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钢 - 80x80cm
短暂而又紧张征件工期,终于结束了。在盘点自己手中的作品时,往日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然而今年记忆最深的片段却在北京。
我们每每都几乎是踩着北方秋拍点点槌声,到北京征集拍品的。毕竟北方的秋天总是来得很早。那天我们到了酒厂艺术区,时近中午了,这里仍一片寂静,寂静得令人诧异。被大漠风沙洗白了的阳光随着秋风在空气里瑟瑟颤抖,落木萧萧。家家画廊门户紧闭,我们只得在院中徘徊,一抬头,猛然发现枝头竟结满了红通通的柿子,红得扎眼!而且不止一棵树,一长排的柿子树从院落深处一直延伸到门口,煞是繁华壮观。这些熟透的柿子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拥挤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有的可能经受不住成熟的沉重,扑向大地的怀抱,鲜红的果浆炸开在黄土上,有种说不出的惨烈。这意味倒是和某些当代艺术的审美取向相契合,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你看,不是简单地谋求视觉愉悦,而是刺痛你,冲击你的心灵,让你无法忘怀。这捧果浆或会化作肥沃的春泥,滋护来年的新花吧。
季节的更替,生命的轮回,天行有常,亘古不变。善变的往往是人心,无常无足的欲望喧嚣起无尽的浮躁,堆出那些虚幻的繁荣,能给人一时表面的满足,之后往往留下的却是无底的虚空。今日的寂寥、落寞,其实是在那些“马和果实奔腾的日子”里可以预见的,只不过对此大家都一直选择性地失明。现在也好,水落石出,拾贝的时候到了。我们可以抛开一切作品之外的虚浮的名利,静下心来品鉴艺术,也许“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有哲人说过:“艺术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征服,他捍卫着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不管现实生活如何,艺术里总有我们的精神家园。
以下将此次秋拍征集到的作品梳理如下,呈献给诸位方家。
毛焰 托马斯系列
山水之间——早期作品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一直是画家钟爱的题材。不仅如此,中国画家对于澄澈、滋润、流动强的水性材料有着特殊的偏爱。此次征集的早期作品的板块集中体现了上述特点。林风眠的两件纸本彩墨作品,浑厚华滋,空灵隽秀。《仕女》一作,表现的虽是两位清雅温婉的少女,但用笔爽利泼辣,一气呵成。线条峭拔,显示了画家对瓷器纹饰造型、用笔的借鉴吸收。设色明丽,色彩在滋润的水分中呈现由厚到薄、由深到浅、由透明到不透明之间的丰富变化。而另一作品《荷塘》更是一件意境深远的尚佳之作。一片漆黑的天地之间,不屈不挠地盛开着朵朵洁白的莲花。这是大师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恶劣环境中奋发向上,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的写照。通篇大面积的黑色浓郁却不沉闷,展示了林风眠独具一格的设色技巧。林风眠的荷塘系列作品,善于通过黑白的对比营造沉郁孤寂的意境,却又不一味消沉或顾影自怜。相反,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雄浑的力度和宏阔的意境,在感伤中往往又蕴涵着勃发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并且展现了自身孤傲高洁的情怀。所以,他的作品看似粗率却意蕴隽永,令人们观后久久难以释怀。早期水彩大家潘思同、李咏森的作品体现了南方画家温厚、俊秀、空灵的审美取向,尽管作品题材普通,却也散发着温暖亲切的人文气息。这种真诚朴素的表达的确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今天显得那么可贵。而周碧初、钱延康描绘山的风景都是采用色点绘制的敦厚朴实,一如山般仁厚,设色并未随着印象派的技法追求条件色客观变化,而是带有中国传统绘画随类赋彩的味道,笔法工整也颇似米家山水“米点皴”。这些作品无论从题材到形式、技法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灵通透的特点,呈现了前辈大家在西画东渐的传播吸收中,自主自觉的民族意识。
石冲 2006年 布面油画
境生象外——具象表现
中国油画发展的早期发展脉络中的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成为最为壮大的一支。因为其具有现实主义的功能,得到国家大力扶持,逐渐发展成为学院主义的主流画风。几十年来,大批优秀的画家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审美取向性格特点以及传统、地域文化发展出多样化的表现风格。这类作品都有着非常好的绘画性,充满绘画语言的丰富意趣。然而很多当代艺术家轻视绘画技巧,沉迷于单薄的观念和图像的简单复制,在当代艺术日益活跃的今天,具象绘画被大大冷落了。其实艺术创作并不具有“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排他性,应该是个百花齐放的生态环境。当当代艺术逐渐退去金钱鼓噪起来的虚荣之后,我们当平心静气地品察艺术本体的魅力。此次我们征集到了陈逸飞、陈逸鸣、徐芒耀、张正刚、殷雄、何红舟、陈衍宁、庞茂琨等大批南方写实画家的佳作。其中许多作品都有展览出版记录。徐芒耀写实技艺主要汲取于19世纪法国学院主义,他认为这一时期的写实作品在技法语言上达到了写实绘画的顶峰,这一写实技法实现了古典主义的材料技艺、造型技法和印象主义的色彩技巧完美地结合。徐芒耀是个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他的《晨光》创作时间跨越两个世纪二十余年,最初画于法国,后来画家又不断地修改,作了更为细致深入的描绘,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也见证了徐芒耀先生写实技法发展的历程。《水乡》是一幅笔意纵横的写意小品,展现了陈逸飞水乡作品光色震荡而意境宁静的奇妙效果。
在具象表现领域,也是佳作荟萃。喻晓夫的作品在具象外表下充满绮丽的梦幻气息,巧妙的构图,斑驳的肌理呈现了一种神秘的旧上海的历史记忆,《游园》是他2003年的一件精品。而他充满趣味的绘画语言也是值得我们细细玩味的。同样与历史记忆相关、值得推介的还有吴华光于1974年创作的《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件文革期间的佳作,堪称红色经典。而罗中立、宫立龙、陈树中的创作基于一定的地域文化,他们的作品饱含着艺术家对那片土地的炽热深情,同时从形式、内容到技法都是地域文化和油画技艺的高度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独立的文化精神凸显出特殊的价值。曹力是位热爱音乐富于想象的画家,他的《琴声如诉》以优雅的色调奇幻的场景演绎着一曲神秘的生命之歌。朝戈的作品常以骏马秋风为题,充满苍茫辽阔孤独的情怀,而《风景》却呈现了南方水乡优雅的诗意,殊为难得。此外,这一板块还聚集了陈钧德、妥木斯、徐唯辛等名家的佳作。
叶永青 无题 1989年 布面综合材料 90x90cm
古典气质——当代艺术
作为架上绘画的当代艺术,其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她的绘画性,再玄妙的理念脱离了手工绘制的魅力,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相反有的当代艺术家提出技艺即是思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玄妙的理念呢?思想的领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中完成,它只有在架上绘画语言的美妙呈现中才能使人获得持久甚至是永恒的感动。这也是艺术品可以品鉴、把玩之处,离开了这个,收藏恐怕只剩下看着价格起起落落的心跳了,有什么乐趣可言?
延续我们既往的征集风格,当代艺术板块汇聚了王劼音、叶永青、石冲、丁方、洪磊、毛焰以及年轻新锐画家赖薇、彭斯、李继开、李超雄、韦嘉、王斐、熊宇、张晨初、闫博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都建立在西方古典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这种汲取不是表面的移植而是深层的化合。尽管当代艺术以现实批判为己任,但来自传统的滋养无疑给作品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去除一份单薄的燥气,因而这些作品也具备了经典艺术的古典气质,有种永恒的感染力。
王劼音作为上海的前辈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一直处在抽象和具象之间,他在版画和传统水墨之间寻求一种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理想的古朴超然的精神世界,实现对日益物质化的现实的叛离和逃避。叶永青、丁方、洪磊的几件作品都是创作于中国当代艺术最为寂寞艰难的“后八九”时期,今天我们透过氤氲的墨色、斑驳的肌理和撕裂的笔触仍能感受到艺术家当时的激情、思辨和挣扎,仍令人惊心动魄。石冲的《物语、水空气和身体》一个系列的两件作品以超一流的写实技巧书写了生命体在现实中艰难的处境,展现画家对社会文化的忧思,发人深省。而年轻新锐画家都具有较好的写实功底,他们以敏锐感觉,不同的视角捕捉到社会变迁、自我成长中的记忆、梦幻和憧憬中的片片场景,有忧伤,有欢乐也有虚空,这些作品兼具古典气质与当代精神,值得藏家长期关注与吸纳。
除了以上提及的架上绘画外,本次秋拍还挑选了一批雕塑作品张峰的《春到高原》、黄钢的《三女神》和金善球《中国之翔》都是精品,值得收藏。
总之,整场拍品的组织比较平实,风格多样,在注重作品艺术语言独立性和成熟性的基础上兼顾作品思想与观念性,毕竟这最应该是收藏价值的核心。
那场汹涌而起价格洪水终于消退了,带走很多东西,也留下了许多回味与思考。是的,当喧嚣退去后,我们才会发现成熟的柿子多么美,无论是枝头的还是地上的,甚而来年地上萌生的新芽都值得关注和欣喜,那是真正艺术价值的回归。自然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都是无法左右的,其实又何须左右?这一切,真正的藏家却不为所动,仍然可以闲庭信步,可以俯拾退潮后遗落在沙滩上的珍贵的珠贝。因为对于作品本身的研读,对于艺术家创作成长历程的研究,会给我们足够的功力和智慧来超越季节的更替,命运的轮回,笑看花开花落。
秋收冬藏,踏雪寻梅的日子,让我们相约四季。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