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观点集萃 工笔画的装饰性“陷阱”

来源:文化传播网 2009-06-04

  工笔画的装饰性“陷阱”

 

  郎绍君在《当代工笔画十题》(《中国花鸟画》2009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装饰性,是工笔画的一大特点。作为形式与表现的需要,装饰能强化结构的有序性、形象的风格特征、色彩的节律化,使整个作品富于音乐感。传统工笔画,讲究装饰,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装饰也有法有度,要以突出主题、增加艺术魅力为鹄的。当下一些作品,装饰过度,无法,要么过繁,要么过板,要么畸形,要么花而碎。它们给予观者的不是愉悦,而是视觉疲劳!这是当代工笔画的重症。任何一种艺术手段都是双刃剑——既能消除非艺术因素,也能砍掉艺术因素。装饰也不例外。装饰可以赋予作品以光彩和诗意,但也可以成为陷阱。重要的是,装饰产生了什么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益的,还是无益的。

 

  当代艺术应有价值尺度

 

  何桂彦在《中国当代艺术有自身的价值尺度吗?》(《当代美术家》2009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当代艺术意义生效的差异直接就体现于价值尺度的差异之中。所谓的其他标准,也就是说除了以社会学叙事的价值尺度外,还存在一些亟待建立的新标准。同时,由于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于特定的艺术史情景中,因此,唯有将它们还原于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完全得以彰显。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尺度不应该是单一的,相反应是多元的,唯有价值尺度的多元化,才能真正推动当代艺术向前发展。但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一种主导性的价值尺度。当然,这种价值尺度的建立并不以作品的形式、风格表达作为先决条件,相反,它侧重于对作品文化诉求的考量,即当代艺术要贴近现实、直面现实、反思现实、批判现实,其核心的目的仍然是希望立足于人性、人本、人文为基石的文化传统,真正的实现个体的自由。从某种角度上讲,何为当代的问题,也就是艺术家如何面对当代现实的问题,毕竟,当代艺术的文化诉求最终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的拷问,对自我的拷问,对人性的拷问。

 

  “润例”主动权缘何丧失

 

  王宇雯在《艺术家缘何丧失了“润例”主动权》(《艺术市场》2009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我们在对其变化进行考量时,会发现反映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各个因素层出不穷,变幻莫测,而曾经风靡于书画家之中的润例这种形式却被人们逐渐遗忘。拍卖价格、市场成交率、艺术评论、市场关注度等都是对书画艺术家创作价值的提升。在如此的信息冲击下,书画艺术家往往显得有些被动,很多人创作作品也将市场的“流行”和“喜好”作为创作动机之一,跟随着市场的“需要”,被牵着鼻子走。而他们对作品价格的公布不是直接而主动的,而是等待着市场的检验与肯定。所以润例这种形式,也就逐渐退出了当代艺术市场。纵观当代艺术市场,创作传统水墨的书画家中的一部分还保持着润例的公布,以油画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则更加倾向于市场操作,等待着市场的“检验”与“发现”。需要我们深思的是,在艺术市场整体上“炒家收手,藏家进藏”的时代,艺术家积极地去占取市场主动,定会唤起遭到恶劣市场环境和艺术价值低下双重打击的购买力信心,待泡沫殆尽后,真正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被市场认可和体现时,艺术家会在崭新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里,拿回属于自己的当代“润例”。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