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年度最受藏家欢迎画廊
《画廊》点评:“香格纳”作为中国最早的画廊之一,称之为中国画廊的老大,一点也不为过。从90年代开始,香格纳就与中国艺术家结下深厚友谊,从而积累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家资源,很多艺术大腕就是香格纳推出来的。当初一万多美金卖出去的作品,现在已经上千万元了。据画廊总监介绍,他们每天都很忙,不是销售作品,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整理艺术家档案,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不但方便画廊更好地把握艺术家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为藏家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给藏家一个较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藏家愿意跟着好的画廊走。由于劳伦斯自身身份,所以“香格纳”有良好的海外资源,客户十之八九来自国外,尤以德国、瑞士和法国等欧洲藏家居多,当然也不乏一些美国藏家。“香格纳”在销售作品时完全操纵着主动权,遴选藏家的挑剔程度绝不逊于挑选艺术家:投机的不卖,送拍的不卖;藏家必须签订“不卖”协议书,如食言就列入黑名单。尽管条款苛刻,但藏家并未望而却步,反而趋之若鹜,或许这就是所谓“欲迎还拒”的魅力吧。
站台中国:年度最受艺术家欢迎画廊
《画廊》点评:如果说当初站台中国成立的宗旨,是发现、支持并推介中国年轻的优秀艺术家,让其参与国内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对话,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那么,他们的目标已经达到了。站台中国以一种平视的方式挖掘和启用新人,注重艺术的本体,鼓励和支持当代艺术的探索和实验,为艺术家们提供条件和空间,使他们的艺术才华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今年就在其798的空间腾出3个月的时间,供孙逊进行冒险而实验的《黑色咒语》项目,尽管一切都是未知数,却还是大力支持。站台开放、活跃的空间,像个艺术磁场,深深吸引了年轻艺术家,张远、孙逊、贾霭力、史金淞、 萧昱 、胡晓媛 、仇晓飞、 徐若涛 ……他们和艺术家良好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火花。他们之间,已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合作关系,成为共同成长、共同探索当代艺术的同道中人,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
唐人:年度最受策展人欢迎画廊
《画廊》点评:虽说策展人制度纯属西方舶来品,但近年来在国内蔚然成风。唐人自2006年进驻798以来,大胆提倡策展人制度,不但画廊内部成立策展团队,由魏星、吴承祖主事,还广泛邀请国际知名策展人巫鸿、杨天娜和侯翰如等,策划一系列展览如“天人之际”、“一脚踢”、“没有要讲的故事”、“无影脚”等。唐人与策展人合作的第一个原则是,不干涉策展人的策展理念,尽量为策展人提供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让策展人得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赢得彼此的尊重。唐人大胆、具有开创性的展览方式为整个艺术界称道,同时也迅速提升了画廊的学术形象,而优秀的策展人自然也吸引了优秀的艺术家和藏家,使整个机构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
佩斯北京:年度最受媒体关注画廊
《画廊》点评:当在百度输入“佩斯北京”时,马上跳出2百多万与之相关的信息。在中国2008不寻常的一年,各类爆炸性新闻层出不穷,但美国画廊巨鳄“佩斯”进入北京,还是赚够了眼球,成为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新闻。理由有三:首先,作为“美帝国主义”的画廊老大,为什么偏偏选在2008年“进攻”中国,究竟是艺术的阴谋还是阳谋,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其次,佩斯北京聘请的总裁不是别人,而是圈里赫赫有名、同时也是北京公社的老板、张晓刚的经纪人冷林先生。那么,佩斯和冷林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利益关系,佩斯是否变相收购北京公社,冷林将如何处理佩斯总裁和北京公社老板的角色,同样是引起大家好奇心的重要原因;第三,佩斯北京乘着北京奥运的春风,在8月8日举办第一个开幕展“遭遇”,所邀请的皆是国际艺术大腕,张晓刚、岳敏君、村上隆、沃霍尔等。正是这三大理由,吊起了大家的胃口,使佩斯北京成为2008年最受媒体关注的画廊。
星空间:年度最具亲和力画廊
《画廊》点评:70后出生的房方,本着“汇聚一切闪亮者”的创办理念,2005年创办了星空间,旨在投资、推广、销售中国“70后”艺术作品,随后,80后也开始进入他的视线,青春无敌。这几年来,星空间确实是群星闪耀,高瑀、陈可、李超雄、欧阳春等如何吸引眼球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高瑀显得格外突出,是第一个80后拍卖价格冲过百万的新星。也许,很多人把房方的成功归功于他拥有年轻(1977年出生)、专业(中央美院毕业)以及人脉资源(在《美术星空》工作了5年)等优势,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房方敢于冒险,挑战学术,从展览名字可窥一二,如《坏孩子的天空》、《无穷柱》《下一站,卡通吗》、《找自己》。他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好玩的心态切入当代艺术,带出70后、80后那种艺术的视觉经验,调动跟卡通有关的视觉方式、图像资源,因此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自然也少不了跟随他走的藏家。另外房方不避讳商业操作,甚至自称是当代艺术推销员。他认为商业之于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筹码,如果缺乏利润的话,画廊根本就没办法运转。而艺术随着商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会得到高度的商业价值体现,这无论对于画廊者还是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鼓舞和动力。
偏锋新艺术空间:年度最佳伯乐奖画廊
《画廊》点评:江湖侠客比剑,为求出奇制胜,时有不依常理出招者,是为“剑走偏锋”,然非艺高胆大之剑客,不能臻此化境。想必王新友在得到“高人”指点之后,方决意“剑走偏锋”的——与市场追捧的图式符号保持距离,反其道而行之,致力于挖掘和培育新锐艺术家。在部分当代艺术创作、画廊运营机制受到诟病的大环境之下,偏锋从2006年起举办《图画手工》大型群展,期待用重归手工式的劳作,进一步深入发掘图画手工课中所体现的简单而纯洁的艺术精神,把“图画手工”的前瞻性和实验性的判断力作为当代艺术进一步演进的方法论,不断的构建年轻一代艺术创作状况的框架,并激发对当前中国当代年轻艺术家创作现状的梳理与反思。偏锋持续不断地做“图画手工”以及“A+A计划”,又与其他画廊、美术馆互动,巡回展出,使之成为偏锋的代名词。而很多“深闺人未识”的艺术家,通过这些展览,现在已广为人知。偏锋一方面以学术的方式提升大家对年轻艺术家的认知度,在市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培育国内藏家,并与藏家约法三章:三年之内不准转手或送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艺术家不受市场的伤害。
麦勒画廊:年度最专情画廊
《画廊》点评:深藏在草场地小村庄的麦勒画廊,拥有艾未未风格的小院、灰色的墙壁,显得简约而肃穆,一如其主人的做事风格,低调而专注。只要去过麦勒画廊的展览就会留下印象,因为他们来回就做几个艺术家:艾未未、夏星、李占洋、王兴伟、谢南星等,不管是空间的展览还是艺博会,他都一直在展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周而复始、持续性地进行。随着在中国本土举办的艺术展览、双年展、三年展和公共场所的数量剧增,麦勒画廊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是在于为当代艺术家提供持久的、面对艺术市场的工作环境,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和观念支持艺术家的创作。2008年1月在北京麦勒空间为夏星举办的个展是继北京艺术文件仓库(CAAW)和卢森麦勒画廊之后的第二次个展《2006》系列;而2009年1月24日将为李占洋举办的个展也是第三个了(前面2次是2006年和2008年)。对于麦勒画廊来说,似乎只要认准的事,就会坚持,一直做下去。当欧洲对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什么认知的时候,麦勒就已经开始收藏、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就像麦勒掌门人说的:“经济的收益并不是第一位的。只要艺术品有质量,迟早都会被接受的。”
常青画廊:年度最具实验性画廊
《画廊》点评:很少画廊能像常青画廊那样,一直坚持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开业之初,常青就设立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定位——做“非主流”的当代艺术。他们的眼光与众不同,关注着不同领域之间的对话:农村与工业,本地与全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著名艺术家与新晋艺术家等。常青画廊主推实验性艺术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创作范围涵盖十分广阔,其创新和独特常常挑战公众和专家的视觉,诸如陈箴、丹尼埃尔 布伦 、劳瑞斯 切克尼、露西+豪尔赫 奥塔 、帕斯卡尔 马尔蒂那 塔尤 等等。自从在北京设立画廊以来,常青举办了多场类似美术馆形式的展览,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平台来鉴赏当代艺术。从开幕展“慢慢”到陈箴的回顾展,从“升天”中安尼施 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富有诗意和唯美的装置艺术到“一种色彩”中的丰富内涵,从第一个中国艺术家群展“持续的对话”到最近令人印象深刻的“默演”,这些展览都为中国观众展示了许多以前无法接触到的独特作品。
北京现在画廊:最具开拓性画廊
《画廊》点评:现在画廊自从2004年成立以来,如秦师东出,展览声势浩大,人气火旺,2007年3月在上海M50艺术区拓展第二空间, 2008年4月在北京草场地开辟第三空间,不仅如此,现在画廊两位强劲的搭档——黄燎原和张锐,带着画廊跻身世界舞台,参加了众多国际博览会和艺术节,如西班牙ARCO 博览会、意大利博洛尼亚博览会、佛罗伦萨博览会,北京CIGE博览会,上海SH Contemporary博览会等。6月,现在画廊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本土画廊远赴瑞士参加巴塞尔艺博会,参展艺术家阵容庞大老中青总动员,从张晓刚、叶永青等到70后吴啸海、雷本本、80后李博、杨柳等。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录像、照片以及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样式引起众多藏家的关注,作品几乎销出一半。毫无疑问,现在画廊积极推进实验性、新锐的艺术家行为,为画廊积累了丰厚的资本,而其开拓精神和实验精神更为业界津津乐道。也许这是一种策略,既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做得深入,但不管怎样,这对当代艺术都是一种支持和促进。
卢杰(长征空间主持人):年度画廊最佳主持人
《画廊》点评:英国著名的艺术杂志《艺术评论》公布的“2008年全球艺术权力百强榜”的榜单上,北京长征计划以其国际影响力赫然入选,这也是中国艺术机构首次入选。好事成双,长征计划参加2009年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申请也已通过, 使长征空间成为中国同时参加巴塞尔和Frieze两大国际博览会的画廊之一。“长征计划”是一个始于2002年的大型艺术工程,集合了250名国际和中国的艺术家,蔡国强、徐冰等、杨少斌以及像美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发起人朱迪 芝加哥等西方艺术家都在其中,至今已举办几百个室内或露天艺术展览。长征计划从一个梦想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发起人卢杰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卢杰纵然不算鬼才,但至少也是一个天才。80年代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卢杰,曾留学伦敦大学专攻艺术策展,担任过艺术评论、编辑和艺术行政工作,策划了大量当代艺术展览,他在艺术家、项目组织者、机构管理者和策展人各种角色游刃有余。他一直强调长征空间是把视觉经济和文化资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由此得到艺术家的理解和支持。卢杰独辟蹊径的方式,不仅为他赚得好口碑,也委实带来不错的商业效益。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