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现场
99艺术网2009年6月21日快讯(记者刘丹放):20日晚8点,一场名为“RE-中国当代艺术还有“独立电影”------2009首届独立电影放映祭:西安独立影像展映”的电影盛会在成都廊桥当代艺术机构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几位电影导演悉数到场。开幕首场播放的电影名为《大水》,主要讲述三门峡大坝的一些发人深省的故事。
该电影展由成都廊桥当代艺术机构艺术总监赵欢女士和电影导演王杨先生共同策划完成。几位参展艺术家均来自西安。六位导演用深刻与敏锐的角度、朴实的思考、有份量的叙事结构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他们用真实的人与事,真实的镜头,真实的自我诠释着他们独立与自由的精神状态和纯真的心理诉求。
几部记录片不会让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也没有奢望这样的活动能唤醒什么。但是有理由相信,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真相能让有良知的人或人群,产生非凡的人文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人本能的自我体现与实现,是任何客体与外力都不能撼动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通过本次活动,让大家对记录片中表现出来的现象或真相,有更纯粹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依然保持真诚的自我状态,仅此而已!
虽然电影展开幕的时间是晚上8点钟,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影爱好者们的到来。整个电影播放区内的观众非常多,基本上是满座状态。电影播放时间90分钟,到最后结束已经快接近晚上10点,虽然时间很晚了,但是观众们依然坚持下来了。并且在最后和导演董均的交流中还非常踊跃的提问发言。这让我们看到成都的电影爱好者和独立电影在成都的市民中间已经非常广泛的被关注开来,虽然还不是特别普及,但从这样的苗头来看,独立电影在成都发展壮大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
现场《大水》播放
影片:《大水》
导演:董 钧
放映时间:2009年6月28日(周日)15:00
放映地点: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
《大水》影片介绍:
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次制定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治理黄河成了新中国建设的重点,也成为政绩考核的亮点。当时中国政府邀请苏联专家为治理黄河拟订计划轮廓,特别是在黄河下游兴建水利工程的计划。1957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始筹建施工设备,陕州也因此改建制为三门峡市。三门峡工程失败的直接结果,是对黄河河流生态、特别是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黄河三门峡至潼关的淤积泥沙至今没有解决;关中平原50多万亩农田的盐碱化;水库淹没了大量农田;水库毁掉了文化发祥地的珍贵文化古迹 ;黄河航运中断;30万移民的生活未能安置好,许多移民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门峡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高坝当低坝用,工程本身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电机改装能力只有原来1/5,发电目标没有达到;高坝低用,防洪目标无法实现;两次改建增加的费用,以及增加的常年运行费用等。据最保守估计,这些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三门峡工程的总造价,当时又是所谓年自然灾害,如果把三门峡工程的投资用于救灾,中国至少可以减少上千万非正常死亡人数。
电影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禹庙\渡口\新豫村\一座消失的古城\民间诗人\三门峡大坝\治水,是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政绩体现,更是他们的理想。
《大水》的导演董均
导演阐述:
每个人的梦想与希望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群人,他们的梦想却无奈的一样,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园和故土。因为中国的第一个水利工程,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牺牲了自己,保障了国家和其他人民的利益。时过境迁,如今他们大都已经步入老年,四十年的流亡生活和数次的搬家与重建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贫困,曾经关中地区最富饶的土地已经随着生态的恶化洪灾不断,而国家下拨的救灾款迟迟得不到基层的落实。
在这四十年里,他们自迁自建,用自己的双手重建自己的家园,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同时却也为现实的残酷而心力交瘁。我们没有选择长江三峡和周边的生存环境是因为那里只是事物的前端,国际舆论早已给与了强烈的关注,而作为中国第一座水坝的三门峡早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更关切到那些曾经勇于献身的卑微的人民们,因此我们选择了受灾最为严重的渭南地区作为突破口,地毯式的为他们造像,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长卷井市生活。
大水作为影片的名子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拍摄到了纪念中国第一个治水英雄大禹的大禹庙、依水而生的渡口、吊桩种地的新豫村、因水而消失的古城潼关、和水结下恩怨的民间诗人马健文、中国第一座水坝三门峡。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像符号贯穿在整个影片的叙述之中,形成了内在的隐喻与象征,希望水最终超越它自身上达到一种哲学与生命上的思考,产生一些触动,我想这便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董钧简历:
生于中国西安
200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同年创办非赢利性艺术空间“六合艺术公社”
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同年留校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
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西安当代艺术、独立影像的创作与推广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