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印咸作品《人民大会堂》
绕开哲学家和策展人过于缠绕的解释,景观就是具有特定指标意义和符号内涵的建筑外观和空间场景,而中国特色的景观/奇观除了新兴的消费主义,更重要的是从宏观到微观无处不在的权力烙印。无论是吴印咸对最高国家权力空间人民大会堂的关注,还是渠岩展示的基层权力空间和杨铁军的政府大楼系列,抑或是何崇岳对乡村计划生育宣传墙的凝视,都揭示了空间的意识形态表征。
城市生活与人工景观相辅相生,于洋对城市动态景观公交车的静态观看展现了这个时代个体生存被挤压的痛感,金江波则记录下了经济结构变迁的现场——上海世博会,姚璐的“望京山水”在现代建筑垃圾与古典山水画之间形成有趣的对照。
王川作品 燕京八景之一 彩色照片
视角的改变可能带给人们审视习焉不察的生活现场的全新角度,曾力将北京建筑赋予戏剧感和舞台感,线云强的航拍泄露了宏大工程和人类野心的虚妄,王川运用数码技术制造马赛克效果的“燕京八景”让人感受到时空的重叠与错位,王婷梅用LOMO拍摄的殖民建筑亦是对某段历史不依不饶的追问。
对空间和人造景观的关注无疑是近年来的当代中国摄影的一个重要现象,但作出 “转向”这一判断也许为时过早。纵观参展的大部分作品只是简单截取观念参照下的某个现实断面,并没有完全达到策展人所期望的“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的有效融合。吴印咸老先生的“人民大会堂”系列仍是最值得回味的,其所呈现的仪式感和神秘气息,促使观众思考面对现实时摄影除了社会调查和历史文献之外的独特价值。
【编辑:丁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