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刘尚勇:09春拍—市场本来面目的回归

来源:博宝网 作者:刘琳 2009-05-08

  

 

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 刘尚勇先生

 


  在荣宝拍卖09春拍即将开拍之际,我们走访了荣宝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刘尚勇先生,就此次荣宝春拍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荣宝斋及荣宝拍卖公司的了解,我们有了对于拍卖及艺术的全新解读和价值认知。

 

 
  记者: 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荣宝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刘尚勇先生,首先特别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大家都知道“荣宝斋”是百年老字号,荣宝拍卖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荣宝拍卖尤其是书画专场拍卖结果,已经成为业内书画类的重要参考和风向标,下面我想请您谈谈荣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刘尚勇: 首先荣宝拍卖跟荣宝斋是百年老店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荣宝斋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经营古玩,书画的老店。说起来,实际上是跟琉璃厂有关系的,因为我们地处琉璃厂,琉璃厂早在康熙年间就开始形成规模,一直能延续到现在,经久不衰,这里面一定是有它的原因。最终作为一条街,或我们荣宝斋做这件事情都是服务于精神产品消费的一种需求。比如我们购买书画,跟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或在家里看电视。实际上我们内心有一种需求,一种精神消费的需求,一种吃饭穿以外的更新层面的需求。

 

 
  那么我们为什么做了这么久还能做的这么好?是因为在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时候,跟上了社会发展社会变化的步伐。早年荣宝斋是一个前店后场似的经营形式,后边是手工作坊,裱画,木板水印,复制一些原作以及做一些印尼,铜印盒等等.那么前面就是场卖,这种就是过去一种手工业作坊的形式,符合我们农业社会的一种结构,相对应的模式。

 

 
  后来解放之后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到了工业化进程的时候,荣宝斋跟上了整个社会的步伐。它是由国家指定的直接向画家订购书画品的画店。当时它跟所有的书画名家都有订购合同。当然那时候的合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合同,都是一些口头合同,比如说我一个月上你那定多少张画,定什么内容的,谁的好卖,多少钱,当时这个定价都是由荣宝斋来定的,之后再挂起来卖,就是说有计划的,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经营形式。那么它的这个模式完全符合当时工业时期的计划生产模式。比如说到价格,当时李可染先生每平尺20元钱,这个也是当时我们定的,当然这个合理不合理的,都是我们来定的。其他画家可能10元一平尺,还有的5元一平尺,所有的价值体系,价格标准都是由荣宝来定的,产销等相关的价值判断,甚至一些政治判断。比如说右派,那他的作品我们就不太好经营。不管怎么说荣宝斋是跟当时的计划经济以及社会初期改造有紧密关系的。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商品经济社会,这个时候是以需求带动生产,垄断似的经营开始被打破了,这种制定以荣宝斋为主的经营局面就冲破了,从前的硬性指标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市场当时发生某些波动,这个波动也不是某个人所能制定的,它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这个时候价格的不确定性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许今天这幅画卖到20元,明天没准会卖到200元,可能这个画家在世的时候价钱卖的不高,一去世了反而价钱却上去了,所以这个不确定性非常多,为了解决这个不确定性,拍卖成为最适合的一种解决方案。

 

 
  拍卖本身并不是最终价格,它只是一个估价。在92到95年间拍卖这种形式引进了中国,所以我们在95年申请了荣宝拍卖公司,也就是说我们及时的跟上了社会的步伐,调整了我们的步调和方法,更适合我们在社会上的生存。因此我们荣宝斋经久不衰,走在市场的前沿,这是重要原因。

 

   
  记者: 就拍品来讲,这次荣宝春拍会给艺术收藏界带来哪些新亮点?何等重头戏?

 

 
   刘尚勇: 现在考虑到经济危机,原来这个市场里边很多人是搞艺术品投资的,他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收藏家,也就是说他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精神消费者,因为你买画是要欣赏,要收藏要消费的。从03年开始我们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搞投资的,而这些人买画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而是他看到这个画有增值空间,能赚钱,那么他才来买。经济危机以来这些炒家的钱就离开了艺术品市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和考究,500万以上的艺术品成交起来非常难!表面上成交了,但最后这个人后悔了,他不肯提货,造成很多的麻烦,会受到很多的指责,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些政治上的事情。但抛开这个原因,就经济危机之后问题还是很突出的,所以这次我们组织的拍品尽可能回避这一块,我们回避用于投资艺术品这一块,我们加强纯粹用于消费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收藏家真正喜欢的。这部分我们可以装饰生活,装饰家庭。当时我们有个口号“让文物艺术品走入家庭,走入生活,走入案头,走入我们的墙上,”让它成为真正的消费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记者: 近年来海外回流拍品成为市场热点,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荣宝是否准备大规模开拓这一市场?

 

 
  刘尚勇: 海外艺术品回流是03年大规模爆发的一件事情,从社会意义上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近100年来中国的文物都是净流出的,只有这几年,也就是说从03年开始才有净流入,起码这个流入量很大很可观,而且超出了流出量。你看早先都是日本团队,新加坡团队,南韩团队等等来买文物字画,现在这些地方的文物回执品也来了。每年,从我们公司的角度讲,成交的文物艺术品大概有百分之三十都是从海外流通回来的。从社会意义上来讲,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中国屈辱了100年,这种屈辱以你的文物离开你为标志的。文物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它是嫌贫爱富的,你这个地方不好它就要离开你,你这个地方好它就向你集中靠拢。当它回来了,像我们预示了一件事情,中国确实富起来,强大起来了。那么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它就自动的或被动的回来了。应当说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也不是特别的看重这一块,目前我们看到海外回来的大多数还是普通艺术品,真正珍贵的还没有回来。因为太贵了,当你想要的时候他马上又涨价了,当然这个也要等待机会。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回流品,以后我们会注重这一块。

 

 
  记者: 眼下不少人认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恰恰是艺术收藏品“抄底”良机,您觉得目前投资艺术品是“抄底”的时候吗?

 

 
  刘尚勇: 我到不觉得什么抄底不抄底,这些观念都是搞投机这帮人所提倡的,市场里有搞投资和投机之分的,而最近这些人都离开了我们艺术品市场了。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有可能连他的本业都受到了影响,他没有闲钱来我们艺术品市场搅合,因此艺术品市场回归了他的本来面目,想要来收藏的人又来买东西,这叫艺术品市场的“暖春”。“暖春”就是真正搞收藏的人又回来了,过去他回不来,搞投资人的钱都是很霸道的,出的价位非常高,你想买也买不起,你很喜欢但买不起,不喜欢的人却出很高价位拿走了。

 

 
  所以这并不是抄底,是向市场本来面目的回归。

 

 
  记者: 大家都知道您是荣宝拍卖公司的总经理,但是许多人并不太了解您在中国画方面的造诣是颇深的!您如何协调繁忙的工作和国画艺术创作在时间上的矛盾?

 

 
  刘尚勇: 我是笔墨游戏,跟创作没关系,我的画也不卖就是自己好玩。但这里边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说通过这样你可以知道别人的好,他画的怎么好写的怎么好。拿我个人做比较,我怎么画也画不出人家那个样子,但如果这张画画的比我差,写的比我还差,这画那肯定是假的,我把自己当做一把尺子。

 

 
  记者: 随着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于艺术收藏与网络结合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刘尚勇: 这是一个大的社会形态的变革,中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商品社会,马上进入到金融社会。像美国就是非常完善的金融社会,我们是刚刚起步的金融社会,而金融社会就包括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会广泛传播,有效管理。那么购买艺术品,买的不是这件东西本身,买的是他出来的机会,收藏机会。因为一个非常好的文物艺术品是百年不遇的,没人肯拿出来,我等啊等,等的很着急,这个东西出来之后被我买到了,机会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个机会是怎么获得的?就是我要有大量的信息,我想要买这个东西就要把握它出来的时间。在我们所谓的金融社会,信息社会,买到文物艺术品出来的机会比买到它本身更为重要!因此你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否则你会失之交臂,明明他出来了你却不知道,那么等于一场空,结果再等上20年我们已经老了,人的一生买艺术品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前20年我喜欢齐白石的画,喜欢徐悲鸿的画,可是前20年我没有钱,干喜欢没有用。现在我有钱了,可这画又不知道在哪里?也许你喜欢的那张画已经被别人买走了。所以在这20年当中,在我有能力的这20年当中我要珍惜我要收藏的东西,把握机会,要买到我所喜欢的东西。但为什么我们往往把握不住机会呢?就是我们把握不到信息,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比如一家法国的小公司,卖乾隆的大玉印,这个我们很喜欢,当时他估的很便宜,我们有派人去考察,卖到一百六十多万欧元,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没有买到。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知道那有卖,这就是一个好信息,所以我相信在今后信息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对于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