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年,一些东南亚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以10倍以上的速度暴涨,也使东南亚成为众人公认的艺术新兴地区之一。在2008年4月25日开幕的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上,“亚洲”的概念也被着重提出,来自东南亚的画廊规模化亮相,使这个艺术新兴地区走入中国藏家的视野。
“他们都很害羞”
“去年博览会结束后,我们在规划下一年的重点时,就想做一下关于东南亚画廊的规划。”CIGE的执行总监王一涵说。
两年前,王一涵开始关注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无论从艺术圈内的口口相传,还是来自拍卖会的价格信息,都让王一涵感到,包括印尼、菲律宾、泰国在内的东南亚艺术作品即将成为艺术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那时,东南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还很便宜,一线艺术家作品基本不会超过每件10万人民币。这对于见惯了中国当代艺术动辄上百万元一幅的藏家们来说,价格低得可疑。一些华人藏家开始把目光转向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东南亚艺术家。
在今年CIGE博览会上,来自印尼的画廊和艺术家显得十分抢眼。“东南亚那边的画廊绝对不像中国那么蓬勃,很多还只是画店。真正的做当代艺术的画廊在印尼的雅加达也就十几家。”王一涵说。而这些画廊的历史也大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
雅加达的Nadi画廊在2000年9月正式开张,它由当地一位年轻的藏家Biantoro Santoso创立,一开始就关注本国的当代艺术。现在,他们代理的Agus Suwage和Handiwirman已经成为印尼颇为重要的艺术家。
Handiwirman,1975年出生在印尼,90年代中期加入了一个叫作Jendela的艺术小组,这个小组的艺术家们都有着共同的艺术倾向,即倡导对于艺术语言和材料的自由开发和运用。
“我是在做了他们这个艺术小组的展览之后,开始和Handiwirman合作的,我觉得他的作品反映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Nadi画廊的主人Biantoro Santoso说。在印尼,一线艺术家的年龄大致在30到50岁之间,八成的人为职业艺术家,其余的还兼其他工作。
而东南亚艺术家对于刚刚兴起的市场也没有中国艺术家那样敏感。“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东南亚的艺术家,他们都很害羞,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打交道。”王一涵说。
藏家普遍为当地华人
Biantoro Santoso说,“大多数印尼作品还是被本地人购买了,我不认为西方人是印尼艺术品的藏家。至于价格,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能够保持水准的艺术家可以价格上涨;无法保持水准的作品,就会走低。”
在东南亚,华人多是富裕阶层,所以主要藏家也普遍为当地华人。“以前这些藏家买东南亚老画家的传统油画。这两年,他们看到新兴的当代艺术发展起来,而且价钱又便宜,有时也有一点资助艺术家的心态,就会买一些。”王一涵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
Biantoro Santoso同意“东南亚成为了艺术新兴地区”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对东南亚艺术是有促进作用的,现在两个地区的交流比以前多了很多。”但东南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中国不同,Biantoro Santoso觉得,东南亚虽然经济并不像中国和印度现在那么强大,但有着多元而且富足的文化遗产。艺术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倾向。而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迎合西方市场,大批量绘制西方视角下的中国脸谱。
也就是说,东南亚艺术家们在市场和国力都并不强大的环境下,反而得以塌实地摸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像印尼艺术家一直关注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菲律宾艺术家则描述个体的内心感受。例如个人的惊恐的表情在他们的画作中经常见到,他们各自有独特的符号化语言,很少像中国当代艺术那样普遍相似。“他们的艺术本身不输给中国艺术家。”索卡艺术中心的经理萧富元说。
东南亚风可以刮多久?
索卡艺术中心是在中国境内最早开始推介东南亚艺术的画廊。2007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索卡艺术中心的经理萧富元大量买进东南亚当代艺术作品。“当时只有我们和欧美的人在买。我们那场大量买进,是觉得价格太便宜了。拍完第一场,就有传言说,索卡要用一千万美金收购东南亚当代艺术,甚至有些画廊说这是一个资本家掠夺市场。于是,大家开始跟着买——这无形中把它的市场价格拉高了。”萧富元说。
这之前,萧富元直接去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搜索当地的作品,“去那边我们有三个点,一个是画廊,一个是艺术家,三是策展人。”
4月,索卡艺术中心在中国举行了第一个东南亚艺术的专场群展,8月移师台湾。展览让中国的藏家第一次集中了解到东南亚的当代艺术。
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两家国际拍卖公司,对于东南亚艺术的拍卖都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是一直以来都是针对东南亚一些老艺术家的传统油画。“开设东南亚当代艺术专场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开始一直很平稳,但是去年春天在佳士得的‘东南亚专场’,估价在两三万人民币的作品,已经拍到二三十万了。”CIGE的执行总监王一涵说。
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行情,是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风向标,这样的结果,使2006年的秋拍和2007年春拍成为东南亚艺术品上涨的一个重要拐点。对于这个拐点背后的具体原因,很难有人说的清楚。
在这之后的一年当中,东南亚的当代艺术价格平均上涨了5倍。“印尼的还要多,泰国也涨起来。”萧富元说。
苏富比北京公司的顾问蒋异认为,应该让中国藏家多了解一下东南亚艺术家的简历以及做过哪些展览,这样对于收藏有好处。“现在中国大陆的藏家还是把眼睛盯在中国当代(艺术)上,对于东南亚艺术没有特别的重视,但是有一些基础藏家在跟进。东南亚艺术应该不会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热点,可以比较持久。”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