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红色经典再次走红 经典作品被市场重视

来源:南方日报 2009-05-14

       红色经典题材油画的艺术水准较高,而且具有当代油画没有的史料价值。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作品,内容和形式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虽然那些表现手法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是那个时代人们感情的艺术见证。

       日前,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曾拍得圆明园兽首但明确表示“不会付款”的争议人物蔡铭超,再度出手,亲自到场参拍,以1344万元的成交价拍得红色经典油画《南泥湾》。蔡铭超随后表示,与上次“兽首事件”不同的是,此次他将在一周内付款取货。

      此次以800万元起拍的《南泥湾》,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靳之林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革命历史画,被誉为“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里程碑式的作品”。画家曾深入陕北高原,跑遍南泥湾山岭写生,创作过程受到王震将军的指导。作品完稿后曾长期展陈于军事博物馆,后辗转留藏于画家。

      作为博物馆藏级油画,《南泥湾》是至今仍可在市场中出现的红色经典主题创作中最重要作品之一。1344万元的成交价当属实至名归,也体现出在当代油画雕塑全球性的深度调整中,立足美术史的经典作品被市场重视,其价值得以深入认知。在美术史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及作品应是当前及未来行情升温的保障。

      在油画收藏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世界级的收藏机构对于中国的近现代绘画最重视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代表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其次才是当代艺术。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影响,被炒至“疯狂”的当代艺术又频遭价格“跳水”,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大多创作于几十年前,可以流通于市场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近来屡有专业媒体指责当代艺术作品粗制滥造,用助手代笔,大规模复制雷同符号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因为缺乏技术难度,“当代艺术家”越来越多,许多刚毕业的美院学生也纷纷投入到艺术市场大潮中。这些原因使得当代艺术作品在收藏市场中越来越难以操作。在这个背景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优势开始凸显,首先这些作品在当初创作的时候都是相当认真的,而且毕竟经过了几十年的考验,在现代美术史中也会有它自己独特的影响。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只能产生于那样的历史年代,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才决定了它的受关注程度。据专家介绍,真正意义上的红色经典油画的大量创作,应该是在1949年到1965年这一历史时期,再有就是“文革”期间。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条件匮乏,即使有创作能力的画家也没有可能创作大型的油画作品。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也产生过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例如著名油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创作在这一时期。

      红色经典油画具有很高的美术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这类题材的经典藏品十分稀少,一般说来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史料价值的主流革命历史题材油画艺术品也就有千余件,而且大都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因此在艺术品流通领域,它的数量较之其他题材自然要少得多。因此,红色经典作品的创作手稿与局部作品草稿,也都有着相应的收藏价值。而据拍卖公司的业内人士介绍,早些年,红色经典油画的征集还相对比较容易,但经过这些年的发掘,这类藏品的征集已进入了困难时期。尤其是早几年拍出的一些佳作,都被收藏家珍藏,不愿出售。

      陈逸飞的《黄河颂》,在嘉德2007年春拍中,成交价为4032万元。这一价钱,创造了当时内地油画拍卖的新纪录。这幅从1971年开始创作的《黄河颂》,堪称陈逸飞身价的标杆。1996年,《黄河颂》在香港苏富比拍出128.5万港元,震惊了中国画坛。想不到11年之后,此画身价竟已翻了近30倍。据悉,《黄河颂》是目前业内公认的陈逸飞的巅峰之作。创作此画时,陈逸飞只有25岁。

 

 

【编辑:仕贤】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