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因爱之名 艺术在行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2009-05-08

  灾难之后,艺术何为?这是人们常常提及的问题,也是艺术家常常反思的命题。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走过了痛苦的一周年,家园的重建、心灵的重建是如此艰难,作为灾区的一部分,四川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行为艺术家们怎样走过这漫长一年,怎样在抚平内心伤痛的同时,又用艺术去抚慰灾难中更多的恐惧者、悲痛者,以及去告慰无数逝去的灵魂。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一个名为“阳光母亲”的活动中,集中展现了这些艺术家们的身影,以及他们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创作出的首批作品。

 

  著名画家何多苓说,从都江堰和北川回来后,他一直无法走进画室,直到两个多月后,他才第一次走进画室,而他拿起画笔时,他再也难以延续之前的思路,这段特殊的人生体验,使他中断了从“伤痕艺术”以来的画风,以及一些文学化的画法,在这几个月内,他重新创作出了充满悲伤而又饱含着艺术安慰的油画作品《灾区小女孩》。

 

  同样,雕塑家朱成在大地震后第一个清明节前夕独自来到了映秀,那些荒芜的杂草下面就埋着2000多个遇难者的身躯,当时,空谷中那些如同叫魂般的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遇难老师名字的声音,让他感到生的窒息。回来后,他用温润碧绿的玉璧和如墨的玉琮分别设计了一座墓碑和一座地震纪念馆,以让逝者得到安息,让生者得到抚慰。

 

  而朱成的儿子,“80后”青年艺术家朱民,在亲眼目睹了灾难的现场后,用倒塌教学楼中的预制板残片,磨成了一面镜子,他说:“在超度亡灵的同时,也以此为鉴。”充满了反思性和先锋气质。而他的另一件作品《子母房》,则像一首安魂曲,其用中国传统阴阳龛相嵌和母子包含的形式,为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母亲或孩子们献上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堂。

 

  此外,四川大学的青年艺术家曾妮以一个年轻母亲对女儿爱的方式,创作出来一个充满阳光气质的小女孩肖像,虽然地震摧毁了太多的家庭,夺走了太多的儿女与母亲,但生命的力量永远热情向上。另一位青年雕塑家吴兵先,他的汉白玉雕塑《母亲》,形象地表达了母亲与疼痛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他内心深处对地震中受难的母亲的哀悼与尊敬。

 

  再生的希望

 

  这些艺术品以“阳光母亲”活动的名义全部义捐给了在难中失去孩子或失去丈夫的母亲或妻子,其义卖所得的资金正在帮助她们走出巨大悲痛,重拾生活的信心。

 

  “娃娃没了,心都像死了……”地震中失去女儿的聚源中学的一位母亲哭诉着,处理完毕女儿的后事,她想起该回家里搬点东西出来,但待她回去时,家已沦为一片废墟,家什已荡然无存……

 

  而这些艺术品既是对她们内心伤痛的表达与安慰,也是对她们生活的直接帮助,艺术品义卖后的善款将帮助她们解决生活问题。活动的组织者之一颜小平解释说,地震发生后,有成千上万个母亲失去了孩子或丈夫,作为幸存者,她们很多年事已高,根本不可能再次生育,很多母亲失去唯一的孩子后,所经受的打击和经历的创伤,一生都难以抚平。于是,颜小平在HOUSE100网站上呼吁各界人士关注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们,并发起“阳光母亲”援助计划,很快,这个活动得到雕塑家朱成、谭云,画家何多苓等领头参与。迄今为止,四川有10位雕塑家和11位画家参与这项活动,进行创作并义捐义卖,此外,南京画家毛焰还直接捐了10万元现金。

 

  艺术因爱之名,如今,这些艺术善款总共已帮助了100多位深处灾难中的母亲,其中,都江堰向峨乡棋盘村50位幸存的母亲,在获得艺术家们的帮助后,开始发展家庭养殖业,正在尝试再生的希望。

 

  救赎之路

 

  一个能指符号,可以表现我们在大地震中所遭遇的内心情感吗?这正是当代艺术普遍的尴尬。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狂飙突进,各种潮流竞相夺人眼目,机会主义者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游戏中,占山为王,在国际资本的泡沫中名声大噪。

 

  而假如如此繁荣的当代艺术,在这场大地震的罕见灾难中,找不到恰当的形式用以诉说我们内心的悲痛,来诉说生死两茫茫的牵连,来介入我们的最大现实与精神处境,那将是多么浮华与空虚。

 

  实际上,人类的每一次大灾难,每一次毁灭性遭遇,都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中刻骨铭心,都在他们的史诗和壁画中源远流长。

 

  “阳光母亲”活动中的艺术家及艺术创作,虽然难以全面地承担起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复杂的情感表达与心理寄托,但它已经开始了真正的介入。就像雕塑家朱成放置在汶川大地震后碎石上温润的玉环,那是一种告慰,一种安慰,对逝者,也对生者。而参与的更多艺术家,几乎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故事,它以真实的力量对当代艺术矫揉造作的本身进行着反驳,也进行着救赎,比如青年艺术家朱民的那面用预制板磨制成的“镜子”。而画家何多苓说:“地震这一年多来,在创作中,不涉及这其中的心理感受,是不可能的,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然也是不道德的,作为一个四川画家,我看见了那么多,感受了那么多,无法逃避。”

 

  可以想象,“阳光母亲”活动中的艺术家,他们是灾难本身的承受者,也是自我的救赎者,因爱之名,因艺术之名。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