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字头的盛宴与退席
一边是工厂,一边是画廊;一边是工业生产,一边是艺术创作;一边是传统规范,一边是前卫随意,这就是今天的798。在这里,骑车的工人和自驾车的艺术经营者,行驶在同一条大道上。如同50年前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718一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上世纪50年代,一些以“7”开头的号码工厂在北京东郊连成一片,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7字头的保密军工厂,牛!都用代号称呼,外人根本闹不明白。”许多老北京人都记得,这是一个“进厂必须查三代”的神秘工厂。可见,这片工厂在它建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1951年,“718联合厂”建成,又称华北无线电零部件厂,其下分718、798、706、707、797、751等厂和11间研究所,这是新中国仿照苏联发展模式建立的。后来的一份资料说,为了建设这座工厂,原民主德国副总理厄斯纳亲自挂帅,利用原民主德国的技术、专家和设备生产线,完成了这项带有乌托邦理想的盛大工程。718联合厂的首任厂长李瑞在回忆文章里说:“我看过德国20多个厂,没有单独一厂具有如此规模的。据我所知,在前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中,此类规模的工厂也实属罕见。”
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道路的发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许多关键元件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许多重要零部件均产于718联合厂。在那个年代,这些工厂代表了世界上最精尖的技术。可以说,它是北京追求工业化的最典型象征。
在国庆10周年时,首都十大工程的电声配套系统都是由718联合厂制造的,长安街上所有的音柱也出自同门。同时,酒仙桥地区建起了774北京电子管厂、738北京有线电厂等大型现代化工厂,国营棉纺厂、南苑机场等也在建设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北京工业总产值到了21亿多元,而1949年时只有1.7亿元。
但对718联合工厂而言,这种工业上的辉煌却没能一直延续下来。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销了718联合厂建制,成立了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自1979年开始的3年经济调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强能源工业和轻纺工业,718联合厂这个红极一时的国营企业陷于半停产状态,经济效益持续低迷。其中,798的职工人数从2 万余人剩下不足 4000人。此后,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798厂经历了从以生产为中心的车间到分厂制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造的过程。
事实上,又何止这一个军工厂如此,它只是代表性的缩影。曾经风光的,终躲不过没落、被时代发展的脚步淘汰的命运。不过,对那些亲身经历过那段好日子的人们而言,就像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片尾的那句话:“仅你消失的那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798的探路转型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主题。让人倍感意外的是,一片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工厂,它最辉煌的时期,竟然在将近50年后才到来,只是用途已全然不同。不管798厂的筹建初衷如何,其厂区设计的确值得称道。现在看来,它似乎就是为自己50年后的艺术之变而生的。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798厂开始伴随着北京工业化的消沉而逐渐衰落。也正是在其迷离之际,一群漂在北京的艺术家发现了它的妙用。设计798厂的德国设计师一定没有想到,这里——空旷厂房内10多米高的挑空、四分之一球状的屋顶,再加上充足的光线与安静的环境,居然成了艺术家们的天堂。他们合伙在此租用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空置仓库作为临时创作室。一个翻模工人受此启发,大量租下已经空置、看上去陈旧不堪的厂房,转而出租给需要高大空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或者机构。也因此,798厂借艺术得以继续生存。
从1996年开始,中外艺术家开始云集798厂,艺术家和画廊在随后4年的时间里神奇地成就了中国最热门的当代艺术市场。从此,798厂变为“798”,从重工业转型为艺术产业,并开始向人们展示文化创意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黄锐也是在这之后搬到798的。那个时候,这位后来被视为798领袖人物的当代艺术家刚刚从日本回来,想在北京找一个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和工作室。后来,他对一个记者描述自己刚到798时的感受:“里面特别黑。当时是早春,晚上6点,有一点微光,从很脏的窗户里透出来。那个地方全是土,有几台旧机器,这种房子的弧线我特别喜欢——最美好的曲线都是弧形的。进入这个空间,毫无选择。”黄锐也发现了这里作为艺术家聚居区具备天然的独特性:“798是北京这个拥有最古老文明的最新城市的最大工业遗产。”不过,尽管当时已经有包括雕塑家隋建国在内的艺术家把工作室设在了这里,但798成为艺术家和画廊大规模聚集之所,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
美国人罗伯特的现代艺术书店诞生在老工厂的回民食堂中。与高大宽敞的德式厂房建筑相比,这里更具中式建筑的风格。书店位于艺术区东门到798核心展区的必经之地,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忽视它的存在。罗伯特是最早入驻798厂的外国人,“老外”对798的关注,便与他、他的书店和网站有密切关系。
长征空间是最早一批进入798艺术区的专业画廊。“把空间选在798工厂,是因为觉得这里够‘草根’。”创始人卢杰说。在创立之初,他一直自掏腰包做着长征空间。在那里,人们很少看到最热销的油画作品,反倒是民间艺人的作品、以长征为主题的艺术计划和主题高端的讨论会更为醒目,而“长征计划”曾有超过200位艺术家参与,蔡国强等人都名列其中。从最初望京半地下室由志愿者组成的长征办公室,到现在,长征空间已经发展成为798最大、最专业的艺术机构之一。
到2002年,随着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一个集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广告公司、酒吧等于一体的艺术社区逐渐形成,绘画展、摄影展、实验戏剧、音乐会、时装发布会等艺术和商业活动非常频繁,798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时尚区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成为近距离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理想场所。
站在高处俯视大山子艺术区,一片包豪斯式厂房的屋顶清晰可见。周围林立的烟囱和高大的工业动力设备,与北京城区的其他景观迥然不同。原本是郊区的718联合厂,如今已处在城市的范围之中。
城市的艺术引擎
从718到798,若说它们曾是种种历史的现场,那么,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变化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转型的轨迹。
谈到798,一定要联系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从2005年起的3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以火箭式速度飙升。据英国《星期》周刊估算,2005年至2006年一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升幅达983%。年成交额几十亿元的艺术品投资高潮带动了价格的暴涨,它迅速让一小撮艺术家成了百万富翁,让不少人兴奋地转行来到艺术领域。
从去年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当代艺术市场也遭受了打击,一些艺术品的天价神话破灭,但这反倒使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团队壮大起来,收藏不再是极少数人的事,“收藏新生代”——年轻的中产阶层和上层社会精英也逐渐加入进来。他们在理财读物、各种金银卡的包围中,更需要享受一些“精神的奢侈品”。收藏艺术品不再只是投资行为,它关乎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更关乎一种时尚的生活状态。于是,人们在2008新年开篇的央视《百家讲坛》上看到马未都开讲收藏。他的著作《百家讲坛?家具篇》被中国银行、民生银行、IDG、奥迪、丰田等若干企业团购。在梅兰芳大剧院也会看到众多年轻票友的身影。
而当群众热情与政府支持取得合力的时候,一切会变得更加美好。2006年,798被政府定位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2007年9月,《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无疑会促进798的艺术空间品质的提升和经营状态的兴旺。在更广阔的范围,“文化创意”这一新兴词汇,开始冲击人们的头脑。眼下,国内有不少城市都在试图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极其显著地表明这个新兴产业所受到的推崇和期望。
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颇为乐观,仅政府层面主导的创意产业园区等形式的项目就至少在100个以上。北京较大规模的创意产业项目有4个:东城区以歌华大厦及其相关产业链为中心创建创意产业带;朝阳区以酒仙桥798艺术区为中心建设大山子创意产业园区;通州区在以北运河地段建设滨河创意产业园区;石景山区在已搬迁的首钢休闲产业园区中建设新的创意产业园区。
据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谢莹介绍,区内的798艺术区、潘家园古玩市场、北京欢乐谷、惠通时代广场、三里屯酒吧街、高碑店古家具街等一些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列全市前茅。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惊人效应正在感染着这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每个角度,不论是798还是潘家园,至少在下一个时代来临前,它们会因为遇到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而继续快乐着。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