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学者李超:老油画数量有限 后期作品成为市场主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2009-03-14

  ——学者李超访谈

  

  苏富比春拍“20世纪中国艺术”将推出8件从未在拍卖场上露面的作品,这8件林风眠、赵无极与常玉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欧美藏家提供,而且大多是在1950年代以后创作的作品,记者就此对“老油画”专家、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李超作了专访。

  后期作品成为市场主力

  李超表示,“老油画”是习称,在时间上比较宽泛。在中国油画史上,一般把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等称为第一代油画家,把他们的学生称为第二代,把这两代油画家创作的作品统称为老油画。现在,这些老画家还在世的可谓硕果仅存。因此,老油画数量有限,艺术市场对其有兴趣。不过,受市场负面影响,老油画中出现了许多赝品。所以市场会将兴趣转向他们的后期作品。

  李超认为,这些后期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人而异:有的艺术家,后期与前期不同风格大变。如林风眠抗战后不再做校长,创作转向传统手法,以彩墨画为主,油画为辅,两种画种的创作相得益彰,很有特色,八九十年代在彩墨画上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他前后期作品都有价值,但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其抗战前的作品。而目前市场上的一线画家,大多像林风眠那样在后期有出色的表现。也有的艺术家如前两年出现在拍卖场上的唐韫玉等,参加过重量级的全国展览,但后期默默无闻,逐渐出视野;另有一种,晚年可能转行了,转到国画领域。

  “老油画”市场趋向国际化

  李超指出了包括老油画在内的中国油画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他认为,国际化最好的是林风眠。有的人在五六十年代后就被边缘化。如改革开放后吴大羽的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许多人不知道他是谁,碰巧他的学生吴冠中担任评委,看到作品很激动,才被人们所关注。相形之下,林风眠引起国际关注,一方面是因其艺术历久弥新,另一方面也因为其在海外学生赵无极、朱德群等人的成就,肯定了他所倡导的中西兼容的路子,带动了他与学生们的艺术传承的线索相继浮出水面。

  李超还指出,国际化带来了老油画分布的变化:中国艺术市场刚刚起步时,大量老油画流入台湾,这几年又出现回流的趋势,在这个回流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画家挖掘出来,尤其是一些去海外的艺术家,与大陆的研究者与藏家有了联系。

  民间收藏值得关注

  老油画引起市场的关注已有20多年历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形的收藏体系。对此,李超认为,官方收藏大多带有捐赠的背景,如美术馆的学术收藏不多。这方面只有广东美术馆做得较好,对广东的“老油画”作系统研究、收藏。中国美术馆藏品也不少,但以家属捐赠为主。另外,徐悲鸿纪念馆、颜文樑纪念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则是以家属捐赠为主的特色收藏。类似的还有家属捐赠潘玉良100多件作品的安徽省博物馆等。另外,那些老一辈艺术家任教的高校,也为家属代为收藏。

  他表示,国内这一类特色收藏做得还远远不够。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收藏,有些私人藏家也在做,不是当股票作为投资,而是只进不出,到一定的时间,推出主题的展览,进行学术整理。金融危机有影响,但文化意识深入人心,不会完全受影响。抢救、整理文化遗产,做特色收藏,已成为许多私人美术馆的追求。

  他还特别指出,正如这次苏富比春拍8件欧美藏家提供的拍品所印证的,老油画中还有一批作品在海外。从他作为大陆的学者发现那些人在海外的艺术家家属手中有老油画,他们近来主动与他联络。中国油画中心将在今后重点推出一批被遗忘的艺术家的作品,来源完全是这些海外的家属。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