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画廊街于2006年6月18日正式开街,和之前其它以自发形式形成的艺术区不同的是,观音堂画廊街是第一个以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品为明确市场定位的艺术聚集区,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一条画廊街”。这个有陌生到熟悉的新兴的文化艺术聚集区越来越受到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观音堂画廊一条街总经理王草对画廊一条街的特点,发展规划和刚刚举行的中韩两国艺术家交流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的解答:
观音堂画廊一条街总经理王草
问:观音堂文化大道创建于2005年,作为地方政府支持的国内首家专业性、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画廊集中经营地。在业内被誉为是中国最具规模、最规范的“中国第一条画廊街”。接着在创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被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北京市政府挂牌为“朝阳区特色街区”、“北京市特色街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汇聚区”等殊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观音堂画廊一条街获得如此大的殊荣,依靠的是什么?
答:我们在2006年正式建街,其实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就确定这个方向,也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只是有一个想法想做市场画廊一条街的发展规划。后来一些文化公司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建议做画廊一条街。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整个2005年的艺术市场比较火热,画廊一条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对于政府来讲,一开始她并没有关注太多。但不可忽略的是我们的整个行为就由政府主导,具体说来就是朝阳区下的王四营乡,她是组织者、倡导者与投资者。相应的,王四营乡的主管部门也会或多或少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表示关心。后来我们讲,政府是后知后觉,最主要是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规模在这。现在它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集中起来可以归为以下三点:一、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现状分布或整体规模在中国国内甚至在亚洲范围内,可以说是最大的。不可否认,在其它地区也会有画廊聚集区,但大多是不规则分布。像这样一条完全由人为打造的画廊产业聚集地,确确实实在中国大陆是第一次。二、当时艺术市场的火爆局面也给我们的招商带来了有利条件。我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陆陆续续招进50多家画廊或艺术机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三、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成功,最主要一点就是现实的定位很准确。先撇开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说,就当时来讲,把观音堂画廊一条街打造成艺术品交易市场聚集区的这样一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不管是在资金上还是在政策上都给予了适时肯定。站在政府的角度讲,她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已经脱离了纯专业的因素,更善于在宏观局面上来定夺一些东西。这个就不得不提到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北京整个城市的意义,我想北京市政府也是看到了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因而政府对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发展非常重视,一些荣誉的获得也是实至名归。
问:作为一个艺术区,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发展模式和北京798艺术区和酒厂艺术区有什么异同,它的特色在哪里?
答:这个区别就非常大了。可以这么讲,798艺术区无疑是中国国内的明星艺术区,它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这不仅仅是说798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它的包豪斯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作品。整体来讲,我们可以把798定义为一个带有实验性和时尚性的艺术的生活区,这就不再仅仅是一个艺术创作区。当然798里的一些画廊是把798作为一个艺术品的卖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时尚元素,例如一些一线品牌的时装店等,所以我们把798定义为一个带有实验性和时尚性的艺术的生活区,这个影响力就非常大。以前一些人只知道“中国制造”,殊不知“中国创造”也很厉害,798就是典型代表。说到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和798艺术区的区别,从我们建街的第一天起就显现出来,798艺术区它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产物,本身的生态型态就对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产生了很大吸引力。在通过一些软性输入,798艺术区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就达到了一个和谐状态。但观音堂画廊一条街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为打造的街。“街”是带有商业目的的,之所以能成“街”,它和“市”紧密相连。我们从来不否认我们的商业性,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把观音堂画廊一条街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汇聚区来打造,这点和798有很大区别,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场所。就现在来讲,这里面肯定还有很多不成熟和不规范的地方,例如一二级市场错位,以及市场体系本身的不健全等等。但这个工作总得有人来做,不可能永远混乱下去。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强调且承认了和798艺术区的这种差异性,并在这种差异性下确定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
问:北京油画学会于2008年4月19日正式落户观音堂画廊街,这更加肯定了观音堂画廊街在艺术界的地位,也是油画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吸引了各界的目光,以新的角度来看待画廊街。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首先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我们要看到“北京油画学会”,而不是“协会”,这就带有了一定的学术权威,至少它是一个学术观念比较集中的艺术机构。北京油画学会在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成功进驻,是对它将来学术方向的一个有益指导,也是一种丰富。我们谈市场,但不可能脱离学术而存在,一味的强调市场是不对的。毕竟艺术品是一种不同于其它产品属性的精神消费品,在市场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从不否认我们是一个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交易区,但我们又清晰的知道我们经营的商品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学术内涵也非常重要。北京油画学会的进驻也是经过了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大家都把自己的商业观点和学术观点集中呈现出来。在发展上,我们对于学术和商业不能有任何偏颇,需要同时用两只脚来走路,所以这是一件好事。
问:对于很多人来说,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交通状况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它身处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有点偏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人流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我其实不太同意观音堂画廊一条街有点偏僻的说法,可能这种偏僻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感觉。一个艺术区肯定会有它的一个发展期,你看798艺术区其实也挺偏,它也在四环之外。但首先它存在的年头比观音堂画廊一条街久,再一个就是它本身就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因而给人一种很自然的亲近感。如果真从地理区位看,我们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坐拥四环路、五环路、京沈高速和京通高速之间,不管从哪个点出去或进来都非常方便。再一个就是它离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直线距离最短,可以说是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精神后花园,事实上它有这样一个现实的区位优势。另外一方面,我们既然选择了观音堂这个地方,那交通状况肯定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只是在目前的现状下,我们要给观众一种亲切的感觉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也需要时间。
问:观音堂画廊一条街也是媒体常常提到的一个地方,似乎与艺术有关,但给人印象,似乎与商业结合得更加密切。看见这几个字,令人想到的是商业化的艺术交易,谈不上太多的学术性和探索性。
答:这句话我们得分开看。对于前一句,客观的讲,我认为是在褒扬我们。我们决不否认我们的商业性,我们做的就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整合与规划。而艺术品一级市场,也就是画廊的主要职能就是把艺术品转换成商品进而推向市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里,它既是没有价值的,也可以说是无价的。经过我们一级市场的一系列运作,艺术品被市场接纳、吸收和推崇,这就是我们一级市场的主要职责所在。归根究底,艺术品它的最终流向是市场,我们就是要承担这样一个商业运作的过程。但后面的一句评价就值得商榷,他刻意的把商业与学术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是商业的就一定不学术,有了学术就不能讲商业”,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画廊的主要工作是发掘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一定就是已经很有名气的,艺术市场也需要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而那些所谓的大家,其实也是在市场中被检验进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认为这两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对于单个艺术作品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性或学术性,我想也不太可能被市场接受,我们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承认艺术学术的存在。
问:有人说观音堂画廊一条街没有太大实力,也没有在学术实力和财产实力上都很强大的艺术机构。像798艺术区,它有尤伦斯、伊比利亚等,因而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在整体上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答: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它更多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们承认尤伦斯、伊比利亚的巨大实力,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它们的出身背景。我们应该学习它们的一些运作模式,但同时也要明白它们所倡导的一些运作理念及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在国外的艺术环境中生发出来的。这个运作模式被移植到中国,或多或少会有些水土不服,这里面就会产生一个矛盾。从现实看,以尤伦斯和伊比利亚为代表的大的艺术机构的的确确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甚至在某些时候它的一些行为或活动会具有艺术风向标之类的意义,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整个市场和艺术创作。但我们中国是一个正处于上升过程的大国,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或其它方面。在这个阶段,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怎么连建立一个新的市场文化体系的企图都没有,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现在我们动辄以西方的运作标准来规定自己,长此以往,我们哪一天才会有出头之日呢?如果只是一家画廊来考虑这样的问题,就会显得有点自不量力。但现实情景是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艺术区,如果连我们都没有这样想法的话,我们还能期待我们的艺术市场能有自己的方向么?不然,我们就会随波逐流,在他们的市场体系下,我们永远只是一个从属者。在现实情况下,我们中国培育自己一套市场体系的实力可能还需要慢慢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但却是很有必要。
问:回过头来看,我们仍对2008年12月开幕的“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开街三周年”的庆典活动记忆犹新,在经济危机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的背景下,举办这样一个大的活动,它的出发点和预期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很多人都问我,你一周年没有搞庆典,两周年的时候没有搞庆典,那个时候艺术市场也还不错,而为什么在市场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做这样一个三周年的庆典活动。并且严格意义上说来,还不到三周年。我们在举办三周年庆典活动的同时还推出了两个主题研讨会,分别是关于艺术市场和艺术创作的。我们的解释是,在市场都不太好的情况下,如果大家都是埋在一片阴霾之下,就会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清醒,不能毫无目的的沉沦下去。我们高调的举办这样一个三周年的庆典活动,并不是说能为艺术市场的真正改善带来多大影响,但它至少会带给人们信心上的鼓励。从区域画廊来讲,我们的管理公司并不是在这里盲目悲观,在这样的低迷期,我们已经在为未来做着一年、两年、五年之后的规划。在建立这样一个艺术品一级市场交易区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完善着我们的经营理念,那就是“规范”、“健康”、“长远”。在学术上,我们遵循着“传统”、“唯美”、“原创”的学术指导。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业内的同行们,但至少,我们希望我们发出的一些声音和所做出的努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至少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能失去信心,我们向大家表明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问: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观音堂画廊一条街比较有特色的画廊或艺术机构。
答:说到特色或实力,我们肯定不像798艺术区那样,闭上眼都能说上一些。观音堂画廊一条街首先它是人为打造的一条艺术街区,也没有像798那样的标志性建筑或艺术集群,吸引了很多很有特点艺术机构的进驻。我们最开始就是一种招商的模式,纯商业的运作手段,这里面就有一个慢慢发展壮大的过程。一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一高一低”的发展策略,也就是一个高准入低租金的经营理念。现在要我来介绍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画廊,我觉得很困难,我们的每家画廊都还比较平均也各有特色。整个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就是一个很开放的状态,我们也会通过不间断的市场运作来吸引一些比较有实力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当然也会淘汰一些低水平的画廊,这都需要一个过程。就现在的情况来说,也正是每家画廊各自拥有的特色才体现出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多元与包容。
问:我们了解到,在今年4月份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40多家画廊和韩国的130多位艺术家将联合举办一次大的展览活动,此次展览活动的初步情况怎样?
答:整个情况都还比较顺利,我们初定“中韩两国艺术家交流展”的展览日期是4月1日至7日。届时会有130多位韩国艺术家参展,他们在韩国也都很有实力,他们带来的1000多幅作品也将会和我们的40多家画廊同台展出。相比较而言,此次展览和我们之前单个画廊的展览开幕还很不一样,我们集中了画廊一条街每家画廊的多元资源与优势,再结合以韩国方面比较有实力艺术家来共同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强强联合,事情的进展也都还很顺利。
问:怎么会想到和韩国方面合作呢,在国外当代艺术的选择范围上,是有什么标准还是这种合作更是一种机缘?
答:我们的很多同行也会对这一点产生疑问,怎么就选择了韩国,而不是美国或其它欧洲国家。从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来看,韩国和中国可能是不对等的,不管是在创作形式上还是在市场成交量上,中国的当代艺术都表现得强势一些。那我们又为什么会选择韩国来进行合作呢?我们肯定是有一个大的战略考虑,首先我们要做好亚洲的事情。中日韩可以说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三个大国,在文化属性上,这三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我们的一个大的发展战略就是,今年我们推出了“中韩两国艺术交流展”,接着我们还会推出“中日两国艺术交流展”,最后就是“中日韩亚洲艺术交流大展”,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框架,也是一套组合拳。我们选择韩国作为合作对象,这里面既有标准肯定也有机缘。韩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画廊,也就是阿拉里奥画廊。另外一方面,韩国的画廊业起步整体比我们早10年左右,她各方面的运作模式肯定都比我们更完善和成熟一些。所以说我们和韩国方面的这样一个合作,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我们先从家门口做起,不好高骛远,不一蹴而就的就与欧洲当代艺术的标准相对接,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此次交流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吸引韩国的当代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来关注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发展,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一级市场的现状。同时又带来了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这就为我们的艺术受众打开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
问:目前的组织情况如何,各个画廊都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答:我们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每家画廊都是非常积极地参与进来。韩国艺术家的作品有将近1000幅左右,我们的有些画廊还为这些作品的到来开辟了一个专门的展示空间,集中展示中韩两国艺术家的作品,这样就能真正的看到一种交流和对比。同时这也是特定空间范围内,中韩两国艺术的一种和谐共存状态。一些画廊也因为空间布局或展示特点的原因,与韩国方面直接展开自由交流,以更好的达到一种完美的呈现状态。
问:此次展览活动会确定一个相应的大主题吗,还是各个画廊自由发挥,此次展览在学术上的指导又是什么?
答:我们对这次展览活动并没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规定,就叫“中韩两国艺术交流展”。之所以不定义一个具体主题,也是因为我们不想过多地把我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艺术家或艺术机构。我们是此次展览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但我们更像一个旁观者,扮演了一个牵线搭桥的角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自由和原生态的展览,不要把艺术界定在某个主义或某个流派之中以封闭自己,而是要让艺术活动的各个参与者自己达到一种完美和谐。如果赋予了太多的人为因素,艺术就会变得不再那么纯粹和自由了。
问:在题材方面,此次展览活动更侧重于油画吗,还是多种当代艺术形式都会出现?
答:韩国方面还是以架上绘画为主,这其中也考虑到一个运输问题。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艺术形式就多了,有装置、雕塑、油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多媒体等,艺术形式比较丰富和多元。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人就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是“中韩两国艺术交流展”,那韩国方面的艺术形式会不会显得过于单调和弱势。其实不然,之前我们就提到,我们有一个大的发展战略。既然是交流展,肯定就会有来有往,今年在中国举办,那么“中韩两国艺术交流展”的第二站就会转移到韩国。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韩国多种艺术形态的呈现,这需要一个阶段性的完成过程。
问:更进一步讲,此次展览活动也可以看作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韩文化交流的一个成功范例,很具有指导作用。
答:说到指导意义,我们感觉责任重大,我们毕竟是第一次作为组织者来参与这样一个中韩两国的艺术交流活动。我们想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我们既要有一种市场自信,也要有一种文化自信,努力改变那种继续以西方当代艺术标准来行事的做法,可以借鉴但不一定从属。我们先从亚洲起步,团结在文化属性上具有相似性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日本等,然后再慢慢发展起来。说到底,我们是要建立起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这并不是说他们的那套体系不好,只是说,它们并不适合我们的具体语境环境。这还是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在整体艺术环境都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有一种自信,建立起符合自己价值体系的市场体系来,当然也包括审美体系。
问:2008年10月爆发的经济危机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观音堂画廊一条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我们想了解这个受影响的程度是怎样的?
答:相比较其它艺术区而言,整体上我们所受的影响最小。从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画廊发展的稳定性来看,表面我们所受的影响有限,并没有出现很多画廊退租的情况。但经济形势的好坏肯定也是与艺术市场挂钩。现在的大环境是整体艺术环境低迷,经济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仅从市场的交易量来讲,我们的交易份额就下降了很多,但就算是这种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就我理解而言,现在受市场冲击比较厉害的是那部分比较高端的艺术品,以及被市场炒得很火热的那部分。而我们画廊的水平都还比较平均,市场对象也更接近社会大众。我们在艺术市场中的一个长远任务就是,不仅要依靠、维持与壮大那些传统藏家,更要挖掘新的文化艺术受众,就像画廊发觉艺术新人一样,从而培育起更为广泛的市场体系来。就目前的中国来讲,也完全具备这样一个市场潜力。我们在挖掘这一潜在的市场群体时,也注意到两个必须具备的指标条件,一是要有经济实力,二是要有审美实力,只有具备了这两种实力,才能进入到这样的一个市场。
问:在新的一年里,以您为代表的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管理中心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哪一方面?
答:我们这个管理中心的职能已经非常明确,它不仅仅是一个物业公司,更兼顾着对整个艺术市场方向的把握。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寻求艺术学术上的丰富。艺术品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毕竟再怎么市场化,它也不能和学术相脱离,单靠一家画廊,它的资源肯定有限。作为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管理者,我们就要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这个责任来。
问:最后,请您为我们描述一下未来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发展蓝图。
答: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的最终发展蓝图,很大,我们就是要把它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亚太范围内一个很具影响力和标杆意义的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交易聚集区,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的一些措施肯定也处在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中。根据艺术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支持等,我们也会做相应得具体调整。但大的方向已经确定好,那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影响力的艺术市场交易区。
【编辑:梁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