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在直接的视觉层面上和间接的象征层面上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脸面,是中国国家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11月18日至19日,“当代中国艺术和国家形象国际论坛”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来自中国、美国等的数十位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等出席论坛,围绕当代中国艺术和国家形象相关话题展开研讨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郑成良代表校长张杰致欢迎词。他说,中国当代艺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国别艺术,中国艺术在直接的视觉层面上和间接的象征层面上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脸面,是中国国家形象最终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郑成良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及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形成积极、健康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相信论坛集合起的有着旺盛创造活力的艺术家群体将给当代艺术带来新的灵感,推动具有中国气象的当代艺术进入一个新境界。
在开幕仪式上,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吕澎作“理解当代艺术”主题发言。他结合高小华、岳敏君、王兴伟等艺术家的具体作品,梳理近30年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艺术品从国家话语向艺术家内心表达的转变。什么是中国艺术史的评价标准?吕澎认为,评价一件作品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这种判断要具有时代的针对性。吕澎对“中国艺术是中国国家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命题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说,这样的表述放在80年代很不可思议,是根本听不到的。
“当代中国艺术和国家形象国际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主办,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徐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讲座教授Jonathan Fineberg等三人为组织者。论坛得到了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赞助支持。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举行了三场艺术家圆桌讨论和两场专题讨论,艺术家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崔岫闻、李山、周铁海、丁乙、张恩利等艺术家等出席。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