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马志明:找寻失落的印记

来源:北京商报 2009-10-23

 

  诗意的追忆

 

  马志明的艺术受到大地上痕迹的启发,从黄土高原刀劈斧削般的沟壑,到江南水乡斑驳淋漓的印痕,凡是与痕迹有关的东西,无不让他着迷。大地上的痕迹,是人与自然相抗争的产物。艺术家很容易从这种场面宏大的较量中,发掘悲剧精神和崇高力量。在大地上留下痕迹的人们,如同与命运搏斗的英雄,难免遭遇毁灭的噩运,但也通过毁灭,才能展示自己的力量,马志明没有选择这种对英雄主义的解读,因为他对英雄主义姿态心存疑虑。但是,马志明又没有像某些极端的反人类中心主义者那样,将人类留在自然界中的痕迹视为劣迹斑斑的罪证,他采取了一种折中的解读方式,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自然界中的痕迹转化为充满诗意的意象。

 

  我认为,马志明的这种解读方式与他的学院背景有关。作为学院艺术家,他既对古典写实艺术不满,又不愿介入当代艺术,因此介于“古典”与“当代”之间的现代主义,就成了某种自然的选择。与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一样,马志明注重艺术语言的历练、人文关怀的表达、高雅趣味的追求。但是,在我看来,马志明最适合选择现代主义风格进行创作。艺术风格本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彻底与不彻底。与题材和表达最契合的风格,就是最好的风格。

 

 

  同时,在马志明的艺术中,我们很难确定是题材决定风格,还是风格决定题材。痕迹都与历史有关,本身就具有模糊不清的特征,如果是在追忆中出现,就更加恍惚氤氲了。对于恍惚氤氲意象的表现,既不宜用写实方法,也不宜走向纯粹抽象、半抽象或者意象的方式,最适合恍惚氤氲的印痕表达。

 

  当马志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将痕迹表达出来的时候,它们就不仅是自然的印记,而且是心灵的印记。画面上呈现的不仅是自然的“景”,同时也是画家的“情”。交融合一的情景形成风格,这种风格既是自然的,也是画家的。

 

  当我们从朦胧的画面中辨认出某种景象的时候,就像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与过去的某个时刻遭遇。我觉得,之所以人们迷恋过去,目的是为了认识自我。在追忆中,艺术不仅保存了过去,也重构了自我。在人类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作为精神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科学与艺术也有了不同的指向。科学指向未来,艺术指向过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追忆本身就具有诗意。在一个科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们习惯于一切向前看,诗意的追忆似乎成为一种难得的奢侈。然而,只要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注定要有诗意的追忆,因为只有通过诗意的追忆,才能证明我们的存在。在马志明的作品中,我读到了这种诗意的追忆;我相信,马志明的作品,能够唤醒欣赏者的诗意栖居。

 

  彭锋

  展览

 

  1994年

   油画《无字真言》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

  2000年

  系列作品发表于《艺术界》“批评家专线”——栏目

  2001年

   油画《挖掘生命 》入选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展”并在韩国展出

  2002年

  油画《延河边的窑洞》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并被评为优秀作品

  2003年

  系列作品与论文发表于《美术观察》——“本期名家”栏目

  2004年

  油画《外婆家的地窖》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同年发表于《美术》杂志

  出版专集《中国油画二十家——马志明》

  2005年

  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国高校美术学硕士点评审通讯评委

  2007年

  系列作品发表于《美术研究》

  系列作品发表于《美术关注——中国油画名家》

  油画《土山门》入选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出版专集《中国油画名家画库——马志明》

  参加《中国油画》与浙江师大主办的首届全国师范大学名师作品展

  2008年

  江西油画三驾马车展

  2008艺术当代绘画十人展(北京-南昌)

  《美术大事纪》3周年纪念活动作品邀请展

  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风化之美”个人艺术作品展

  2009年

  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意象中国”5人作品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有时间”当代艺术联展

  《南昌进行时……行进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江西泰德画廊《与中国现当代同行……》……徐东林、马志明、罗坚、严智龙4人油画作品展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