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培明
作者法籍华人画家严培明:去年其作品成交量比前年增103\\\%
据日前公布的“2009胡润艺术榜”的统计显示,中国前50位上榜艺术家的总成交额缩水25\\\%。然而,旅居法国近30年的艺术家严培明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当下,作品总成交额比2007年增长了103\\\%,名列榜单第12位。而他的个展也正在法国卢浮宫展出。同时,日前他又获赠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在喧嚣的中国当代艺术圈中,严培明的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是在法国,人们亲切地把他称为“明”。在他生活了20多年的法国小城第戎,市长将他称为第戎的骄傲,并授予他荣誉市民的称号。近日,记者连线远在法国第戎的严培明,一揭其神秘面纱。
李小龙肖像
流着泪的蒙娜丽莎距原作仅30米
应卢浮宫博物馆的邀请,法籍华人画家严培明个人画展《蒙娜丽莎的葬礼》2月11日晚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德农厅揭幕,一直展出至5月18日。
此次画展共展出严培明的5幅作品,每幅画高三米,全部为灰色调。其中主题作品是严培明的巨幅油画《蒙娜丽莎的葬礼》。画面中的蒙娜丽莎眼里含着泪水,画家还特意在画布上留下一些滑落的油彩营造出蒙娜丽莎流泪的效果。更有趣的是,严培明的“蒙娜丽莎”与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只相隔30米远。
几乎每一个来卢浮宫参观的游客都是为了一睹蒙娜丽莎的“芳容”,20世纪也有很多艺术家以蒙娜丽莎原作为蓝本创作了很多《蒙娜丽莎》的衍生版本。比如达达派画家马塞尔·杜尚用铅笔在她那美丽的脸上画上小胡子和山羊须,而后摄影师哈尔斯曼将蒙娜丽莎的脸庞换成了达利那怪异的面容——鼓瞪的双目,翘至眉毛的胡子,青筋突起的手中塞满钱币,还有南美画家博特罗则将蒙娜丽莎画得肥胖无比,脸部像是充气球几乎占满画面,而手却小得几乎看不见。卢浮宫目前正致力于将一些以原作为蓝本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与原作面对面展览,此次展览是《蒙娜丽莎》衍生版本画作首次在距离原作如此之近的地方展出。
此次展出的作品还包括严培明已故父亲的画像以及画家本人一幅濒死状态的自画像。
濒死状态的自画像
出身社会底层
父亲以杀猪为生
严培明最著名的作品是黑白两色人物肖像,从1987年开始画毛泽东至今,除了大幅的人物肖像,他几乎没有画过别的题材。现年49岁的严培明出生在上海闸北区的工人家庭,父亲以杀猪为生。20岁时他去了法国,半工半读一直到近十年后,才等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展览。底层生活的经历使他格外关注人,更关注社会中一无所有的小人物,移民、残疾人、妓女、流浪儿、小偷以及逝去的父亲和“濒死”的自己等等。1996年,他画了南非最大的黑人城镇索韦托市无家可归的21个儿童的肖像,展出于赫克托·皮特森纪念碑下,此碑是为了纪念在1976年反对种族隔离斗争中被枪杀的青年而修建的。回到法国后,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和巴黎最穷的社区圣丹尼斯街上的儿童相处,为他们画像,他还为金边垃圾场边的儿童画像。
但是他最为人所知、并为他带来广泛声誉的还是他所画的黑白名人肖像。他画过毛泽东、李小龙、教皇、奥巴马等等,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画面不管是画伟人、自画像或者卑微的小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尺幅巨大,气势撼人。近看显得凌乱,而从远处看时,却总能使人震惊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迫使观众真正进入到画面之中。
说起1987年开始画毛泽东,他对记者坦言:“如果我当时画一个无名氏的画,力量没有他那么大。毛泽东的形象有识别性。”他借助毛泽东这个无人不知的偶像引出了自我。1991年,他开始画李小龙,这个华人功夫英雄。说起画他的理由,严培明说:“李小龙爱打抱不平,给中国人争气。”而他画的李小龙肖像逼真传神地传递出摄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因为这系列作品迷人的感染力,法国第戎曾将李小龙头像悬挂在第戎火车站中。而画奥巴马,在他看来其实是在画一种希望。“黑人当总统为全世界推翻种族歧视带来希望。”这幅奥巴马肖像在最近的美国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标价30万美元。
奥巴马肖像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标价30万美元。
被法国人唤作“明”
被誉为第戎市最大骄傲
近一个世纪以来,赴法国学艺的中国画家数以千计,其中有潘玉良、赵无极、吴冠中、徐悲鸿、林风眠等开一代风气的大师。但生前就能叱咤法国画坛的华人却绝无仅有。严培明1980年高中毕业考美院落榜后,赤手空拳来到法国,近30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法国人最熟知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很多见过严培明的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觉得他不像艺术家,倒像个唐人街大佬。戴着金链子,抽着雪茄,不修边幅。刚刚在巴黎见过严培明的朋友说,“他雪茄抽得很凶,人很真实,画卖得很好,很有人缘。”记者电话连线远在法国第戎的严培明,发现他的确不善言辞,有点口吃,不像很多艺术家会讲很多的理念和术语,纯粹大实在人一个。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大佬般的画家,他的作品无论挂在哪个角落,都咄咄逼人,不容忽视。
在法国,严培明被亲切地唤作“明”。他被法国第戎市副市长伊夫·贝尔特罗告诉媒体严培明是这座拥有20万人口的法国城市最大的骄傲。“‘明’定居第戎,让这个城市在文化上拥有了响亮的名气。”因为卓越的成就,他被授予第戎“荣誉市民”。
严培明回顾过去,很感慨自己当年旅法的选择,认为法国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他说起儿时一位很有绘画天赋的邻居,因为缺少改变的机会如今只能接班做一名搬运工。虽然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丝毫不敢懈怠。“在西方你要是不连续创作,几年没新作品的话一般来讲就待不下去了,很难很难。”他说。
严培明(1960-)上海人。1981年移居法国第戎。1995至今为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教授。以画大幅黑白人物肖像著称。先后参加画室88(1988,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运动2(1991,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国前卫艺术(1993,柏林、鹿特丹、牛津等)、威尼斯双年展(1995)、里昂双年展(1997)、光州双年展(2000,韩国)、上海双年展(2000)、釜山双年展(2002,韩国)等国际大展。
严培明的 《蒙娜丽莎的葬礼》
展览:严培明《蒙娜丽莎的葬礼》
地点:法国卢浮宫
时间:2009.2.12-2009.5.18
蒙娜丽莎“变脸”全扫描
杜尚是“恶搞”蒙娜丽莎的鼻祖
游客看到前后门两幅蒙娜丽莎的对应很惊讶
连线严培明——
游客看到前后门两幅蒙娜丽莎的对应很惊讶
广州日报:您怎么想起来画流着眼泪的蒙娜丽莎?
严培明:蒙娜丽莎在艺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在过去的20世纪,很多艺术家就蒙娜丽莎尝试过新的挑战,如今21世纪,我想再增加一个新的谜。在卢浮宫里,我画的《蒙娜丽莎的丧礼》距离真正的《蒙娜丽莎》只有30米的距离,从前门进去看的是蒙娜丽莎,从后门进去就是我画的蒙娜丽莎。
我把这幅画处理成灰色的调子,对着前厅的《蒙娜丽莎》,就像蒙娜丽莎的投影。特意用自然滴落的油彩为她加点眼泪,是出自《蒙娜丽莎的葬礼》主题的构思,要把蒙娜丽莎埋葬在卢浮宫里,而不是别的地方,就更有深义。卢浮宫人来人往,游客很多,大家看到两幅蒙娜丽莎的对应,很惊讶。
达·芬奇的正版《蒙娜丽莎》
画人物头像
因其能让人印象深刻
广州日报:为什么从1987年画毛主席头像到现在,您一直都喜欢使用黑白灰的色调?
严培明:色彩就像烟火,艳丽喧哗,我喜欢朴素的东西。黑白色调比较直接,不是炫耀浮夸的。就像人穿衣服,在欧洲,人们都偏爱穿黑色、深色的。有的艺术家寻找自身风格的路比较长,我比较幸运,一开始就找到了。
广州日报:为什么你酷爱画大幅人物头像,不想尝试点别的?
严培明:艺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感动人的才是好的作品。人类看到这些人物头像就像看一面镜子,印象深刻,很难忘记。我用自己的感情来画。
广州日报:你的黑白人物肖像,死亡气息很重。您甚至画你自己“死后”的自画像,为什么偏爱这样的题材?
严培明:我画自己的“亡像”是因为我害怕死亡,死对人来说是不能想象的,我提前画出来。画死亡不会错,每个人都逃不过死亡,“死亡”的题材是永恒的。而画悲惨的题材,因为这就是个悲惨的世界,有战争、车祸、自杀等等,幸福的感觉留给自己,而悲惨的留给大家去看,去正视。
广州日报:您1980年到法国,从机场直接被拉到皮革厂开始打工,直到1991年才第一次在法国开个展,中间经历了11年。这么多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严培明:我在皮革厂干了几个月,就到一个台湾人开的餐馆洗碗,后来一边打工一边在林风眠曾就读的第戎美术学院读书。近十年时间一直半工半读。能坚持下去是因为我喜欢画画,有个追求而已。我没想过要成功什么的,只是想搞艺术,追求过程而已。
杜尚为蒙娜丽莎加上了小胡子,成为“恶搞”蒙娜丽莎第一人。
我一点都没有幸福感
广州日报:您如今觉得幸福吗?
严培明:我一点都没有幸福感。我觉得世界上不存在幸福这件事,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前进的后盾,而非幸福。幸福太渺茫了,是理想主义者的事。我是个危机感很重的人,永远活在危机里面。我不管拍卖市场,不管什么网上的东西,就是很纯粹地创作,总想画些新的东西,有新的挑战。我对生活要求很低,能吃饱饭,能画画就行,拍卖出多少钱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广州日报:你的前20年是在中国上海度过的,如今在法国已经生活了近30年,中国和法国对你的艺术创作各有什么影响?
严培明:在中国的20年是我在法国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中国培养了我对艺术的向往,在法国我找到了自我,寻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广州日报:你曾说过你的目标是做在全世界有影响的艺术家,现在你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有多远?
严培明:既然是一种幻想,胆子就要大,有可能变成现实,也可能达不到。在卢浮宫办展览,是做国际艺术家的开端,我真正的艺术生涯才刚刚开始。
唐老鸭版蒙娜丽莎
摄影师哈尔斯曼演绎的达利面容的蒙娜丽莎。
憨豆版蒙娜丽莎。
哥伦比亚著名画家博特罗画的发福的蒙娜丽莎。
范伟版蒙娜丽莎。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