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提倡一种全面的现实主义

来源:文化传播网 作者:王春辰 2009-06-25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多不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强调的更多是社会性、人性甚至政治性。这实际上是“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一种艺术观念转换,置换为一种“现实精神”。今天要提倡一种真实地面对自我的内心镜像、面对自己独立审视世界的现实主义。如果有这样的现实主义,一定是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观念的现实主义。对于中国,今天的现实主义不是绘画主义的现实主义,而是拥抱世界的综合艺术的全面现实主义,是跨越艺术类别界限的现实主义。在中国,特别要强调是打破绘画拜物主义的写实主义,把现实主义只当做眼睛看到的现实。

 

  反对机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当我们换位去看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我们对它们的期待是希望和中国的不一样;同样,世界看我们,也不是希望看到某种普遍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对本地化感觉和全局驾驭能力的要求更加强烈,这并不涉及新殖民主义或西方的目光,因为中国今天应该具有的是坦荡的目光,是对自我真正审视的目光,它只立足于自我,不是立足于任何外来的所谓影响。

 

  今天讨论一种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主义,就要有别于中国近几十年曾经有过的那种政治化现实主义,那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体现,是以消除个人特征为前提条件的;而今天,如果提倡一种有意义的现实主义,就要深刻反省需要什么样的现实主义,否则,很容易落入写实主义的限定中,又以为是新的写实主义。

 

  如果我们把现实主义局限于具象地、写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画几个场景、去乡间写生画几个农民,就认为是现实主义,实际上背离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立场价值,看不到艺术家的个人态度。现实主义不能变成一边倒,一种面貌,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健康的当代艺术,艺术家在中国的今天更应该是一种观念的坚定实践者,但其品格绝不是流于时弊、投一般时尚的所好。

 

  带着问题意识的现实主义

 

  所谓“问题域中的现实主义”,是对中国当前的那些虚假艺术的反拨。那些真正需要进入到问题域的话题,为什么就不能成为艺术的表达和思考呢?当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进行着精神分析批判、女性主义批判、解构主义批判、性别问题批判、后殖民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等时,中国的当代艺术该怎么办?

 

  中国的艺术家如此之多,但真正具有时代个性与精神的并不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单纯从艺术本身去判断它,永远得不出有见地的看法和角度。艺术家是否能够从一种真正的现实主义去看问题,也就是带着问题意识的现实主义去看待中国当前的问题,才显示出艺术的个性和艺术家的品质。这不是苛求,而是对于中国语境中的真正艺术的要求。所以,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就是要看这种艺术是否改变了对艺术的习惯型认识,是否承认对生活的介入与关注,是否承认当代艺术对问题的关注。艺术越是如此丰富,对人们艺术观念的认识就越大,就越具有难度。中国今天所出现的多元状况并不是一种口实,将无意义的形式技术看成艺术的目的;所谓的现实态度,是要在艺术之中贯穿艺术家的社会理解、艺术变革理解,特别是作为一种时代要求的中国艺术,就更需要直面中国现实的现实主义态度。

 

  问题域中的现实主义也是要真实地对待自我,将扩大了的艺术功能充分施展开来。正如有的艺术家说,当感到绘画不能传达自己的内在情绪或思绪时,就可能表现为行为,或综合装置;当绘画来得隔膜时,就径直以影像来传达视觉的力量;当平面持续软弱时,就转向立体的呈现,进入到现场的身体经验空间中。对于那些十几年画着大头像、小头像或者政治符号的作品,无论如何生动、逼真,都不是问题域中的现实主义。因为没有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画家们已经消除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更不用说具有批判能力了。重提中国的现实主义精神,就是要求艺术家施展自己的艺术智慧,让艺术具有力量去打动人、去思考学理之中的深度问题。

 

  今天,艺术家需要的是一种全面的现实主义,是关注现实、关注自我、能够驾驭多种艺术媒介的艺术,这里的关注现实其实包含了关注艺术历史本身的现实、关注自我心理感应的现实,因为当代艺术的观念已经确立起了很多的艺术领域,比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的艺术现实。这样的现实主义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种内容主张或创作方法,而是一种艺术态度,它最后要转化成不同的艺术表现。当代艺术是探索问题的一种观念艺术,其观念必然是深入到现实中的,是人类智力的一种视觉诉求,而不仅仅是感官视觉。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