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当代艺术这次人气、市场急剧下降的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我觉得有偏颇,其实,金融危机只是由头,当代艺术下跌的主因还是当代艺术市场内部问题造成的。
首先,从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当代艺术价格补涨、上涨太快、太多了,不少艺术家的作品翻几倍,甚至上百倍,有涨必有跌,这是市场的铁律。但是急跌得太凶,也反映当代艺术板块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其一,当代艺术话语权依然在海外而不在内地。
我们都知道,当代艺术市场发动于2006年春季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从此一石激起前层浪,当时许多作品来自海外人士,购买者也大多数是海外人士。在此带动下,各地拍卖风起云涌聚集这个版块,但是风向标还是那次上了纽约苏富比春拍的艺术家作品。在海外与内地的联动下,和风向标作品风格相关的艺术家得到追捧,内地乃至世界各地画廊、艺术机构蜂拥而至。追求短期的市场需求,成为这波行情的首要刺激因素,因此盲目是必然的。
就在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之时,海外人士出货的行为开始显露,拍卖行等市场充斥着那些价格高的作品,在市场依然充满想象空间的情况下,不少不了解内情的内地和海外人士开始接货,终于在价格不断高企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当代艺术迅速进入快速的下降通道。不少画廊和艺术机构因不少作品套牢在手中,而严重缺乏现金。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市场火暴的推动者在海外,内地的人士只是跟风。尽管在这期间,一些艺术机构也在推出一些所谓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但无论影响还是市场,都过于微小。
其二、成也市场、败也市场,当代艺术严重缺乏严谨而专业的分工,谁说了都算,也就意味着谁说了都不算。
当代艺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令人咋舌的市场价格。市场成为决定当代艺术走向的主导力量,许多艺术家画画盯着市场取向,作为艺术家作品的裁判者—— 一些评论家和策展人远离中立的学术评判和艺术价值的取向,也以市场为导向,充当价格的吹鼓手,当代艺术市场充斥着各类诸葛亮。在大家都以市场为导向的情况下,中立的学术评判权威的缺席,导致当代艺术版块群魔乱舞、鱼目混珠式的繁荣,人们攀比的不是艺术好坏,而是市场价格。
许多没待在一级市场培育充分的作品,便匆匆地拿到二级市场拍卖场里,价格作局时有出现,使一些人对市场产生了信任危机。
在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媒体、画廊、拍卖公司等当代艺术各个角色时有缺位和越位的情况下。当代艺术的学术和市场基础都还处在不稳固之中,要想健康发展谈何容易。
其三、把握话语权、各司其职,迎接当代艺术新高潮
由于话语权的旁落,许多为海外人士喜爱的作品充斥在内地市场时,包括很多专业人士在内的人发出了对当代艺术看不懂甚至反感的嘘叹,我想不得不反省我们的当代艺术作品到底有多少是为我们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因此,当代艺术要再度崛起,创作出既能满足中国人喜爱又能获得外国人认可的作品,可能更能拓宽当代艺术的发展空间,而不只是眼里只有海外人士。我想这不单是作品能有持久生命力的事情,还是一个国家文化话语权的问题。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世界文化思潮的深刻把握才能达到的。当代艺术只有把话语权拿到自己的手中,培育出更多为大多数人所热爱的艺术家来。因为美是相通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审美上还是有很多一致点,例如梵高、莫奈、马蒂斯等等,都是为中西方大多数人所喜爱的艺术家。
当然,有了好的作品,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环境里显然不够,还需要当代艺术圈各专业人士,各司其职,以专业的素质做培育、做推广,最后交给市场来检验,让市场来挑选。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