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彭锋:中国文化被表现成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锋 2009-12-15


    当代艺术在以社会学叙事取代美学叙事的冲动中走向喧嚣,到处充斥着直白的观念、宣泄的情感、轰动的事件。贺祖斌的绘画与众不同,它们让直白的观念变得隐晦,让宣泄的情感变得矜持,让轰动的事件变得平静。贺祖斌的绘画,再次应验了“柔弱胜刚强”的道家智慧,也暗合丹托(Arthur Danto)所谓艺术界的风格总是成对出现的论断。


    贺祖斌的绘画,让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近距离观赏的冲动。我们在画面上看到的人物,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它既不是科幻大片中的穿越太空的另一个星球,也不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空间的奇幻世界,而是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所看到的中国文化世界。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观众来说,画面上的人物似曾相识:他们是一些超然于世的隐士,超尘脱俗的逸士,超迈风流的雅士。这些人物,我们在伯夷叔齐的传说中见过,在屈原的辞赋中见过,在《山海经》中见过,在《世说新语》中见过,在明清笔记小说中见过。然而,当我们翻开中国人物画史之类的图书时,我们看到的多数却是另外的形象:他们衣冠飘飘,气宇轩昂,瘦骨嶙峋,甚或凶神恶煞。直到有一天我翻开于连(François Jullien)的《不可能的裸体》(Impossible Nude),里面有几张春宫图的插图,才看到某些类似贺祖斌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对于今天看惯了受古希腊传统影响的绘画和雕塑中浑身长满肌肉的人物形象的中国观众来说,春宫图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形象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错愕甚至自卑,因为它们会让我们得出这样的推论:要么祖先的体格过于羸弱,要么祖先的绘画过于落魄。然而,法国人于连却告诉我们,如果了解了中国画的目的,就不会得出这样的推论。根据于连的观察,西方艺术的目标是静态的形式,中国艺术的目标是动态的气韵。静态的形式适合用人体(nude)来表现,动态的气韵适合用衣饰来表现。一旦人体运动起来,就成了赤身裸体(naked),因此追求动态的中国艺术中只有身着衣冠的人物,没有一丝不挂的人体。即使在春宫图中,我们见到裸体,人物的身体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画家们在刻画周围环境上下的功夫,远远超过在刻画人体上下的功夫。总之,中国画对人体的忽视,源于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的目标。


    贺祖斌沿袭类似春宫图中的人体原型,既不是因为他的造型技术欠缺,也不是因为当代中国人体格羸弱。贺祖斌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那里培养出来的画家往往具有超强的写实能力,贺祖斌也不例外。70后的贺祖斌没有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更没有见过“东亚病夫”,他所见到的中国人没有发育不良。因此,贺祖斌选择这种人物形象,有他自己的艺术上的独特考虑,他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在贺祖斌的人物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在这里,中国文化被表现成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属于过去的理想世界。文化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放大了。贺祖斌通过弱化人物的肉身性,成功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

 


    贺祖斌绘画之所以能够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关键不在于通过弱化肉身而与现实保持距离,而在于选择了全然不同的视角。今天许多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也通过弱化肉身而造成与现实的间离,但它们并没有成功地传达一种超现实的感觉。比如,中国画中的高士图,尽管也塑造了与现实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它们并没有传达出明显的超现实感觉,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些绘画中体现的视角仍然是正常的男性视角。就传统绘画而言,春宫图与高士图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视角的区别,即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区别。春宫图并不是被供奉在男性统治的庙堂之上,而是被女性收藏为压箱之作,它们所展示的视角多为女性视角。流行的中国人物绘画史之类的书籍之所以很少讨论春宫图,原因在于这些学术著作的视角依然处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尽管贺祖斌是男性画家,但是他却独辟蹊径地采取了女性视角来看世界,从而让他的绘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了双重的间离,产生一种强烈的超现实感觉。


    贺祖斌笔下的人物尽管有性别的区别,但人物的性别标志不是十分明显,而且男女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今天这个男性中心主义的时代,那些弱化性别标志的人物好像都具有女性特征。由于男性中心主义背后其实是人类中心主义,因此弱化性别标志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与自然更加亲近。由此,在贺祖斌的绘画世界中,经常出现的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女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对话。那些呵护生命的大手和象细胞一样无漏圆球,都是女性的象征;加入对话之中的山石、植物和动物,暗含着对自然母亲的推崇。贺祖斌的绘画塑造的视角形象,成功地消解了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由于贺祖斌采取的这种特别视角,因此他的作品所展示的中国文化也与众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许多不同的侧面。今天许多艺术家注意到中国文化中的风骨、忧愤、雄强、苍茫、苦涩、朴拙、荒寒等等方面,其实这些都是从男性视角中看到的方面。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层面,那就是逸趣与韵致。只有在完全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后,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男性关心的宏大叙事烟消云散了,女性重视的伤感、情调之类的小事变成了头等大事。贺祖斌的绘画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放大,唤起了我们的归根意识。老子哲学中推崇的玄牝、食母、守母等观念,在贺祖斌的绘画中得到了形象的表达。

                                                                                                                                                      
                                                                                                                                                      2009年12月4日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编辑:丁晓洁】

相关新闻


Baidu
map