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里所说的“大音”即是“道”,指音乐的本源,是自然界存在的真正的音乐而“大音希声”,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自身;而所谓“大象”,是指形象本身,也即是“道”,而“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大的形象是人们看不见形迹的“道”。借用老子的说法来解读法国艺术家阿曼创作的提琴雕塑系列作品,或许是颇为贴切的注脚。
已经成为过去的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革,现代派艺术的出现,使西方艺术从单一走向多元,体系林立,风格迥异,而其中尤以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为现代派艺术的最鲜明的总体特征,挑战传统的雕塑语言法则,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开创了雕塑艺术新的纪元。以法国艺术家阿曼为代表的“切割雕塑”就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例。
所谓“切割雕塑”,就是通过对原有传统意义上的固有形体进行切割分解,在艺术家缜密的构思下将它们重新组合构成,而赋予新的审美价值的意蕴。这是一种对于传统审美的颠覆和解构,被切割分解的形体并没有消亡,而是在现代意义上的升华和再生,人们能够通过作品见到雕塑背后更本质的所在,也即是所谓的“道”。阿曼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雕塑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切割雕塑作品——提琴系列,就最能体现出这样的现代派艺术的特质。
在阿曼的手中,习惯定势下的提琴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它们或呈断面组合,或叠合成被预先设定的结构形式,从而把观众的视线从传统形象上引开,进入新的内在空间,也即由抽象的线条、层面、组合取代人们习见的具象形状,完成从表象向本质转换递进的欣赏过程。这或许正是“大象无形”的意蕴所在。而那些被切割的提琴,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解构,呈现出音乐最本质的特性:音韵、旋律和节奏。它们尽管无言地站立着,但是人们的心头却会听见它们在如诉如泣地演奏着沁人心田的乐曲。
阿曼1924年生于法国尼斯,曾获法国政府颁发的骑士勋章和国家荣誉勋章,是少数几个在生前即被写入艺术史的艺术家之一。阿曼已在去年逝世,但近几年来他的作品已多次在上海展出,其中的《飞跃的马》、《弦乐的律动》和《吟游诗人》等大型切割雕塑作品已在上海落户,耸立在友谊会堂、上海大剧院等处,成为上海城市象征性的艺术地标。
阿曼的艺术选题多样,除最常见的提琴系列,还有人物、马匹、汽车等。这次在2006第四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以“向阿曼致敬”为题展出的作品,以提琴系列为主体。阿曼晚年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而深厚的情缘,特别是上海,成为他心目中一个浓得难以化解的情结。如今他已离我们而去,通过他的作品展,人们更将增添一重对他的感怀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曼雕塑作品中所蕴含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内涵,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显示出它们独特而又深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