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09第五届宋庄艺术节《青年策展人邀请展》展览主题及前言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09-09-03

 

  展览名称:城市索引——数字艺术中国

  策 展 人:王泊乔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城市”就像一块承载了太多的欲望的巨大磁石,吸引更多的人涌入。在接纳了流动人口和外来移民聚集的能量后,城市开始富丽堂皇,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就像是一个暴发户,房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豪华”“艺术”“古典”“欧式”的摆设,但这些摆设跟他本身实际上毫无联系,也许并不搭配。中国的许多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建造了大量的巨型建筑、人造景观、广场,地域差距慢慢缩小了,但由于建筑的同质化,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出差或旅行的人,常常会迷惑自己身在何方。城市在不停的拆和建的过程中,斩断了自己的历史根系和文化脉络,让人们对于城市的印象越来越模糊。

 

  “索引”既是本次展览的主题和线索,也是一种客观的角度,10位艺术家的作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脱离传统和观念艺术的固有模式,从作品内容上是“城市索引”,将中国城市化过程所受到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变化尝试性的进行呈现和表达。但作品本身更是“未来索引”,每位艺术家都运用了数码、计算机、电子机械、电脑灯、电子游戏、动画、3D等多种数字工具和手段。艺术家们并非仅是利用技术来解决视觉的的问题,开发新的视觉经验,而是通过技术创造多维度空间,综合运用声、光、电艺术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多感官,让我们对于城市有了更多奇妙的感受,而观赏者从被动接受和观看成为参与者,甚至成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比如缪晓春的《北京索引》并没有用眩目的虚拟图像和三维动画夺人眼球,而是拿一张北京地图,等距离画上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经纬线交汇处便是他的拍摄点,使用 360度 Seitz Roundshot 全景转机,不管重要次要,有趣无趣,只要能架起转机,便都拍上一张,作品展现了北京的城市变迁、人文风貌及市井百态。当你在现场触摸或点击北京卫星图上的某处的时候就置身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之中,令人身临其境。从2007年开始拍摄的2000余张360度环景照片都没有考虑过角度、没有选择的完全忠实客观的展现和索引城市。

 

  卜桦与丰江舟的作品个体与群体之间对于利益迁移及欲望重构来表达城市扩张下人们内心挣扎。在人们对于城市不断扩张及高速建设的迷茫和恐惧中,我们透过卜桦《野蛮丛生》看到城市迁移其实是利益的迁移,卜桦构筑了一个在利益推动下扩张的城市,并显示了这个城市逐渐蚕食童趣世界的过程。而另一个作品《慌慌》表现城市中的人对于贪欲,爱欲的追求空前高涨,到处是无名火焰隐隐燃烧升腾,而片中小女孩的救助行为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丰江舟《浮城游生》实际上是由他创作并导演的一个多媒体视觉实验舞台剧,一般的故事总习惯有结尾或寓意,这部作品却是用视觉元素做为线索和结构,表演和多媒体相结合。作品是对城市兴建和破坏的思考,对个体索取与浪费的质疑。用视觉来搭建框架,强调声音与影像、演员之间的互动。声音与影像可以互相解释,演员穿插其中。两台数码电脑灯和LED、音响控制系统,使声、光、电多种科技元素交相呼应,把浮华人生中城市的喧嚣、生存的状态、寻找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庆、深圳、北京,张小涛的《迷雾》用一缕时间的暗线把这三个他生活过或有特殊的情感和成长记忆的城市荒诞的串联起来,这似乎也代表着中国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内裤背后的十字架》是澳籍华裔艺术家王智远的巨型装置作品,装置整合了机械、声音、录像等流行的通俗媒介元素,发展成放大的内裤形状的“碎片式墙上雕塑”,以期能与观众产生更多的互动,然而内裤本身却又是对受众接受度的一种挑战。十字架出现后的两段影像隐含着更多的寓意,城市中行走的茫茫人潮和一个被空间困住的个人给我更多的反思。

 

  一个红色灯带摆放出中国地图的形状,四周泛着红光,一条重达600斤由钢架、发动机、扬声器和灯泡组成的机械恐龙。金江波用机械的、硬的结构把它做成一个比较可爱的形象,但当观众靠近时,安装有感应装置的暴龙会立即惊叫和挣扎起来,钢锯做成的尾巴也会摆动着发出刺耳的声音。虽然中国的崛起和高速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中国的现实其实并没有西方世界认为的那么可怕,当别人靠近的时候,它还会被惊动。

 

  冯梦波的互动游戏作品《Q4U》曾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并结合《CS》里的攻打经验,伺机埋伏,对虚拟的敌人进行猛烈攻击或者自己遭到血腥屠杀。而新作品《Q2008》延续了他以前一直用电子游戏做艺术的路线,但这次并不是建立而是拆除和剥离,他通过后台程序把游戏中的城市、空间、背景全部取消,利用游戏程序中的一个接口来实现把一个时间序列同时呈现在屏幕上,空白的背景上人物动作也被压缩在一个单幅画面之内,像是一部二十一世纪的自动绘画机器。

 

  城市又像是一个大舞台,每天上演无数场戏,代化用数码像素画了近1年时间把北京的天安门建成至今约500年间的发生在天安门的重大历史事件全景展现在《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卷中,有如《清明上河图》,但画面中时间、空间的错乱,既荒诞有趣,又丰富深刻,这才是他心目当中的天安门。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艺术家白崇明和吴俊勇作品令人深省的主题。

 

  文/王泊乔

  展览名称:“回忆未来 . 未完成 ”实验媒体艺术展

  策 展 人:吴秋龑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回忆未来:悖论、现实态度、记忆、主体、内沿、自我精神、心理映射、介入、融合、影响、新生主义、科技情感、未知自然

 

  未完成:物象思维、负时间、凝固、静止、轮回、相对、不确定、模糊、虚空、碎片、内外转换、综合、开放、心境

 

  当今世界的历史被人类思维所定义,是勇往直前且伴随着倒退质疑的的轮回主义?还是另一种未知逻辑的伦理实验?我们思考着混沌的过去,记忆的碎片将虚空的维度再次打开,或许该以一种平静无为的心态面对未来。

 

  新实验媒体艺术:综合媒体艺术、思维媒介艺术、通感艺术、跨界艺术、新群落艺术

 

  当电子范畴的艺术表达进入到大陆时,有一部分艺术家并没有按照西方的历史脉络去提取数字互动的国际流行新媒体形式,而是在各自的创作体系中找寻自身新媒体延展的可能,涉及领域包括:实验电影、实验动画、实验(观念)记录、录像装置、观念摄影、数字绘画、网络多媒体、互动装置、舞蹈(肢体)录像装置、声音(音域)艺术等。

  单元部分:

  新媒体综合。影像。装置

 

  作为一种新媒介艺术形式的核心载体之一,综合影像装置(装置影像)除了有别与一般材料组成静态艺术作品外,其对影像(摄影,电影,录像等)本体的探索及由此产生新综合装置的互动格局,将引发影像与新媒体装置之间新内沿外含的思考。

 

  艺术家:刘旭光 、陈卓+黄可一、沈朝方、刘仞、王婷婷、韩娴+谢剑

  新媒体抽象影像 。装置

 

  抽象影像,在现实和历史的物质化、具体化中抽离寻觅更为开放与实验的哲学文化思考。探索东西方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对共性与直接对话。

 

  第一部分:世界上最抽象的影像艺术节——西班牙Punto y Raya影像艺术节精选

 

  第二部分:有着西方学院背景的几位实验影像艺术家近年来的力作。

 

  艺术家:叶丹、谭奇、丁鑫、吴秋龑

  新媒体空间媒介艺术

 

  探索多种空间性质中的实验媒体综合表达,融合多种体验于思维空间中。

 

  艺术家:卓凡、谷真真、高峥嵘、陈贻、朱文林、吴秋龑

  新媒体舞蹈录像 。装置

 

  用影像与舞蹈(肢体)的语言诠释实验的精神,如果说先锋舞蹈是舞蹈中的实验电影,那先锋实验的探索态度将在舞蹈录像中得到更开放的融合与升华。正如皮娜?鲍什那种永不停息的革新精神一样,中国的舞蹈录像。装置有着更具未来主义特质的思考。

 

  艺术家:史晶歆

  新媒体音域艺术

 

  音域的概念提出更多来自对声音、音乐的艺术环境思考,综合多种艺术经验发掘音域的各种可能,这种探索精神将使每个元素回归到基本的自然状态,音域实验变得不是简单的复古和求新。

 

  艺术家:李铁桥+盛洁、牛大悟+裴丽、宋松、江扬、巍巍

  新媒体实验(观念)记录

 

  作为实验电影的重要分支,实验记录以真实的情感为创作素材,以现实为表现对象,探索真实的本质,引发思考影像记录的观念形式,实验纪录片讲预示着中国新记录方式的多元声音。

 

  文/吴秋龑

 

  艺术家:田苗子、炭叹、高媛、邓黎

  新媒体实验动画艺术

  艺术家:陈海路+廖雯雯、高鸣+马小雨、陈学刚、王珺、叶媛媛、朱小七

  展览名称:摆摊

  策 展 人:夏彦国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摆什么摊 ?为什么是摆摊儿 ?

 

  我个人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艺术家,什么是好的艺术品。当接到宋庄艺术节的青年策展人单元邀请时,我就想着做一个展览去呈现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让艺术家的创作智慧跟社会的精神现实以及艺术家作为社会人的生存现状联系起来。

 

  这次展览的主题定为《摆摊》,共邀请了19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因为是宋庄艺术节,就难免想到宋庄的现状,获得地位的艺术家养尊处优,而大部分艺术家是处于温饱边缘,在这次金融危机下很多艺术家更是不得不思考未来的生计,栗宪庭先生曾在媒体访谈中谈到成功艺术家已经淡出他的视野,要关注缺衣少食的艺术家。宋庄艺术家群体的现象并不是宋庄仅有的特征,整个当代艺术也是同样的现状。艺术家如何生存,如何“制造”自己的精神产品,是颇为现实的问题。

 

  所以在展览邀请上,我给20多个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发出邀请,受邀的大部分艺术家已经有一定的学术认可。我告诉大家这个“摆摊”不是纯形式上的,是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有两个条件:一,参展艺术家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提出对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当代人的心理现实等现状提出看法,即作品要有态度;二,参展作品要通过展示跟观众互动,如果需要材料费的,可以提供,但是艺术家必须通过展览把这部分费用赚回来,然后返还给策展人。前者是考虑到现在艺术界部分艺术家对自己的创作并没有去过多思考,仅仅是跟风或者迎合主流图式,这样的风气对当代艺术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对社会现实有态度、有思考,而不能假借“我不想对我的作品发表看法,观众自有感受”的借口去逃脱或者避开自身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后者我是考虑到现在的艺术家也需要有一定的生存智慧,这有个事实是,在艺术界,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我想成功不仅仅是有好的作品,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生存智慧,我这里谈到的“生存智慧”不是让艺术家参与商业炒作,不是让他们投机取巧,而是艺术家如何让艺术品和大众之间发生关系,让自己的精神价值去影响更多的观众,以此让优秀的艺术品获得更多的精神认同,我相信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现实世界中,艺术家是需要一定的处世能力才能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态度”和跟观众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当代艺术处于一个微妙的过渡期,这个期间很多人谈到当代艺术出路,艺术家是整个艺术史的主体,青年艺术家是现在和未来的主体的主要部分,青年艺术家应该如何去应对文化社会的要求和世界艺术格局,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作为策展人,我期望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可以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作品,这仅仅是我的片面思考。

 

  这次展览,我给艺术家一定的空间,即“摊位”,让艺术家在这个本来非盈利的空间中,跟观众产生互动,期望通过展览让物质和精神的交换同时进行。

 

  最后,感谢宋庄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感谢栗宪庭先生、杨卫先生、张海涛先生,以及参展的艺术家。

 

  文/夏彦国

  于望京住所

 

  2009年8月23日

  展览名称:

  策 展 人:付晓东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1、关于数:一立方与容积有关,与丈量有关,与介质有关,与重量有关。1作为一个基量,聚集起来形成数。1作为绝对的数,自然数的基点,增加至N,成为量的聚集的起点,原点和焦点。

 

  2、关于量:一立方作为空间概念,正是一个虚空。这些空间的虚无,正体现于不同个体的实存之中。相异于空间的“物”进入,填充,溢满,涨破,将自身终结于空间,使虚空显现出不可捉摸,变幻,流淌,破碎,分割的变量。

 

  3、关于数量:当一个物品完满的占据空间,则使空间无限的可能性丧失,从而产生排它性与差异性。被数量界定的空间不再成为普世的共存,而成为绝对中之相对,无限中之有限。虚空与存在成为彼此的镜面反射,在不同质之间互相映照,互相证明。多样化的个体之间不能确切的反映彼此存在的共性,能够证明存在的统一性的,惟有虚空。

 

  所以,我们以不可自异的空间起点命名展览,作为多元空间的唯一统一。它容纳了更多的客体,介质,观念的鸿沟,质的障碍,文化的壁垒。一立方的空间,如同自然数般简洁,如同宇宙般包容,使内外、虚实、主客、同异重新获得统一。作品由于数的不同聚集而成为“异量”,它们互相独立,自我隔绝,生长扩展,异体集合,并向无限多元的可能敞开。

 

  文/付晓东

 

  展览名称:位移

  策 展 人:刘国鹏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位移”在物理学中有其特殊含义,系指“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在这里,它被用于表达类似“变化”的含义,既是在缩小的意义上,比如一棵植物的生长,其颜色和形状将随着不同的生长期发生“位移”;也是在放大的意义上,比如猪吃掉玉米,而玉米不复存在,玉米并非从此永远消失,遁入虚无,而不过是本质上发上了“位移”。如此一来,“位移”的所指本身无疑也发生了“位移”。

 

  对“位移”这一表意符号在能指层面上的偏爱,源于它可以提供“变化”一词所不能承担的精细加工业务或特殊用途,相较于“变化”,“位移”更能反映出某物或某种状态发生改变时,容纳该物的处境,或决定某一状态的诸要素所发生的变迁、偏移和变异,就此而言,“位移”一开始就是双向的、互文的,一物体的移动,则意味着与此物体构成相互关系的他物体的“反动”或“联动”。

 

  “位移”正是试图描绘出《位移》各参展作品的作用原理和基因图谱。

 

  吴小军的“闪电”,意在将自然界带电云层的“放电现象”以模拟方式从广阔的自然界“位移”到封闭空间,如楼阁居所之内,并在技术上使之变得可控,从而在作用原理上改写了自然界“闪电”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重复性。按照这一逻辑,参观者同样可以将这一可控能量的释放所引起的巨大惊骇和震怵在隐喻层面上移植到“精神权威”、“意识形态控制”和“知识权力的建构”等人类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宏大“放电现象”。

 

  杨志超的《澳门》则试图展示艺术家本人的血液经历精心技术化的“位移”之后,如何失去了血液的原有功能,并在形状和用途上发生异化的全过程:艺术家体内的血液,被分成三次定量采撷,历时45分钟,而后灌入骰状模具,待血液凝固后,再取出翻好的骰子。最终,被采集的血液在“位移”和旅行中迷失了自己,跌入命运深不可测的、被规制的无限偶然之中。

  陈卫群的《拐点》同样表现出对不可触摸的声音的控制欲望。艺术家将在某一偶发时刻倾听到的声音录制到声效设备当中,而后试图在对声音现场的复原环境下,反复播放被捕获、被截取的声音片段。这一努力可以被称作对声音的“招魂”,或者声音在时间“位移”中的反复还原尝试。偶然物在被控制之后,纳入精心构建的再作用系统当中,无论其如何“保真”,它将无法反转时间之矢,返回过去,重新成为自己。

 

  于伯公在一道180x180x100cm圆型的模拟“战壕”中,放入此前艺术作品的遗骸,从而完成一次对艺术家整体艺术活动的微型思想阅兵,这一努力显然是一次聚拢和收集工作的汇报演出,其用意极为单纯,即艺术家只有通过不断的作品建构,才能清晰地描画出艺术之为艺术的意义,就像这个作品的名称本身——《为信念而战》。只不过它尚未因艺术家活动的终结而呈现出完满和封闭状态,因此也就留下了不断丰富自身的可能性。

 

  张琪凯的工作同样是一场收集的盛宴,不过,其内容和艺术家本人并无关联。他将从世界几大城市(北京、伦敦、巴黎、米兰、纽约、香港、上海)地铁当中拍摄到的表现乘客精神状态的画面和地铁运行的背景音,集合在不同的电视显示器之中,而后放置于搁浅于沙堆之上的木舟之中,这些循环播放的虚像,就像飘忽的人类记忆一般,永远飘荡在注定无法拯救人类脱离灭顶困境的“诺亚方舟”之中。此举颇有对当今人类试图以科技确保人类福祉这一妄想狂心态的影射和反讽。

 

  文皆的文字、图片和Video视频记录了自己在陌生人的家庭环境中不断“位移”所留下的痕迹。像测不准的电子活动轨迹一样,文皆的《寄居计划》展现了“与陌生人一起生活”在交往和交流上的巨大偶然性、强接触性和未知感。人类社会历来以血缘、情感或、工作、学习甚至惩戒等为择群而居的纽带或理由,而《寄居计划》则展示了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同陌生人以“豪无理由的理由”生活在一起所产生的社会、人类学和心理学后果和意义。

 

  蔡卫东的作品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图象的生成以及对历史介入的方式与原理。艺术家先是挪用库尔贝的油画名作《世界的起源》,将之嫁接于一个虚构的写实主义画家的工作场景之中,并命名为《九宫格绘画》,在此基础上,艺术家又以行为艺术的方式现场复制了这一工作场景,从而使得《世界的起源》作为整个作品构思的起源与灵感源泉被不断增殖、改写和漂移,直至在作品中的作用和角色不断被模糊和震荡,形成了艺术作品在意义生成上名副其实的“位移”和延宕。

 

  高伟刚以极为狡黠的方式利用了展览现场其他作品的固有用途,从而使得它们的意义被抽离、绑架和搁置。艺术家在七根高达6-7米的高大原木上各安装了一面车辆反光镜,从远处看,这些反光镜朝向各个角度,意在对展场的其他作品产生“观照”,这一有距离的,然而是别有用心的预警方式,造成了事实上的光学“入侵”和“催眠”,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恶意”所在,他致力于藉此达成对其他作品的“催眠”效果,和对周遭事物意义的消解,正如反光镜本身被抽离正当的上下文关系之后,所产生的怪诞效果一般。

 

  文/刘国鹏

 

 展览名称:

  策 展 人:张锰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屋顶上的树》新媒体艺术展更加关注个人情感趣味的独特表达,作品样式包括影像/现场/图片/动画。

 

  高瑜/高铭/郭晗/张锰的作品更多的关注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在各位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总有些话要说,是关于爱情的或关于身体的或关于家庭的或关于个人理想的或是个人处境,或是关于怎样适应这个麻烦的世界的方法,充满想象力和判断,这次展出的作品数量虽不是很多,但不影响他们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感情的表达。

 

  这样看来,在这个黄金并充满焦虑的年龄层面,各位究竟有怎样的对待这个纷繁世界的看法,又有怎样的把个人情感转译成艺术形式的招数,在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里已经写明答案,表示了态度,或高兴或痛苦或自信或自卑或自在或拘谨或郁闷或从容或焦虑或无所谓……

 

  所有这些构成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共同情绪,也但愿四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态度的同时,也能恰恰触碰到这个时代的穴位,做到又敏锐又准确。

 

  就如屋顶上的树,是一种建立在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又延续传统又不被羁绊,从而从容的在前人的传统之上充满自信的自然的长叶开花。

 

  文/张锰

  展览名称:《陷境》中国数字艺术图片文献

  策 展 人:吴玮禾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艺术材料、样式的拓展,在当代艺术版图上从未停止过探索。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也发生了过去所未有过的新的体验。如何在当下的生活语境中,提炼艺术创作的新感知方式,也是很多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工作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应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媒介指向。这种媒介的语言特质、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创作观念也外延了其他材料的局限。如何界定这种材料的最大可能,那就需要更多的艺术家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来拓展它在艺术领域的创作空间。

 

  正是对这个领域创作的关注以及为在此探索的艺术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作推动,青尚实验数字艺术工坊自2007年底组建了一个CG工作团队,为一些实验数字影像提供部分可行的赞助制作,期望通过在与艺术家共同的工作中,消除技术结合艺术创作在国内还显脱离的瓶颈和减低艺术家为此实验的资金成本,从而在相对的制作时间范围内,使艺术家的创作原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

 

  以此,这次的三维数字艺术的图片展览,图片基本上都是视频影像作品中提炼的有代表性的单桢序列图片,通过对静态图片的细读,可以基本管窥这些创作的整体面貌。这个展览,称其为文献,意既是一种当前考量,也是为引发未来创作延伸的一次参照。

 

  展览题目《陷境》,为纵观该展览艺术家以个人角度关注社会镜像的创作面貌,这种虚拟空间影像和现实图像的纠结,使作品在真实与非真实、显境与陷境的转换中展现出艺术家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具有明确精神指向和力量的创作意念。

 

 

  文/吴玮禾

 

 

  展览名称: 宋庄的风

  策 展 人:张锡源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中国当代艺术的前卫性是什么呢?

 

  能感觉到它跟西方现代思想形成中出现的概念不同。Marcel Duchamp(马塞尔?杜尚)1917年在纽约展览上的作品——男士小便池是极富客观的概念。这件小便池是真实的物件还是概念性的,杜尚想说的是在使用小便池的时候,它丧失了物件的意义,所以看着不单是小便池概念的小便池再去讨论是没什么意味的。

 

  陈光把自己跟女性做爱的过程一一记录,把它拍成照片或者DVD,不是像杜尚一样将行为实物化,而是更狂热的表现这行为的寓意。所以它的权威性是能够颠覆西方概念的同时把中国的性和生活拍成颇具情色的作品,试图让人去理解。

 

  陈羲的创作动机是把现实存在的喇嘛僧人的形象和具有佛教指向性的祭坛,利用实际物品及照片等复合性媒介重新组合介入到平面的艺术作品,引起观者的兴趣。打破了装置艺术的界限,只是综合性的把作者的兴趣表现出来以引起关注。

 

  赵军胜在21cm×29.7cm大小的纸上用笔把个人想象的性生活进行戏虐性的描绘。他做了这类的作品近400件,其中展览展示了200件。标题为“爱情的对话”的这些作品能表现出艺术家个人如何把性、社会和现实进行变形夸张的超凡的想象力,如何从另一种角度如实的记录现实。

  日本的女性作家清水惠美(Megumi Shimiz)在北京工作生活了6年,她在5月份参加了的大阪互联网商店的演出,穿着和服在电动扶梯上面移动演出。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的演出,提出对无聊行为异议。

 

  意大利出生的亚历山德罗尼也是在北京居住工作了5年。他的装置作品(Eros and ThanatosⅡ)是以德拉克马神话为背景来描写爱情和死亡。对树枝和骸骨结合的造型进行猜想。

 

  卢森堡出身的Frank Gerlitzki(弗兰克)在中国广州居住。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鸟笼,在里头的木板上写着英语和中文,而墙上能看到用素描画着的羊。他对就像关在鸟笼的人与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墨西哥作家Obra.D.Ruanova是在北京参加过CIGE2008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把TERRORiST(恐怖主义者;恐怖分子)这个词放进去做抽象作品。这是充满金属感、分割造型感的作品。另一面写上安全(SECURITY)形成对照。

 

  韩国艺术家金南五做了棺材形态的装置作品,在木盒子里描绘了充斥着公害污染的城市,在城市上空不断的有闪电出现。作品仿佛是从土中挖出的棺材,其中的城市状况就暗指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提示人类要改善我们赖以生活的家。

 

  李汉洙在德国学习了多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生活在首尔,暂时居住在环铁艺术区,在北京做有关激光发射的装置作品。突出“复制的天使”的概念,在复制的场景里有灵魂、幻想等复合体。

 

  崔敬善在环铁有工作室,以行李箱为主题的绘画表现现代人漂泊的日常生活方式。表达现代人临时的、瞬间的生活方式。

 

  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已经从教科书中摆脱出来,呈现出多样、变化的特征。性征虽改变,但当代艺术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前卫性、实验性。我们认识的前卫已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前卫,昨天所知道的真理并不是今天的真理。通过否定而从新更新发展的当代艺术,现在可以停下来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思考在这紧要关头艺术应该做什么,反省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在社会性矛盾和现实中得不到自由,艺术对应现实和社会应该进行批判,同时展示超越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艺术家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应用生活叙述真实,不时的发表反映及超越现实的作品。不真实及对现实视而不见的艺术是死亡的,将真实美化或者遮盖的艺术也是死亡的。不去反应真实的前卫并不是真正的前卫。

 

  期待宋庄能刮起真实的风。

 

  文/张锡源

 

  展览名称: “云上七日”

  策 展 人:和丽斌

  展览时间:2009年9月19日—10月19日

  开幕时间:2009年9月19日

 

  “在云上·金鼎1919系列户外艺术活动”是由昆明金鼎1919创意生活体验区和云南洛夫特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户外创意体验活动,活动主要通过自驾车的形式,把艺术家们带入自然环境中,在与自然情景交融的状态下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体验过程,我们计划把这个活动办成长期持续性的户外艺术活动,通过在户外与自然的对话反思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创作大量偶发即兴的行为作品,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提供迥异于都市经验的思路和可能性。

 

  2009年6月16日——22日,“在云上?金鼎1919系列户外艺术活动”第一回“在云上——金鼎1919自驾车户外创意体验活动”在昆明——大理——丽江”举行,活动邀请了来自深圳、北京、昆明的11位艺术家参与,通过7天的行程和创作,完成了图片作品16件,装置作品2件,绘画作品3件,行为作品15件,影像记录一部。

 

  “云上七日” 是对“在云上”活动第一回“在云上——金鼎1919自驾车户外创意体验活动”七日过程的呈现:我们将通过对室内展览空间的营造,把图片、影像、互动装置、互动行为等融合为一个整体,通过情境再造完整呈现“在云上”第一回的过程和成果。“云上七日”另一方面也是指昆明艺术家计划从2009年9月12日——19日从昆明——西安——北京的七天行程中完成的图片、影像和行为作品的过程,最后在北京宋庄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出来。

 

  文/和丽斌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