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城艺术车间
在北京,从一个破落衰败的工厂到举世瞩目的艺术区,798创造了一个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神话;在西安,同样一个没落的纺织工厂,艺术家们的乌托邦正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
位于西安东郊纺织城西街238号的纺织城艺术车间,建于1953年,后由于西部纺织业的衰落,以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纺织业休戚相关的纺织城开始衰落,慢慢变成了废旧厂房,上万平方米的车间被闲置,厂房的外部环境也因为长期废弃杂草丛生。
如今,这些旧车间聚集了一大批特殊的年轻人,他们中有全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还有油画家、雕塑家、行为艺术家、摄影家、音乐人……他们在这里探讨艺术的或者非艺术的话题,让废旧的纺织车间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生命气息。有人惊呼,西安的“798”出现了。更有人提出,西安应该有自己的“798”,而不仅仅是北京“798”的翻版。
都说艺术家是不羁的、是放纵的,但在记者看来现在的艺术家已经逐渐融入了现在这个社会,他们懂得思考,懂得从网络中汲取知识,在后现代中找寻新的艺术。记者采访之际,偶遇艺术工厂举办“特色+起色”展。展厅设在一个改造后的车间里,上世纪50年代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屋顶高,光线足,与以往艺术家改造通常选择将其内部涂白的设计不同,纺织厂的艺术家们将车间内全部打磨至裸露状态,更淳朴自然。邀请函正反两面分别用黑色和黄色打底,使用汉语拼音别致的在题目下标注陕西方言“特色”、“起色”的读音“téisèi”、“qi sèi”。据策展人岳路平介绍,之所以选择用拼音刻意标注方言读音,是考虑到在西安这样大的语言环境下,需要放大本土特色,如果将汉语拼音改成英文的翻译,意义就较为狭窄,就不能突出我们西安的本土艺术,很显然拒绝复制已经成为西安“798”艺术家们的一个普遍共识。
纺织城艺术车间作品
作品注重特色
“特色”和“起色”是此次展览的两个构成部分,“特色”展的作品主要采集于纺织城艺术区的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起色”展的作品则主要采集于西安美术学院常规毕业展之外的一个小型联展。记者在展览会场看到,来自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大多想法突出,取材来自网络及针对社会问题进行创作,而美院的作品基本功强,色彩种类运用多。
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11月艺术区正式对外开放,已经陆续举办过多场作品展。仅2009年就举办了“么麻达—刘冰作品巡展”、“OUTLOOK—景色,INLOOK—内力”及“万丈—苏丹彧个展”,为艺术工厂的艺术家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更为西安的艺术发展铺开一条道路。而在2008年10月举办的“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展,无疑是艺术工厂中的重头戏,回顾的范围锁定在1999—2008这十年间,视角放在本土的当代艺术在内与外寻求的平衡上,参展的艺术家均为在艺术工厂进行创作的,展出的作品更是涵盖了我们能想象到的所有领域。到今天,展览已经过去近一年的时间,可当初展览的文献墙依然留在展览厅中,展示着十年间西安艺术氛围的改变。
艺术车间的“80后”
80后艺术家高昊说,梦想的实现就像结婚过日子,激情澎湃过后艺术家们也得平平淡淡面临算账的问题。据记者了解,目前在艺术区居住创作的大多为80后的年轻人,他们中大部分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也不乏其他地域的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就目前来看,他们仍处于没有产出的“啃老”阶段,虽然艺术区中有较为专业的艺术机构,也有赞助商来支持展览,但从艺术区开放两年以来,还是有不少艺术家支撑不下来而选择离开。随着物价的上涨,艺术工厂的房租也“与时俱进”,由最初的每平方米4元,现在已涨至每平方6.5元,最高的甚至达到8元。问及高昊对以后有没有打算,他说准备就这么画下去。记者进一步求证,“万一两年后还是同现在一样会不会选择放弃?”高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说:“应该没有那么背吧?”
始终坐在一旁的岳路平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艺术生命的延续其实不是只有依靠商业运作来完成的,他举例说曾经因为一个展览所做的作品而获得了更多参展的机会,“虽然这些展览只提供材料费,但我通过多个展览所积累的经验,令我并不是一无所有。”他认为,只要艺术家坚持,艺术生命将生生不息。
西安“798”的未来
从印染厂到“艺术车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文化产业,一印的变迁并不是一种偶然。年轻的艺术家和年老的工人,在同一块地方生产,但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圈子里。两个世界怎样共存,艺术的生命怎样才能更为长久?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西安的“798”,纷至沓来都想一睹为快,赞扬的声音自不必说,也有人认为这里“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岳路平认为现在艺术工厂缓慢发展并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可以将西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时尚艺术更好的结合,另一方面,在艺术区进行创作的美院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安静的创作环境,艺术工厂的自然形成、发展非常难得,也非常脆弱。若来参观的人多了,人气旺发展快的同时,势必会带来治安等方面费用的增加,这些费用无疑会直接摊派在艺术家身上,而费用的不断上涨,是否会迫使一些经济拮据的年轻的艺术家关闭工作室?”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著名学者、评论家彭德在纺织城当代艺术十年回顾时曾说过:“比较看好非主流地区的艺术现象,比较看好西安当代艺术的未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本土特点和具体文物可供我们借鉴,而是它有一种氛围,西安有自己的特点”。
的确西安的艺术有着它特有的特点,在采访过程当中,西安“798”也给记者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但这些艺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也许有一天纺织城艺术区会成为西安艺术的代表,西安城市文化的窗口,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北京798艺术区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