就以展示“母与子”系列引起画坛的关注。她用随意的笔触、鲜丽的色彩,表现母与子的亲情,给画坛带来新鲜气息。这些画面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闫平画的是自己的生活体验,是自己做母亲的感受。闫平不把绘画看得那么神圣,也不把绘画的道理看得那么玄奥和高深莫测。她信奉单纯和朴素的生活哲理……她遵从单纯和朴素的创作原则,画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
与此同时,她也在扩展自己的绘画题材,近几年来,她创作了“小戏班”系列。闫平在这些作品中表达的是一种内在的恻隐之心,在描绘他们“艳丽”的外表时,赋予这些“优伶”形象一丝淡淡的哀愁。
此外,她还创作了不少独立的静物花卉。她不仅在盛开的鲜花中看到了生气和喜悦,看到了丰富的色彩,而且还看到了鲜花盛开之后的败落,在花开花落中她咀嚼着人生的甘苦、生命的短暂……
在她偏爱的粉红色调中,在她驾驭自如的灵动线条中,在形与色交响的画面构成中,她享受着绘画创作的无穷乐趣,向我们呈现她发现的美,同时悄悄地在向我们传达她的思绪和她深藏于心底的秘密。
闫平是一位情感性的艺术家,但她又对人生和艺术有独立的思考。她的画写生活的欢乐,还写欢乐后面的悲凉。
邵大箴(中国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
欲望之刀的雕刻
闫平安静而理性,但她的作品却充满着躁动和激情。闫平保持着平静的个人生活,但她的绘画,却刺破了这种平静的生活。梦幻、狂想、躁动和激情从这些画面上毫无牵挂地流溢而出。画面上色彩纷乱激动,犹如一轮轮不停涌动的波涛,画布上异常突出的是物质性的沟壑,曲折、刀痕、凹凸,它们是艺术家内心坎坷的物化形式。这些画面上充满质感的褶皱和波纹,似乎被一种流动的欲望之力在忙碌地推搡着,它们似乎是被欲望之刀雕刻而成。
汪民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