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向个人致敬”首届新疆当代影像展将在乌鲁木齐美术馆闭幕,代表着新疆当代艺术的数十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将结束它们在公众视野中的首秀。
六天时间里,1400多名观者走进乌鲁木齐美术馆参观,见证了当代艺术作品在新疆的首次大规模集体亮相。
虽然对“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问题,大多数参观者在看完展览后,仍是一头雾水,但乌鲁木齐晚报与主办方——新疆八音和投资有限公司,对活动举办前三天中,随机选取的400余名参观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观众对新疆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增加,对当代艺术的态度也很宽容。
就在本次展览闭幕的前一天,也就是昨天下午,美术馆的保安员收到了一位老人的题字,这位姓李的老人在一张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别开生面,不可少见多怪,但愿多见少怪。”
近半观众初识当代艺术
对于此次展览的参观者来讲,行为艺术、观念摄影,在当代艺术边缘化的新疆,当代艺术第一次以大规模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民众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度还是让策展方小吃惊了一把。
受访人中,53.4\%通过平面媒体、网络等对当代艺术已有初步认知,这表明接近半数的观众在观看艺术展时,是与当代艺术的初次会面。
市9中美术老师王翥一直在关注新疆的当代艺术发展,他是带着自己的学生来的,在观展时,他谈起了自己对当代艺术的认知,“艺术就是个体的感受。我是艺术家,我的作品就是艺术。别人的作品与我无关。”
同时,在受访人中,有42.5\%的观者对于当代艺术表示很喜欢,并认为此展览很有意思。85.4\%的观者表示很想去看诸如“宋庄”、798之类的艺术聚集地,这表明观众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度已经逐渐提高。
观者看不懂态度却很宽容
当代艺术展,在内地很多城市开展都曾引起过争议,在乌鲁木齐,市民同样存有异议。但统计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民对当代艺术还是比较宽容的。在受访观众中,46.3\%的观者表示“看不懂,但感觉还行”。
对于当代艺术中各种表现形式,48\%的观者认为和传统摄影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而认为“不知道艺术家要表达什么,作品理解起来费劲”的观众比例同样占48\%;对于行为艺术,受访的乌市市民给出了成熟的艺术鉴赏情趣,54.6\%的受访人表示“能接受一些做得更好的行为艺术作品”。
对于当代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观众表现出超过艺术展主办方预想的接受能力和艺术包容态度。新疆当代影像展策展人之一郭珍明讲,本次影像展的现实意义在于让社会看到新疆当代艺术的存在,对于新疆的当代艺术来说,“目前最需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宽容。”
有意收藏者只占近一成半
关注是一回事,收藏则是另一回事。进行个人收藏首要的前提就是你要喜欢,而且了解藏品的价值所在。
可以收藏的当代艺术,油画、雕塑、图片是目前最主流的收藏对象,而录影艺术也日渐受到关注。对于策展方提出的“对此次参展作品是否有收藏欲望”,47.7\%的受访观众表示“没有”,但也有1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有收藏意愿。
作为一个收藏者(投资者),要了解藏品所属艺术领域的基本情况,方可做到战略正确。而透过此次展览,当代艺术在新疆才刚刚向公众打开一扇窗户,市民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还很低,还谈不上喜爱、收藏。
受访者们的选择,恰恰体现了这个情况,但毕竟人们已经开始正视当代艺术,相信随着了解的加深,愿意收藏当代艺术作品的人会慢慢增加。
采访手记
是突破更是希望
今天(5月22日),首届新疆当代影像展,就要完满落幕了。
此次展出中,共有18位新疆本土当代艺术家和8位在北京的新疆籍艺术家参加,观念摄影作品、录像作品、行为摄影、影像装置、现场行为、实验音乐等先锋、前卫的当代艺术,给首府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新疆的当代艺术,终于从一直处于的地下、半地下状态,正式走向公众视野。这令参展的当代艺术家们和观众感到欣慰。
首届新疆当代影像展,既是新疆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突破,更是新的起点和希望。
在北京的新疆籍艺术家包治国说,这次展出传递了一个利好的信号,不光是新疆当代艺术家已经有所行动,民众的文化需求同样也更加多元化。
同样,在接受调查的观众中,48\%的观者认为和传统摄影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有更多的民众对新疆当代艺术表现出了良好的认知和宽容,但是更多的人在观看影像展时,表示看不懂。对于策展方提出的有否收藏欲望,47.7\%的受访观众表示“没有”收藏意向。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代艺术作品不被收藏,创作——收藏——再创作的链条就会断裂,由此来看,新疆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