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段炼:成都双年展两个“不成熟”

来源:段炼的日志 2009-08-13

  七月二十九日下午参加成都双年展的学术研讨会,作了以下发言。文字稿由郑荔录音并整理,此处略有改动,特此致谢。

 

  我事先没有准备,只能就刚才听到的发言以及看到的作品,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尽管我没写文章,但这个简短的发言,我还是要给它一个题目,这就是“展览的叙事与作品的叙事”,两个还不成熟的叙事。

 

  关于“叙事”这个词,前面几位先生已经下了定义,并且皮道坚老师也做了阐释,那么我在这儿就直入正题。

 

  第一个观点,展览的叙事。我要问的是这个展览叙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这个展览,我看到类似于双年展这样一种办展机制,是私人展览与公共展览的结合,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种展览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尽管成都双年展已办了很多次了,但从今天这个展览看,它叙述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这样的展览机制还不成熟。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作品的叙事。关于参展的作品,我看过之后,把这些作品放到一块,不是单个的作品,而是把整个参展作品放到一块,我想问:这个整体叙述了什么?它告诉我们,展品的艺术语言还不成熟,也就是当代艺术的语言还不成熟。

 

  指出以上两个不成熟,可能会得罪策展人,也会得罪参展的艺术家。但我是从事批评写作的人,如果我在这儿只说好话,这些话便是废话。今天上午陈默搞了一个展览就叫《废话》。但是我要说两句我自己认为不算废话的话。

 

  先说第一个观点,为什么说这个展览的机制还不成熟?

 

  刚才陈孝信老师说展品中有些作品是“触目惊心”。按照陈老师的观点,那是非常好的作品。没错,的确有非常好,或者说是比较好的作品。但是我看到的大多数却是平庸的,个别作品非常平庸。平庸到什么地步呢?平庸到简直无法相信这样的作品能够参加这个展览。

 

  昨天看画册的时候,有另外几个艺术批评家,北京来的,还有成都本地的批评家,我们在一块翻画册,我们就议论说:“这个作品怎么能进来?” ,例如那些十分传统的水墨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样平庸的作品怎么能够参展?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展览叙述了类似的展览机制的不成熟?我相信绝不是我们的策展人看走了眼。大家都相信,我们策展人的水平是没得说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作品参展?这就是我们这个展览的机制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呢?有人说这是一个二流的全国美展。全国美展是官办的,是公共展览。而这个双年展是私人展览和公共展览的结合。结合得好不好?结合得不好,这是我的观点,因为有不好的作品参展。

 

  成都双年展办了很多届了,每一届主办方和策展人都要发生一些冲突,而这些冲突并没有解决。从“世纪之门”到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相信当那些非常糟糕的作品出现在这个展览的时候,当策展人在选作品的时候,我可以猜测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哎呀!这些作品我要不要呢?要吧,不要吧。”最后决定还是要了。要了之后让我们一看,大吃一惊,所以我要说,展览机制有问题,这就是私人展览和公共展览的关系没处理好,主办方的个人意志和策展人的艺术理念有冲突。策展人一妥协,那些很差的作品就参展了。希望今后这个问题能够逐渐得到解决。

 

  再说第二个观点,这些作品叙述了什么?它告诉我们的是当代艺术的语言还不成熟。注意:我没有说不成熟,我说的是“还不成熟”,就是说以后会有成熟的可能。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我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在这个展厅里看到很多模仿之作。模仿谁呢?模仿的是前些年在中国走红的里希特,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里希特尽管说是一个大画家,在西方也是公认的大画家,介绍到中国很多年了,当他前两年在北京举办回顾展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批评家写文章说:“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有那么多人去模仿里希特?”然后里希特的展览结束了,我们也以为对里希特的模仿已经过去了。可是今天我们在这个展览会上竟然还看到模仿之作,不是一个、两个艺术家,而是很多艺术家。有些模仿简直就低劣到临摹的程度,另外的则是变着花样模仿。因此,当我说艺术语言还不成熟的时候,我不是说个别现象,而是说这不成熟是具有代表性的。

 

  当1979年“星星画展”和“85时期”的艺术家,他们拿出作品来的时候,我们说:“你们那些作品都是模仿西方的现代主义”。我觉得情有可原,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觉得情有可原。可是十五年二十五过去了,从“85”到现在,我们还在模仿,我只能说这是当代艺术的悲哀。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模仿,而且不仅要模仿,这模仿之作还敢参展。于是我的结论就是:当代艺术的语言还不成熟。我在此又回到展览机制上,艺术语言还不成熟的作品能够参展,也说明私人展览和公共展览的结合有问题。

 

  作出以上两点批评,实在不好意思。

 

  (来源: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71436&do=blog&id=279064)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