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一代宗师王朝闻——纪念王朝闻先生诞辰100周年

来源:世艺网 作者:潘鲁生 2009-04-20

(1992年,王朝闻先生在烟台)

  2009年4月18日,是王朝闻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铭刻的日子。王朝闻先生的学术思想不仅奠定了富有特色的中国艺术理论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学思想和覜?理论滋养影响了几代人,而作为曾经聆听朝闻先生教诲的年轻学人,他的微笑,他的惊人的勤奋与智慧,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王朝闻先生的名字取自《论语?里仁》中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语义,体现了他对人生真理、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他著作等身,始终保持着激昂的创作热情,他笔耕一生,影响了中国文艺界几代学人的奋斗历程与方向;他的美术作品《毛泽东选集》浮雕头像及雕塑《刘胡兰》被载入中国当代美术的史册,成为新中国美术的代表作,他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几座浮雕的创作;他为人宽容亲切、平易和蔼、睿智幽默,在生活中体味艺术,在艺术中融注人生,对他来说,艺术与生命已水****融,难以分割。他是中国艺术界的一代宗师。朝闻先生在美术、文学、戏剧、曲艺、电影等艺术领域无一不通,总是能够从独特的艺术创作体验入手来研究艺术的原理,其学术思想的深刻性自在其中。这也符合了朱光潜先生的那句话:“不通一艺莫谈艺。”

(王朝闻先生雕塑作品)

  在1986年的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可亲可敬的一代学者,并到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在他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编辑部作资料员,从而能够亲聆先生的教诲,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值得珍忆的一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当时的王老不仅在美学原理、审美与美感、雕塑、小说、诗词、戏剧、绘画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还特别关注中国民间艺术和民间美术,他认为,民间艺术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些思想对当时我们这批来自不同省市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家都十分爱戴他,仰慕他深厚的学识。我们在专业上从头学起,并?志做好这些学者们的后勤兵。


  1989年12月,作为对年轻人的鼓励和鞭策,朝闻先生为拙作《中国民俗剪纸图集》作序《化者无极》。在这篇序言里,朝闻先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有着独特深刻的见解。1990年拙作《论中国民间美术》出版,王朝闻先生又欣然作序,序的题目为《美得太》。“美得太”作为从陕北民间借来的土语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审美情感。他在这篇序中说,“如果民间美术研究者仅仅向读者复述一些印象而缺乏深入的分析,当然谈不上研究。同时,如果态度冷静到冷酷的程度,这样的研究未必还是自觉有趣的。”朝闻先生的这段话不仅充满了辩证法的哲理,同时也是对民间艺术研究者提出的要求。二十多年对民间艺术的钟情使我能够深切体会朝闻先生这段话的内涵,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只有是自觉有趣的才能“美得太”,如果只有感性认识、情感体验而缺乏深入的探讨,我们的研究就不能够进步,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现实情境下,这段话颇有现实意义。在这篇序的最后,朝闻先生明确提出类此著作的出版以及民间艺术研究“有利于消除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他认为我们无论学习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如果我们自己不尊重自己,不剔除民族虚无主义的东西,那么我们的民族也就没有了希望。

(朝闻先生的学术贡献为世人所景仰)

  在做学问方面,朝闻先生常常鼓励我们从点滴做起,打好基础。他主张把资料收集的过程作为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从源头出发,从资料入手,集众家所长,把知识融入学术,以思想带动知识。在我的印象中,他每次和大家谈话都那么风趣,既富有人生哲理,又蕴涵着学术观念,在幽默中见智慧,在严谨的治学中又体现出对后辈的关怀。与同时代的朋友相比,我是幸运儿,因为我曾在朝闻先生身边陆陆续续地工作了六年时间。在跟随他的时间里,他一直鼓励我要有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奋斗精神,认准研究民间美术的大方向,来日方长,对民间美术的痴情定能得到可喜的回报。正因为有如此的厚爱和不倦的激励,在此后乃至今天的工作中,我都始终遵循着先生的教诲,我想以自己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来回报先生当年对我所寄予的希望。

  当然,先生的为人与教诲是我一生的财富,永远鞭策着我。后来我又有幸参与到朝闻先生主持编纂的大型民间艺术丛书《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队伍里来,又亲自领悟到他对民间美术的心得,他要求全集的主创人员深入民间采风,与艺人交朋友,关注民间艺术的审美方式,打破固有的学科分类模式,从生活中发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在纪念朝闻先生九十年华诞及学术活动70周年的座谈会上他曾这样说道:“我的才智除党对我的教育之外,就是人民对我的教育。我为什么这样重视民间美术呢,为什么那么重视人民的艺术呢?是人民的艺术直接教育了我”。


  随朝闻先生工作的日子里,我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位极赋艺术想象力的艺术家和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老人,他的生活观就是他的艺术观、审美观与哲学观。他诙谐风趣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的审美境界及审美感知力至今仍历历在目。


  1992年,陪朝闻先生在威海的一个小渔村里写作。有一天,他发现村里有一个名叫“明天倒”的饭店,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对渔民能够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来设计店名这一现象反复琢磨,当晚彻夜撰稿,第二天就寄往了《瞭望周刊》。当时,已逾八十岁的朝闻先生每天都抽闲暇与天真的孩子们一起去大海游泳,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在海中出没自如。他特别愿意教邓清、小虎子、笑笑这群孩子学习游泳的技巧。他说:“大海是一种精神,可以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敢于探险的意识。”他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扮鬼脸,顶牛,调皮,用童语对话......他童心未泯,似乎在扮演一个儿童的角色,但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学者,他在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观察孩子们的审美活动。


(童心未泯)

  智慧、敏锐与勤奋,使王朝闻先生成为中国新文艺理论创作与研究的著名学者。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他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撰写数十部著作。他主编的《美学概论》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被列为大学读本,并已再版29 次,对我国当代美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注重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握审美规律,解读审美心理,其学术贡献被世人所景仰。朝闻先生的艺术理论包含着自己对艺术、对生活的审美经验和感受,他把自己的艺术美学理论和日常审美感悟结合起来,善于在日常生活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和他人熟视无睹的细节里发现美的规律,无论是水中轻柔扩散的波纹、屋檐下淅淅沥沥滴落的雨珠、蓝天上悠悠漂浮的白云,甚至他收集的一块石头,他都能够从中发现对于美的独特认识。

  朝闻先生曾说,做学问要沉得住气,经得住风雨,甘于寂寞;要舍得花时间,不认真不行。直到朝闻先生病前,他还每天伏案在放大镜下艰难地修改他的《审美谈》、《雕塑雕塑》等学术文集,即使在住院期间,他还惦记着正在编辑中的书稿。王朝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铸就了当今艺术界的一座学术丰碑,我们永远怀念他。

 

 

 

 

【编辑:大崔】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