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宣传海报
对于全球来讲,2009年都是不平常的一年。爆发于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了各地区的诸多领域。这是正在火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温度骤降,画廊、经纪人、批评家、艺术家等等也意识到了这股“寒潮”的严峻。这股“寒潮”将持续多久?或许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在不明前路之时,我们如何前行?要做大量工作,更要努力重建对未来信心和敢于向前的信念。
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历史的检验,而要用具体的行动来创造历史。在金融危机的全面影响下,这就是在黄桷坪的画廊、媒体、艺术家、批评家之间的默契和共识。在这种默契与共识下,任何一方的倡议都会形成一股核心力量,将大家凝聚起来。于是,“我们”又一次被赋予了特别意义。
鉴于此,艺术数据网执行主编王小箭先生在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倡议下,愿意以网站名义组织《“我们”艺术展ll》,并邀请第一次“我们”艺术展策划小组的三名成员:张乃麒、耿纪朋、田萌组成此次展览策展小组。由于这次展览的征稿对象已扩大到黄漂艺术家,参展人数达156人之多,经多方商议决定更名为《我们2009——黄桷坪年度艺术展》。
第一次“我们”展是在2005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新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后举办的。这不仅是学院规模扩大的表现,也是学院在教学与产业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当时,不少人对四川美术学院社会上的影响力表示担忧。的确,对于入驻第一届学生来说,新校区确实显得有些荒凉,且难以感受四川美院的艺术氛围和教学传统。为此,耿纪朋、田萌、张乃麒、彭博、曾滟媛、谢敏敏六位在读学生发起并策划“我们”艺术展,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使学院的传统传递到新校区。
第一次“我们”展就得到了艺术数据网(www.art-here.net)的大力支持,当时网站正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网站在不断健全中西美术史数据库健身的同时,不断强化对现当代艺术活动的介入,这次《我们2009——黄桷坪年度艺术展》是最大规模的一次介入,这一展览不但得到艺术家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涂鸦街”(杂志)、涂鸦街画廊、独立映像空间、大印图片社、新校区美术馆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艺术数据网还及时开辟论坛,及时公布展览信息和送选、入选作品,利用网络传媒优势,对展览进行宣传和预热。
四川美院传统不仅存在于学院内,也存在于学院外。在艺术界,无论是书面语“四川美院”还是江湖说法“川帮”,无疑都意在肯定这个有形或无形群体的凝聚力。2005年以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所在街道——作为重点的创意文化项目,同时也吸引了社会资本,从而带动了黄桷坪工作室区的开发、画廊开设以及媒体的创办,尤其涂鸦一条街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变化一时间引起了艺术界的激烈争论,争论的核心则是生态的改变是否毁掉四川美院好的传统?争论的结论需要时间来验证。
我们2009——黄桷坪年度艺术展
主 办:艺术数据网
特邀批评:王林
策展小组:张乃麒、田萌、耿纪鹏
展务助理:陈军、梁丽春、陈建龙、宋康
协办单位:涂鸦街画廊、108艺术空间、独立影像空间
展览地点:涂鸦街画廊、108艺术空间、 独立影像空间、 大印图片影像空间学生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新校区)
展览时间: 2009年5月16日——5月30日
开幕酒会:2009年5月15日下午7:30
开幕酒会地点:独立影像空间
媒体支持Media Sponsors:
平面:《艺术时代》、《艺术出口》、《艺术经典》、《涂鸦街》(排名不分先后)
网络:今日艺术网、99艺术网、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卓克艺术网、中国当代艺术网、艺术数据网(排名不分先后)
设 计:徐元园
相关链接 http://art-here.net/bbs/forumdisplay.php?fid=12
参展珍藏海报
人名海报
向黄桷坪致敬
《“我们”艺术展》是张乃麒、田萌、耿纪朋、彭博在05级进校不久策划的一个展览,也是川美新校区启用后的第一个展览。现在05级就要毕了,这个年级的油画系同学王搏峰找到我,希望艺术数据网能够主办一个类似“我们”展的展览。我想那就干脆延续这个展览的模式与名称算了,正好耿纪朋、田萌、张乃麒三位同学在读书期间都曾担任过艺术数据网的学生总负责人,争取把这个展览逐渐打造成一个艺术数据网的品牌展,为在网站工作的美术学系同学提供一个新的实践平台。
当然,一成不变地照搬上次“我们”展的模式是没有必要,也不现实。这次展览包括了上次没有的黄漂艺术家,也就是说“我们”的内涵变化了,从只包含学生,这次变为川美师生+黄漂艺术家。此外还从从免费展变成了收费展,因为黄桷坪都是收费场地,所有人的参展意向又都指向这片土地,不论是生活在这里的黄漂艺术家还是发起这次展览的同学。
曾经有个美术学系女生,到报社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写黄漂现象,结果我在她的文章中也成了某种意义的黄漂。的确,在黄桷坪,老师、学生、黄漂之间是没有明确界线的。学生读书的时候就和老师成为朋友,毕业后当黄漂,还是老师的朋友,照样在一起吃饭喝酒,一些黄漂干脆就是租住美院宿舍的住房,老师在校外租工作室也经常是和学生、黄漂混在在一起。黄桷坪就是这样一种“我们”,而这个“我们”并不排他,正因如此,很多外地学生毕业后留在黄桷坪不走,自愿加入黄漂的行列,甚至外国人也加入了黄漂的行列。
第一次“我们”展是在第一届本科生入住新校区的时候,这一次是整个川美都要搬过去的时候,两次展览都是希望把黄桷坪文化带到新校区,在那里发扬光大。也许可以这样说,这个展览是一次集体向黄桷坪致敬,无论去留都怀着对这块土地的亲情与敬意。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