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
著名艺术家和策展人。2006-2008年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兼首席策展人,是该艺术中心创建的关键人物之一。现任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记者: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艺博会”)的出发点是什么?
秦思源:今年的上海艺博会对中国市场更有针对性。参加本次上海艺博会的有国际上的收藏家,但艺博会的举办地在上海,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收藏家们将成为最重要的收藏团体。
同时,世界上的艺术博览会各式各样,展览方向也各不相同,我们还是想突出学术。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对于艺术是有推动作用的,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载体。上海艺博会对于学术要有自己的态度,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眼光要放长远,要将艺术市场推向良好的方向。
记者:之前,上海艺博会已经举办过两届,今年您第一次与它合作,成为艺术总监,您给本届上海艺博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秦思源:我给本届上海艺博会带来了更强的针对性。之前两届上海艺博会聘请的艺术总监都是世界上很著名的艺博会总监,例如皮埃尔是著名的画廊家,而洛伦佐在策划艺博会上是很有经验的,之前他曾经做过巴塞尔博览会,他们都非常有经验。但是,他们只拥有国际化的背景,并不了解中国的艺术市场,这对一个艺博会的长期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中国的艺博会需要一个既了解国际,同时又了解中国的人。我认为,艺术总监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让中西方的艺术思想进行沟通,这才是艺博会的目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本届上海艺博会将注重学术性,但很多人表示,在艺术领域,学术和商业有时是存在冲突的,您如何找到学术和商业的“衔接点”?
秦思源:学术和商业是不冲突的,只有在一个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学术太傲慢,商业太赤裸。我认为,只要是好的作品,就会有它的市场,比如一幅得到美术机构很高评价的作品,自然就会有人购买。同样,在拍卖市场上,通常拍卖结果最好的艺术家,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本次上海艺博会,我想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就是要不停地强调:“学术和商业是不冲突的。”
同时,艺博会本身就是在做商业的事情,所以就要同收藏家不断地进行沟通,在学术上给他们良好的感受,这样才会有市场。
记者:此前,杭州艺术博览会、CIGE、ART北京等艺术博览会,画廊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您认为画廊“本土化”,对中国的艺术博览会是推动还是阻碍?
秦思源:画廊“本土化”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果国外的画廊对中国的艺术市场缺乏信心,或者对于艺博会的操作方式不信任,很可能就不会参加。ART北京、CIGE是从零开始的,整个模式都是本土化的,与国际上的沟通可能会少一些。我觉得,中国的艺博会还是要找到一个中间点,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盘本土化。
另外,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今年参加艺博会的国外画廊数量可能会减少,谁都不知道艺术市场会如何发展,今年国外画廊参展的减少,只能表明一种态度,但代表不了什么。
记者: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收藏家也减少了对艺术品收藏的资金预算,您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秦思源:首先,本届上海艺博会的内容将会用一种“不是博览会的博览会”的特殊方式,给收藏家们惊喜,对于收藏家来说,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我们发起了“亚太收藏家发展计划”,我认为所有发展中的艺术市场,都应该启动这样的计划。艺博会作为一个平台,就是要让收藏家和画廊互相认识,这是我们的工作。
记者:如何吸引潜在的收藏家群体?
秦思源:目前,中国的潜在收藏家群体非常庞大,但他们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对于他们,一定要抱着积极的态度,不能等着他们被发掘,因为他们没有成熟的渠道,而成熟的渠道就是像艺博会这样的活动。我们会和艺术院校、艺术家以及拍卖行进行合作,与潜在的收藏家进行交流。其实,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没那么糟,很多人对艺术品处于观望状态,不是因为没有资金,而是害怕,艺术品市场的底线还没有出现,如果买了艺术品,价格仍然往下跌该怎么办?我们要建立起收藏家的信心。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艺博会?
秦思源:中国的艺博会还在发展中,发展的方向是对的,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会越来越专业。前两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是一种假象,现在的市场虽然不如以前,但很真实,明年的市场表现可能会更准确,体现宏观的状态。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