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多瑞作品——《春晓》
2009第14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将于12月10日至14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应邀参展的赵多瑞在书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赵多瑞简介:
赵多瑞,宇遁之,号梵光,别署古道倦夫、省然斋主,安徽人(常住广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国学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员,广州军区驻军老战士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广东省及广东省工商局等多处老干部大学特聘书画教师。
艺术成就:书画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展;92年怀素书艺研讨会暨草行书作品展,并获全国最佳作品奖;先后在“书圣杯”等具有国展性质的国内外重大书画比赛中获得等次奖30余次,作品经常在美术、书法报刊上发表,有20余件作品编入专集,部分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或刻入碑林。2007年3月19日在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成功举办了《赵多瑞师生花鸟画展》,2009年7月23日在广东画院举办了《神游物外——赵多瑞书画作品展》,并出版《赵多瑞书画作品集》。
擅长:书法以篆、隶、行、草视为宝爱,尤善隶书、草书。国画以古典人物、山水、花鸟为创作范围,花鸟、山水见长。篆刻以秦汉为法,明清为变,自成风格。兼擅诗词联语以富学养。
风格:探索中,以天地为消息,视万物为情状,凭情会通,负气适变。主张“以写心为性情,为求异合道”,着意于“简率、拙朴、大度”的精神体现,独辟新界,远离俗野。
赵多瑞作品——《风劲知傲骨》
赵多瑞在《赵多瑞书画作品集序》中提到他自己习画感想:平生自幼养成凡事好奇的生活习性,5岁画画,9岁习武,后又琴棋诗书,无不所好结果是整日忙碌,熬夜成习,虽是怡情致兴,但也一事无成。唯有丹青,独善其能,视为最爱,苦度春秋三十余载,艺杂趣广,东涂西抹,身感多年荒沌、迷茫,虽有短暂快乐,却也伴随诸多困惑与艰涩,奋进中不甘平庸,苦心孤诣,心中所累,不言自明。
冬春秋夏,年复一年,用心感悟,略有所得,澄怀观道,书画同修。师法自然,表现情怀。作为人生的轨迹、思想的认识和心态与行为风格的流露,在赵多瑞的个展和片页书中得到展示,从中可以看到凝结着艰辛的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态度的真实写照。
赵多瑞的书画表现自然,强调细腻而不失失豪放、浑厚而不失灵秀、简洁但不显空泛之特点,秉承老庄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同时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笔墨上始终追求自然而然、轻松随意而又意味隽永的审美情调,使点、线、面,黑、白、灰流荡着无限生机与气韵。
赵多瑞对中国画的理解深刻,其指出,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应是贯穿于整个画面的“笔墨”(笔触)效果、以形“写意”(意象)、以“神”(神似)法“道”(自然本体)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它不光是皴、擦、点、染所能概全,而是中华民族所具备的—种笔墨理念、文化思想和个性情感因素;是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据此而成为中国所特有的国粹艺术。
对于有着显著民族特征的书画创作,既要显示出东方文化内涵的传统功力,又要有现代的形式感。必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及传统文人画所强调的带有书写性的特点,表现出的线条要富于弹性,自然流畅且飘逸灵动,墨色或洁净无尘、淡雅古朴,或浑厚雄伟、气势磅礴,使之耐人寻味。在描绘物象的结构特征时,皆变成不与人同的笔墨符号,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形成自我的笔墨语言。
对于今后的创作方向,赵老师说:要坚持不断地创造与超越,在创造中锤炼笔墨,在超越中完善自我,既要超越传承,又要超越自我,只有不断形成全新的自我,才可以避免因风格过早定型而导致结壳。不断完善,方可常变常新,艺术应在创造中得以完善,在超越中得到提高。
赵多瑞作品——《红芳圆影》
赵多瑞作品——家禽四条屏
赵多瑞书法欣赏——隶书 唐 刘禹锡 陋室铭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