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污染,无人问津的屠杀——《难以忽视的真相》评述

来源: 作者:99艺术网专稿 2009-03-06

文薄羽文


电影封面


  看《难以忽视的真相》,心情是难以平静的,这部纪录片可看性很高,导演是戴维斯•古根海姆,主人公是克林顿时代的副总统阿尔•戈尔。戈尔在片中调动了所有才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这场演讲比任何一部剧情片都跌宕起伏,比任何一部灾难片都震撼人心,理由很简单,除了灵魂之外,我们最不能失去的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2000年,戈尔在总统竞选中败给布什,之后他便去哥伦比亚大学、费斯克大学以及田纳西州立大学授课,并投身环保事业,2006年他凭借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本片的主线是戈尔的一次演讲,他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工业文明下,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戈尔与古根海姆为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庆祝


  戈尔在为《寂静的春天》(1994年版)所写的序中提到,本书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促使他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投身到环保运动中的原因之一。当他小的时候,母亲就建议他和姐姐阅读《寂静的春天》,他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在饭桌上与家人讨论这本书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乎所有超前于时代的人都会受到来自传统势力的压制,如今,戈尔的处境与卡逊当年的遭遇颇为相似,在民众这一边赢得了巨大声誉,但面对利益集团及政界的分歧,得到的却是质询、谩骂和漠视。这一切早在戈尔的意料中,就如同当年卡逊早已料到《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将要面对的激烈反抗,卡逊承受的压力要比如今的戈尔更加巨大,卡逊作为一个女性要面对来自男权社会对她性别的嘲讽和质疑,另一方面又要去忍受来自利益集团及所谓的权威给他扣上的“污名”。数十年过去了,环境危机的议题已经不像卡逊所在的时代那么惊世骇俗,戈尔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顺应时代潮流,可是前路依然艰辛,即使他曾经的政治生涯也未能帮上他太大的忙。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一方面用来自各个领域多年的研究结果来证实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嘲刺了那些充当利益的卫道士的怀疑论者,他们正在拿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来换取眼下的逍遥,用戈尔的话来说,“这是道德问题,听之任之,就是极端不道德的行为”。

  戈尔幽默地用了一个玩笑来表达他的讽刺,大意是他6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面对世界地图的时候问老师,南美洲板块能否和非洲板块拼合在一起,老师轻蔑地嘲笑这个学生问了个愚蠢的问题,“这两个板块当然无法拼合在一起”,结果后来这个学生吸毒并且一事无成,可是那个老师成为了政府的科学顾问。

  戈尔借这个玩笑表达了他最想要说的内容,善良的民众正在被所谓的专家学者引向一个灰暗的未来。如果在环境问题上,你还无法产生共鸣,那就看看2008年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的种子早在数年前就已埋下,可是有哪个经济学家站出来阻止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乐观的经济学家们是在为百姓的未来乐观还是为自己的钱包乐观?环境危机的情况稍有不同,金融危机还可以烧钱救市,但自然灾害降临时呢?
 


内陆湖泊、河流的干涸
 

 
南极冰架迅速消融


  南极冰川的迅速消融、热带风暴的频繁光顾、成千上万的人因为环境的恶化而背井离乡、淡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变异病毒引发的新型疾病全球肆虐,种种自然给予人类的惩罚还不够重吗?可是即使戈尔四处奔走,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应对环境危机,可结果总是令人沮丧,政客们对牵扯到众多利益团体的环境问题总是采取“冷处理”,他们一再拖延,甚至假借保护民众的利益而对戈尔进行人身攻击。

  戈尔在片中引用了丘吉尔的话,“拖延、折忠和自我安慰式的权宜之计的时代即将终结,我们将要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承受恶果。”

  与其说污染来自废气和污水,不如说污染来自金钱与权势,如同卡逊当年大胆地断定,“杀虫剂问题会因为政治问题而永远存在,清除污染最重要的是澄清政治”。

  戈尔举例说,政府拖延采取有效措施的理由之一是“科学界存在分歧”,但是抽样调查显示,专家评审的论文没有一篇怀疑“全球变暖”或是质疑“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要性,而大众读物却有超过一半的文章在怀疑“全球变暖”,它们的目的不是在揭示事实,而是重新定义理论。掌握了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从破坏环境的主要企业那里获取了最多的利益。一言以蔽之,“如果薪水要他往东,他怎么可能往西?”
 


演讲中的阿尔•戈尔


  面对目前的现实,戈尔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清真理和谬误”,这让我想起了尼采对于追求真理的现代性的观点,“现代文明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强调科学、理性,坚信人类的意识具有发现真理的力量,但这一态度更多的是一种信念而非事实……”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认为,社会文化思想的演变并不是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发展过程,而只有偶然的,突如其来的裂断性变迁。如今经济在发展,科技在发展,可是与科技的进步相比,我们的观念并无实质性改变,戈尔在片中给出了一个公式“旧习惯+新技术=截然相反的结果”。过去我们用铲子挖土,如今用巨型机械挖土,这使得人类对地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过去我们用杀伤力弱的兵器发动战争,如今使用核武器,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专家一致认为,数十个原子能反应堆迟早会发生爆炸,届时将造成全球范围的巨大灾难;过去我们挖渠引水,如今用抽水系统大量取水,使得河流日渐干涸,甚至无法流入大海……

  2006年10月份,戈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许在外人看来他淡出了政坛,可环保事业却是最敏感的政治事件,它甚至超越了国别和时代的限制。如同戈尔在演讲中所说的,解决环境危机,“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我们还要拯救我们的政治意愿,在美国,政治意愿就是‘可再生资源’”。

  吉登斯将现代性比作一个逐渐失去控制的庞然大物,我们无法预测新的技术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任由破坏环境的行为继续下去,等在前面的或许是一场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大屠杀。

  如同鲍曼在《寻找政治》中所说,目前我们正坐在“泰坦尼克号”上,面前有很多座冰山,并且一座比一座危险。有金融的冰山、核武器的冰山、生态的冰山、社会的冰山……然而,“与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山相比,上述那些冰山的不同之处在于:轮到它们与船相撞时,不再会有人幸免于难,以将事件拍成电影,也不再会有人幸免于难,将这些接踵而至的灾难谱写成史诗或挽歌。”


【编辑:栋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