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作品
一直有一种声音在批判,“中国当代艺术的审定标准在西方”,从国外艺术大展的参与方式,到炒至天价的收藏体系,甚至是艺术价值审定,都是来自西方的角度。高名潞策划的这个展览,使得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更加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
“意派”不仅仅是一段从新的角度呈现的历史,也是展示具有未来精神的前瞻性的艺术展。“意派——世纪思维”试图促进国内外艺术界对未来艺术提出建设性和前瞻性思考。
一直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声。日前,“意派——世纪思维”大型当代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举行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八十位艺术家,携二百余件作品参加了本次展览,作品囊括了绘画、雕塑、装置、建筑、影像等不同媒介。蔡国强、徐冰、谷文达、黄永砯、张洹等近80位艺术家用200余件作品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这30年来发展中的本土色彩。
策展人高名潞称,“意派”一词起源于2007年他策划的“意派:中国‘抽象’三十年”展,他希望以此来替代“抽象艺术”这个西方的艺术概念,进而概括整个中国艺术30年来呈现的本土特色。展览将持续至6月22日。
视觉与理论文本的结合使得学术性成为这次展览的主要亮点。今年是当代艺术市场很脆弱的一年,当代艺术也在经济环境中进入转折期。今日美术馆在这时主办这样一个以学术性为主的大型展览,将推动当代艺术向学术积累阶段转型。
“意派”的主导思想就是“反再现”的创作理论,讲得通俗一些,就是“抽象艺术”。“再现”这个20世纪西方艺术原理已经禁锢了中国艺术一个世纪,今天仍然是束缚中国当代艺术家创造力的主要障碍。“再现”不是中国的传统,东方的传统是“意在言外”与“意在象外”。而“意在言外”也是一些西方思想家所憧憬的境界。所以,“意派”的目标就是建树一种超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观念主义的新思维,因为这些“主义”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再现”基本原理之上的创作观念。
除了“意派”理论,此次展览最吸引人的就是策展人高名潞,作为资深的艺术批评家与策展人,高名潞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举足轻重。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高名潞的海外背景又使得他的学术理论有一种全球化视野,他先后主持了“85新潮美术大型幻灯展”,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等影响深远的展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高名潞是天津人,所以他在天津的当代艺术圈内有着不俗的人脉与口碑。
正因为如此,这个展览不同于一般的当代艺术展,鲜明的主题,独树一帜的理论,最著名的策展人与艺术家,无疑让这个展览成为今年国内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展览之一。
对于展览的主题,也有艺术家认为如果从“抽象艺术”这样的西方定义来看,也不是“意派”所展示的艺术风格和流派。高名潞所提出的意派,更多是针对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在30年来所发生的整体现象的概括。他在比较西方的抽象艺术和其他各类艺术的时候,感觉到中国现代艺术的走向显然并不是紧随于西方艺术主流方式。而是有自己的文化源泉和历史源泉,所以提出“意派”。
在中国的艺术中,始终具有这种既当代,又具有古代美学精神的叙事艺术。但是,“意派”更关注新的探索和新的方向。所以,老一代艺术家的新作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成为这次展览的重点。也有艺术家认为,“意派”是一种表现社会声音、哲学思考和艺术批评的自由方法,它将打破美学和社会的分离。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艺术家创作了一批具有“意派”特点的作品并发表了有关宣言和陈述。总结和展示他们的思想和创作成果,梳理出一个内在发展逻辑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一些年轻艺术家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发展和探索。自此,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标准也从原先的“由西方策展人与批评家制定”走向了本土化,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很完美的衔接。
布置在今日美术馆广场上的梁绍基作品《沉钟》,提前让观众进入到展览所传达的意境中。展厅内展示了秦玉芬用铁丝制作的《被禁锢的铁丝网》、徐冰用草“堆出”的《背后的故事2》等装置作品,谷文达、黄永砯、张洹的作品也让观众印象深刻。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