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彭德
记者:怎样看待最近北京各大艺术区即将拆迁的事情?背后反映的实质是什么?是利益关系还是艺术生态的文化眼光的短视行为?
彭德:提问本身就是一种回答。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政府的行为尤其重要。没有政府的支持或默许,当代艺术很难生存。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初期突然兴起,到89年初夏突然熄灭,政府的意向起了关键作用。政府的行为从来都是短视的,因为在现行的体制下,官员对未来不承担责任。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中国特别严重。
记者:几大艺术区即将拆迁与国内迁移的艺术生态、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有怎样的关系?
彭德:一方面,艺术区拆迁有助于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凡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容易蜕变为作坊与帮会。我从来不看好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区。艺术家密集的地方,艺术家之间相互感染、相互雷同,彼此抵消,创作蜕变为时尚。另一方面,艺术区朝不保夕,任何黑手都有能力置它于死地,又显示出法制的空缺和当权者眼界与度量的狭小。
记者:国内的艺术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彭德:当代艺术被边缘化的结果。比如圆明园艺术村、宋庄、上苑的艺术家,多数都是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当代艺术家。聚土成山,形成社区。此其一。其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艺术品成了高价商品;经济的震荡和货币贬值使它变成超越黄金的保值货币。其三,中国的富豪大增,开始关注艺术和艺术市场。艺术区随之膨胀。
记者:从早期的“画家村”到“艺术区”,这期间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哪些分水岭式的艺术变迁史?
彭德:早期的画家村从艺术到生活都是反体制的。艺术区则是同体制合谋的。合谋是一个中性词,是好是坏,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请将国内地域艺术区做个描述及对比。
彭德:798是土洋结合的超市,草场地艺术区、环铁艺术区、黑桥艺术区、索家村艺术区是同类作品专卖店,宋庄是连锁作坊,上苑是城乡结合部的摊点,东营是湖南同乡会,莫干山是高级山寨,南京幕府是渡假村,云南创库是巷子太深的地方酒厂,川美坦克库是依托学院的创作特区,西安纺织城艺术区是等待外援的困难户。
记者:“艺术区”是不是原生态的艺术家工作室,“艺术社区”是有商业画廊进驻的地方,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性?
彭德:五十步与一百的区别。画家聚集是耐不住寂寞或不得已的表现。画家成堆的地方,很难产生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记者:如果艺术区一个个拆迁,艺术家怎么办?艺术产业链将会面临哪些调整?
彭德:不知道怎么办的艺术家,让他们改行。艺术会被商业利用或相互利用,但艺术品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商品。“艺术产业链”的提法是反艺术的,至少是反当代艺术的。艺术一旦与产业挂钩,它自身就被异化了。
记者:艺术区拆迁在其他国家有过什么事情发生对艺术史及艺术现状产生过影响?
彭德:20世纪90年代以前,纽约的艺术区在东村。后来经济不景气,东村变成了商业街,画廊迁到了文化氛围较浓的苏荷区。没有永恒的艺术区,只有永恒的艺术。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