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夏芸VS由金 信息社会的现代“浮世绘”

来源:99艺术网 2009-03-06

夏芸VS由金

夏:你很小时就开始画画吗?
由:对,小时候常常自己乱画,拿很多支彩笔,随意在本上涂,但现在看,好象与现在的画还有点象。8岁在少年宫学画,什么写意、水墨啊,获了好多奖。初中时,开始上基础课,学画几何形体等。后来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再后来上大学,还是比较系统的。

夏:你大学时是学多媒体设计专业的,那时做的Video主要是涉及哪些方面的?现在还会做一些Video方面的东西吗?
由:那时主要是做音乐和视效的,比较短,仅几分钟。现在觉得应该先有一个好的想法,才会去做。

夏:你一般听什么音乐?
由:经常听摇滚乐。一些特别的词、曲会触动自己。

夏:你有.自己非常喜欢的艺术家或设计师吗?
由:大学时候比较喜欢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美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的东西做得很漂亮、很唯美,实际上内容是很残酷。视觉效果特别好,一看就是大制作。但只是喜欢,没有受他的影响。

夏:我看你的作品,从2005-2008年的创作,感觉每年的创作都有一些变化。
由:对,那肯定的,因为每个时期的主题不一样,就是寻求的东西不一样。

夏:看你早期作品,如《危险01》《危险02》、《吸》等,风格也比较写实。你05年之前大多是画这类题材的作品吗?
由:对,其实那些作品中也有危险、隐患、忧虑的主题,与现在的画相比,所思考的主线没有变,现在的作品也在关注思考这些,只是语言形式上变化了。

夏:还有一些表现蜡烛、钉子的作品。
由:那些是想表现一种与精神相关的东西。这两个物体都分别代表一种精神,也是当时自己的一种状态的飘忽不定的感觉。

夏:你大学时怎么会选择了多媒体视觉艺术设计呢?是当时自己喜欢这个专业吗?
由:其实当时考鲁迅美术学院时,第一志愿报的是油画。我想凭自己的专业实力觉得肯定能考上油画专业。但后来,由于文化课的原因,就被分到了多媒体视觉艺术设计专业,自己觉得挺不服的。我当时是不喜欢,但开始学习后还挺喜欢的,发现更多新的东西,可能这一专业与科技信息发展密切有关。这样做东西的时候,想法就不一样。而当时也一直持续画画,因为画画这东西,只要基础在那儿,就可以画。我们是鲁美第一届多媒体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其实那时在全国来说有这个专业的院校也挺少的,肯定一些方面还不系统成熟),课很多、很杂,其实我倒觉得有点象实用美术,电脑设计软件在学,Video要拍,广告也学, 产品设计也学,摄影等。但学得都不精,其实是要靠自己去找一些方向来发展,那个时候我主要是画画和做一些Video。

夏:当时没有想到考中央美术学院吗?
由:按规定我不能考,因为鲁美附中是四年毕业,而我读了三年就可提前毕业了,如果想提前毕业,学校规定就只能考鲁美,其它学校不让考。我当时想早点毕业搞创作,因为我觉得上学挺无聊的。其实当时就觉得上哪个大学,对我来说其实都一样,最后我要走的路,我很清楚。

夏:你大学毕业,当时也没想会去找一个工作,如去广告公司等?
由:没有,其实当时我学的这个专业,在家乡那边找一个象样的工作,还是挺容易的,比如去电视台啊什么的。但就是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想法在97年的时候我就想清楚了,当时对人、事啊特别感兴趣,有自己的看法,看一些书,再一个就是当时王老师(王易罡)对我影响挺大的。他98年时在沈阳做了一个私人的美术馆(东宇美术馆),那时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早、比较前卫。当时在这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对我触动挺大的。那个时候我已经认识到我应该去做什么了。

夏:感觉你挺早就有种独立意识?
由:是的,跟我的经历和性格有很大关系。

夏:你觉得在大学时学的多媒体专业,对你现在的绘画有影响吗?
由:当然有影响了。来北京后有段时间我突然停了两个多月没有画画,想应该如何画,也在看我以前的东西,包括设计的东西,在想绘画可能更应该走进设计中会好一点,能不能重新认识一下绘画。后来从我一些以往做的设计作品中突然发现,有种效果与我想表达的东西很象。而且我觉得这种东西更适合我,所以干脆把这种绘画的基础性东西抛掉,把我想表达的东西提炼出来,就是不要绘画性,要一种很机械的东西。

夏:你透过一些设计性的元素,抛弃了这种传统绘画性的感觉?
由:是这样的。我刚开始就画一些水的题材和水墨的小稿,颜色我也不调了,全是纯的颜色往上画,画了一些凌乱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东西挺有意思的,这与我那个时候的心态等也适合,而且视觉效果也挺好。我个人一直是非常强调和重视视觉效果的,包括以前做video的时候。一般科班出身的,所受传统教育给予的影响太大了,无法放弃很多东西、我要打破这种界限。我觉得人除了学知识,你也必须要学会抛弃它,不敢扔永远背着它走,就进步不了。

夏:到05年,你自己的绘画语言找到后,就开始思考作品的一些内涵和深度了吗?
由:对,还是应该表达一些内容。对我来说,太抽象了,可能也不太适合。所以稍微就有一些形象、主题等。到07年就清楚一些了,主要是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现状,对都市、城市发展变化的看法等。

夏:07年作品,好象有一些废墟、建筑元素,如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国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
由:07年,表现废墟不是太多,06年比较多。07年,主要是有一些建筑元素。其实我来北京这段时间,尤其从05到07年是一个大的转折,比如说艺术市场、消费物质生活等,完全跨越式的往前走,特别快。这给我触动挺大的,我觉得中国在这种快速的脚步下,肯定会有一些潜在的危机出现,所以如何去表现,给人们一些提示、警示这种危险,是我所考虑的。比如说我画很多飞机(飞机,从9.11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不安全的东西),一些车(车,现在城市中也很多,这个工业时代很繁荣)。我觉得艺术家还是要根据周围现实,来思考创作,与现实发生关系才好。

夏:你最近也有一些新作,一些中国传统建筑,在五光十色的波澜中起伏荡漾。

由:那是画的水浪,我05年也画过水。而且我觉得中国传统建筑画在水中,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如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画在水中,象征着中国在向上“浮”,在往上走,但你说它下沉也可以。

夏:其实中国传统的南方许多建筑,往往傍水而立。

由:其实我倒没有想这些、受这些影响,我只是想表达我的主题含义:周围环境、现状,或在下沉,要淹了,或在往上走,在上浮。就象作品的名字:浮沉。

夏:一些传统建筑因素,是否也有代表中国的这种含义在其中。有些作品,似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符号相关,如华表、龙、狮等,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元素?
由:对,有这种含义,因为我要表现的就是现在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是我认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而这些东西又比较有代表性。我不是在打中国牌,我只是在说这个事:中国现在的跨越性及潜在的危机性。如果别人非说我在打中国牌,我也没有办法。呵呵。

夏:06年表现废墟的那些作品,画面展现的也是一种五光十色、非常灿烂的感觉,这是一种你想表达的社会表象吗?
由:是一种表象,但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你看一个垃圾堆。我是用点、线等表现出来。这种表象之后,隐含着人们物质生活提高,消费程度提高,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好东西,是发光的,但是在这个社会它也被抛弃了,包括知识、消费品。消费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的过渡充裕,造成这种现状。因为我感觉这个社会特别繁荣,这种繁荣下潜在有着一些隐患、危险的东西。反正我就觉得自己总生活在一种特别危机的状态,自己生活的周围啊、各个方面都有点危险。其实这个就是心理不太稳定,不太踏实。我觉得形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内容、思考问题的一个线索。

夏:就是整个环境、社会变化太快了,并且是突然之间发生的,在这之中你不能、不可预测到会发生什么,但总能感觉到它是存在的。比如说经济迅猛,那就有可能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由:对,就是突然之间。所以,我觉得北京越来越象纽约,它在经历一个西方强国经历过的一个结果。事物发展到极端的时候,肯定有很多负面的出现,它也肯定都要回落,不可能永远都在走高。

夏:你用你这种语言表现时,你笔下的物象似乎不再强调绘画基本的素描明暗关系。
由:也还是有一些这种关系,但比较少,比如说,你怎么来安排颜色,你如何把处理的效果统一点。

夏:我想问你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就这种光、色彩的强调,印象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我们知道,印象派的这种光、色,是一种现实情境的描写,即它力求非常真实、科学地反映出日光下的物象,如莫奈的《日出 印象》。但我感觉你是用一种“人造”(如果这样说更易理解的话)的光、色彩来描绘一个所谓繁华的世界,这种“人造”的意思,具体是指:一是受电脑制图的启发,是一种非现实的;二是你主观人为地在营造并赋予这些物象绚烂多彩、光辉亮丽的光和色,这种灿烂的感觉是你“做”出来的。你觉得是这样吗?
由:怎么讲呢,我这个东西线路比较多。就说人造的这个东西,计算机是科技的东西,科技是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我现在画的这些画也是这样,通过它(计算机)造的一个东西,然后通过我再处理归纳,这也是个对社会生活消解的一个过程,反过来又提示社会,应该去注意什么,是不是人已经形成一种机械化了、模式化了等等。

夏:你本身在画这些画的时候,你跟计算机的关系,就已经间接地形成一种机械关系。

由:对,我认为是这样的,呵呵。不过别人是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而且现在这种联系还挺大的。现在人,你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不可能抛弃它。比如现在人都用电脑打字了,很少写了。就算再怎么延续中国的书法,书法也只能成为了一门艺术了,而它最初的实用性并不强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变化,出现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没有办法,这必然会取代好多东西。

夏:其实,我们这代人,受现代科技的影响很大。
由:你肯定抛不掉,无论搞艺术还是其它。现在科学技术很高明,所以这是你离不开的。比如说以前有人说数码相机永远也取代不了机械相机,这是不可能的。人们总是比较传统的在想一些事,应该再往新的方面去想,你要相信、要面对这个现实。

夏:换句话说,如果莫奈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画出的画也不可能是印象派那样的画,呵呵。
由:对,肯定不一样,他思考的也不一样啊。社会不一样,受的影响就不一样,那时那些画家都出去画写生呢。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如果需要什么,到网上去搜,似乎什么都能找到。科技的发展在此,这个避免不了,那比如说画写实的,有相机了,就不画写实的了,这也是不可能的,无论经过什么东西处理出来,但最后经过你手加工后的还是不一样,甚至它还能延续出来更新的东西,更新的东西可能又被计算机所延用。
机器和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机器是人造的啊!

夏:现在你的画面,给人的感觉,色块、色段等很有层次感,颜色和颜色之间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和谐度,象最近作品《浮沉4》。这件作品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似乎在用笔方面也考虑到这种“流动”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气势。
由:对,现在是这样。最初刚开始时画的东西没什么色调。象这件作品(《浮沉4》),本身自己现在画时感觉各个方面,比如颜色、用笔、表达的信息等方面,能掌控得很好,画的时候就能够很肯定。我觉得,画画,必须也抛掉一些东西,之后你再把它捡回来。

夏:就是传统的那些东西吗?
由:对,先反对并抛掉,然后再找回来,反复这样。我觉得是这个过程很有趣。主要是这个东西能够带动我一些情绪,而我喜欢这样去画。

夏:肯定是这样的,每个人去做一件事情,只有喜欢,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由:这种好,还是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你认为它好,别人怎么说,无所谓。一个艺术家如果你决定去做这件事,你的热情,你最初的想法,还是应该比较纯粹,而且主要是你要喜欢。你的语言适合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从颜色上,从对比上,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统一了,那这个事情做起来就开心了。

夏:这种色段、色块、线的语言,某种程度上,好象对原有的所谓传统绘画性有了一种改变。
由:对,有了一种改变,包括对人的心理也有了一种改变。就是打击性比较大,打破一种界限。现在普遍认为不是,以后可能就认为它是(一种绘画)了。就象最初印象派、野兽派那样的画,当时人们感觉好象是在乱画,但其实不是,他们在那个时期,形成了一个点,慢慢会随着社会和人的意识改变被认可了。现在人们的接纳性越来越强了,你再怎么样,还是有人认可你。事物发展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它还会再回来,然后再重新梳理开始,又会延续一种东西。

夏:你作品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废墟、建筑等,似乎感觉还有一些与政治相关的因素。
由:那不是很政治的东西,比如说画过列宁啊、权势等。画这些画,那时可能与自己的内心有关,比如如何跟人打交道的人际关系。

夏:作品中还有表现的是社会(生活)场景,比如《晚餐》、《嘿,社会》等。
由:这是2006年画的,我也觉得是一种连贯的状态,比如有人酒喝多了、剩菜等景象,看到心里很触动,我就画了那么一张。那个时候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其实我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思路基本上还是一条线,就是那种危险、紧迫感、忧患意识比较强,对什么事情都会产生一种忧患意识。

夏:新近画完的这张,你起名字了吗?我觉得这件作品带有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画面透露出沉重而宏伟的氛围,让我想起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
由:名字是《拾荒者》。对,是往这方面想的,我最近接下来画的可能都有些与人文关怀相关的东西,这是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背景处理的挺现实的,画下部表现的是现实的将来景象。近来的创作可能有一些叙事性——稍微有点人文色彩。

夏:以前画的废墟的那一系列画,背景处理成单一的暗色调,与作品前景中的繁华缤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产生一种沉重感。现在这些有人文关怀色彩的作品,背景处理得更丰富了,感觉似乎关注人本身这个个体及其存在的周围环境状况。

由:嗯,是这样。我觉得那时处理的更直接,现在我希望我的画,可读性更强一点,让别人更能读出一些东西,我更喜欢现在画的这些。现正在画的《小鸟的希望》、《春天里的射杀》,也有这种感觉在其中,想传达一种“危险性”或忧患意识。就是可能更以人和动物为媒介表达,因为我以前是通过建筑来表达人及其环境,现在通过人及其自身来表达。当然,人和动物在画中,也仅仅只是一个符号,我也不会把它们画得多具体。但通过这个符号,让人能想到这些。这是近期所要做的工作。

夏:多媒体专业,我觉得其实好象影响了你绘画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对新信息、科技发展的关注;另一个是强调画面的视觉感觉。
由:对,视觉感觉很好。

夏:再一个就是你自己提到的“一种设计感”,包括画面内容安排、构思等

由:对。然后程序上也比较机械化的那种,就是一点点的在点、在添,有时觉得完全没有什么手感的,是一点点的在做。

夏:还有一个就是对你绘画语言的形成。你最开始在探索这种语言,比如用这种线条、色段,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由:对。而且将来的延续性可能挺多的。不过对当初这种多媒体设计与绘画的结合,以后有可能会继续,也有可能会抛弃。就是完全再回到一种手上的感觉,我想会这样。

夏:但我觉得可能有一点不会变的,就是你一直关注接收新鲜事物,不断反映到你的画面上,反映在你创作想法方面。

由:应该说思考的线索不会变,即使是不同,但大的概念是不会变的。因为我觉得这对一个艺术家挺重要的。就是你怎么思考问题,是无形当中你自己的一个体系。

夏:那下一步的个展,你的展览主题会是什么?
由:我觉得艺术家对自己画的什么,如何去阐释,可能让别人去说更好点。我觉得艺术家自己想去说这事,与自己想做的这个行业好象不太一样。作品画完后,让别人去说吧。包括这次定的主题是“乱码”,其实我觉得挺好,这其中考虑到科技、零乱的感觉。做一次个展,主要还是为了呈现最近阶段创作的东西。

夏:我觉得“乱码”,可能恰恰点出了你作品语言特点及其与别人的差异性。

由:差异性肯定是有了,但我不能说别人也没有这样做。但即使形式上一样,表达的内涵上还是不一样的。这种方式与我想呈现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画一张画。

夏:你现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些什么?
由:现在能让我激动的东西好象不太多。会关注一些时事方面的,象我的画一样,关注与环境、周围状况相关的。我还经常看电视法律频道,或者上网看些资料。其实我基本上还是在工作室呆着,很少出去。

夏: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怎么样?
由:有点累,生活、创作上都是这样。总觉得想说的事挺多的,有一种强迫性在里面,情绪波动比较大,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的这种因素挺多的,想的事太多了。我这人可能是忧患意识太强。

夏:下一步的创作计划是怎样的?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由:没有什么特定的计划,先把手头上你看到这张新画画完。然后还有些稿子要画。其它的想法暂时还没有,新想法总是在画的过程中萌发的,很难预料。有时看看以前的画,也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将来的规划,不敢想太远。呵呵,包括这次个展也是这样,其实也只是这几年的一个工作总结。然后发现问题,尽力解决。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编辑:贾娴静】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