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传统水墨在当代生命元素里起舞 上海新水墨大展揭幕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袁松禄 2009-05-13


  在昨天开幕的“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上,人们看到了“水墨”这一传统中国绘画技法在离开宣纸后的起舞―――在木板上、在人体雕塑上、在铁板上,水墨被填入了新的生命体量,填入了当代艺术元素与人文情绪,它的多姿多样,使其成为这个初夏令人难忘的一种艺术媒介。这样集中呈现的“视觉冲击”让中国观众多少有些“无所适从”,但《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正是这种超越国界的浸润,才能让人们看到中国绘画的包容性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辐射与影响。
 

  尚辉说,上世纪80年代,水墨从传统跨进了现代,但20年多来,没有一个大型展览来表现这一转变。“连续举办四届的上海新水墨大展算得上是对中国水墨的全景式关照。”
 

  记者看到,在本次展览中,中国当代及海外水墨艺术领域7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被归为“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特展”、“水墨创造・感悟都市”、“海外水墨三十年”、“水墨・抽象”、“粉墨―――当代女性水墨画展”5个主题,分别安置在朱屺瞻艺术馆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不同的楼层,无一例外地向人们展示着开放的水墨概念。它们要么抛弃“田园牧歌”的传统主题,转而感悟“都市人物”与“都市景象(山水)”;要么在装裱形式上颠覆过往,引入装置艺术和雕塑语言;抑或借助女性艺术家的感性视野,细腻地呈现当代人的“自我”。
 

  在多伦现代美术馆一楼展出的“海外水墨三十年”子展,选取了11位海外中国水墨画家和从事水墨艺术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把当代水墨放到国际舞台上去考量。加拿大画家伊莎贝拉・高莱奥钟情于将水墨和其他材料结合,她带来的水墨人体《伟大的救星》、《我很难移动》便是直接在木板上画出来的,因为对她来说,水墨没有陈规。美国芭芭拉・爱德斯坦的作品《随着微风》则融合平面与立体,由12幅画作和27分钟长的录像组成。画作表现的是荷叶在微风吹拂下的不同状态,最后通过录像把分解的过程连续起来。尚辉把它定义为带有当代观念意味的水墨作品,可以称作水墨装置。他认为这并非画家刻意为之,因为她所拥有的文化背景让她没法光在纸上就把中国画的意蕴表达出来,只有结合影像语言加以转换,而这样的尝试为习惯于一步到位的中国艺术家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

 

 

 

 

【编辑:大崔】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