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美09届本科生毕业作品
从中央美院看完毕业展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叹,好像也没什么让人激动的东西。的确,这个年头,美术学院毕业展越来越像艺博会,里面什么都有,成熟的作品风格打包了成捆卖。商家扎堆去赶集,图的是本科毕业生新手画贱,喜欢的三五千买回家挂着,都是费尽心机的处女之作,说不定过几年艺术家成名作品升值,毕业创作肯定最值钱。
这种场面好像让人感动,又好像让人不安。感动的是,美术学院的成果终于被社会接受了,我们毕业生终于可以用卖作品来证明自己不是无业游民了;不安的是,这种卖艺生涯可以持续多久?明年有同样多的毕业生,作品比我们更完整、价钱更低。说实话,形式的翻新不就是斗谁比谁更狠更绝吗,在源源不断的新手面前,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历史的一颗小棋子。退一步说,即使毕业展成功了,画价上去了,三五年间混成著名青年艺术家了,这样的好日子能持续多久?以油画为例,画价迅速飙升,到了十万以上级别,大家就买不起了,只有少数炒家在托市,到拍卖会上举牌造成画价持续上涨的假象,等着不知情的买家入套;艺术家看似身价百倍,但有价无市,实际上被社会搁置起来,艺术和人生一起完蛋。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艺术越来越短命,年轻的艺术家自我包装起来,就像一款手机的最新型号一样推向市场。在一阵热卖之后开始滞销,然后惨遭淘汰,黯然退场。大家隐隐感受到,既然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那就趁畅销之时多捞一笔是一笔吧!
于是揣摩观众心理成了艺术家创作的第一要务。于是宣传策略成了成功的必要条件。毕业展之后在哪个画廊办个展、在哪个杂志上登封面、在哪个拍卖会上以什么样的价位留下拍卖记录、要见哪些藏家哪些批评家策展人……这些都对年轻艺术家迅速走红并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利润有重要作用。这些,好像在10年前都是时尚圈的事,10年后作为艺术圈同样适用。(当然,广美的学生们还远远没有学会这些,广东的艺术氛围和市场化程度也远没有达到支持艺术商业化的地步。
但是,好像我们理解的艺术,呃,好像要比这些沾满了钞票味道的东西要高出那么一点点吧?公众对于商品的期待和对艺术品的期待毕竟有所不同。
画商们尽管可以像对待市场上待宰的鸡鸭那样看待我们的作品,但我们深知,艺术生来高贵。自由和人性的尊严是艺术品和普通商品的本质不同。艺术可以流行,可以艳俗,可以很黄很暴力,但不能丧失独立思考精神,不能出卖自己的尊严去讨好观众。否则,观众也会视你为两岁儿童手里的塑料玩具,一时新奇抓一下,玩腻了就随手扔掉。
独立思考不能填饱肚子,尊严也不能当作谋生的饭碗。因此不管原意如何,美术学院注定培养出了一代商品化的艺术家。这些人将深入了解市场动向,把握时代商机,将最流行、最时尚的作品带给大众,娱乐大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用自己的劳动谋得自己的口粮。劳动光荣,商品化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但这种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艺术注定是创造力萎缩型的,因为这样的活动容易忽视创造带来的潜在深远影响。他们往往以“克隆”、“仿造”等山寨文化为精神支柱,无情地剿灭不能带来利润的原创艺术。
创造力的衰竭不是美术学院的错。
在强势的市场导向面前,美术学院高举着的“创造精神”大旗简直不堪一击。谁不想过上年纪轻轻就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生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夜暴富的传说比教授在课堂上的说教容易记住一千倍。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