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艺术品如何向国际市场迈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2009-07-21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古董继续在国际市场走红的同时,以中国油画为主导的当代艺术品也在国际上风生水起。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相一致,中国艺术品的国际效益日益显现,这些国际效益也提升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地位,用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强大的软实力。但是,在与国际交往中,其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回避,值得探讨。

 

  以油画、雕塑、影像和水墨等形式的当代艺术国际化问题,随着其在国际市场上走俏而日益受到关注。最大的问题在于艺术话语权的归属性。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一些策展人为满足自己的多元文化构想,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至今已从意识形态到艺术展览体制,从媒体到市场,再到艺术史写作,成功地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支,同时运用资本的力量引导国内资本跟风取得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权。而对于传统中国画和当代水墨,长期被排斥于国际主流展览体制之外,在国际市场方面,难以形成气候。

 

  对此,我们应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来应对之。

 

  一、从塑造民族精神和形象的高度,培养一批国际知名策展人和艺术家,取得走出去的艺术主导权

 

  综观西方艺术的成长史,策展人充当了艺术与观众的桥梁,他的集学术、组织、策划、推广甚至市场等方面的高要求决定其在艺术行业的分量,可以说一个国家策展人的影响力如何直接决定了该国艺术的综合实力。中国开始以国家的身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性大展,到现在差不多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但主动性姿态并未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反而和西方策展人的价值观有趋同态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文化机构缺乏国际文化战略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所选择的策展人基本上是以西方主流文化观点来组织展览。因此,培养和扶持中国有国际影响力的策展人迫在眉睫。有了好的策展人才会有影响力大的展览,而培育出国际知名艺术家是我们走出去的归宿之一。当今,在国际知名的中国籍艺术家基本都是通过融入西方艺术体制和语言而取得成功的,尽管他们的作品中也有东方元素,但大多是迎合西方人口味,甚至阉割中国文化以媚好于西方。因此,走出去迎合还是走出去获得承认是完全两种意义的成功。我们的走出去应该指的是后者。

  二、以国家资本的方式,把握走出去的风向标。

 

  适时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健全艺术市场发展机制,此举的用意在于以市场手段凸显中国艺术品的主体价值观。政府一旦有所动作,国内大型企业、民间商会便会闻风而动,这种巨大的经济合力将会迅速改变目前中国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职责,首先是在国际市场上,以国际性的价格购买表现中国文化主体价值观的作品,推出中国本土艺术大家并使之在国际上发生影响;其次,推出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艺术展览;第三,设立国际艺术大奖,主动选择中外符合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艺术家和作品;第四,发现并推出具有潜质的年轻艺术家,使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三、打造高水准的艺术媒体,发挥走出去的渗透力

 

  舆论环境是走出去的先决条件,也是我们走出去的正面扩音器和负面消音器。以欧美为例,各类艺术期刊杂志及其它出版物,电视和网络共同构建了一个当代艺术媒体系统,它在西方艺术界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实际相当于艺术发展的某种评价体系。

 

  而在中国,这个系统是极为薄弱的,在国际上基本没有话语权,需要加大力量打造一个高水准的舆论平台。参照西方建立国际化艺术媒体的经验:首先,我们需要创立一种或几种国际化的艺术类期刊杂志,通过国际化的运作向世界各国艺术界推广,并使之进入社会、大众阅读层面。其次,建立国际化艺术网站,并以此为平台,构建本土化的艺术评价体制。同时,加强艺术史著作的出版。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