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张连志的野心:古墓行为的终极艺术实践

来源:《钱经》杂志 2009-07-29

  张连志先生的行为艺术缘自他从小的生活经历。那是在张连志小的时候,也恰逢特殊历史时期,家里被抄了,整整一柜子的瓷器全部被砸碎。张连志就在那个时候捡起了一块瓷片,他将抄家时砸碎的瓷瓶全部收集起来,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件行为艺术品——像搭积木一样拼粘了一座金字塔的时候,从此便开始他人生中的行为艺术,这种颠覆性的收藏逻辑注定将伴随他的一生。

 

  之后张连志下海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古董。从1990年开始,张连志将天津闻名的“疙瘩楼”——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故居,创建为登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能吃的博物馆”。其建造过程就是一种当代行为艺术的昭示,其创作意义是当代艺术饱含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所在。这些行为艺术的思想是张连志丰富人生经历智慧体现,是他以中国文化、中国艺术颠覆西方文化、西方艺术的行为艺术。

 

  在常达43年的古董收藏和行为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张连志曾无数次走访乡间,聆听了百岁老人谈古墓被盗、遗失文物的故事,唤起了他对破碎文明保护的热忱。

 

  迄今为止,中国“被盗的古墓”有多少?没有人知道正确的答案。

 

  “人走了,魂还在吗?”应该也没有人能说出正确的答案。

 

 

  “你听过百岁老人谈被盗的古墓吗?”

 

  “你敢一个人走进一座被盗的古墓穴里吗”

  这里不是再讲又一本的《古墓传奇》,而是在告诉你也许是前无古人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这次的主角还是张连志。几个月后,他将只身走访偏远山间、荒村野店,去寻找那些曾经被盗挖的古墓,去探访那些世事洞明的百岁老人,聆听他们知道的关于那些盗挖墓地、陪葬珍品和遗失文物的故事,并亲自深入墓穴,进行一系列“古墓行为”的艺术实践创作。

 

  “我希望在那一座座被盗挖的古墓中,与神、鬼零距离对话,超度死者的灵魂,最终唤起人们保护古墓地、珍惜古代文物的意识。”张连志这样解释自己即将实施的行动。

 

  那么,他将会在墓地中做些什么?他将怎样纪录和再现被盗的古墓?那些古墓里还能发现价值连城的古代文物吗?——但是,这一切的未知,张连志没有立刻给出答案。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此时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吧。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